4月25日,2022年度專利復審無效十大案件在國家知識產權局開放日活動中正式發布。
專利復審無效前接授權審批,后接維權保護,是鏈接權利授予與保護的重要環節,為構建我國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撐,倍受社會關注。為了更好地通過典型案件詮釋法律適用,助力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國家知識產權局每年評選出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件作為年度十大案件進行發布。
2022年度專利復審無效十大案件
1.專利號:ZL201580072874.0
發明創造名稱:“B型肝炎病毒(HBV)iRNA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專利權人:阿爾尼拉姆醫藥品有限公司
審理結論:在修改的基礎上維持有效
本案詮釋了生物技術領域小干擾RNA的創造性判斷思路,同時對于說明書實驗數據和理論預期存在偏差時,如何判斷說明書是否公開充分提供了審理指引。
2.專利號:ZL200910215815.0
發明創造名稱:“一種復方血栓通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權人:廣東眾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審理結論:維持有效
本案詮釋了中藥專利實驗數據真實性的判斷思路和證明標準,對于該類案件說明書是否公開充分、權利要求能否得到說明書支持的判斷具有指導作用。
3.專利號:ZL201410782528.9
發明創造名稱:“一種電極片及含有該電極片的鋰離子電池”
專利權人: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東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審理結論:在修改的基礎上維持有效。
本案涉及手機電池技術領域,審查決定在確定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時,對于多個技術特征關聯性的考量具有典型意義。
4.專利號:ZL201720389490.8
發明創造名稱:“一種可伸縮的傳動總成裝置及升降立柱”
專利權人:浙江捷昌線性驅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審理結論:宣告全部無效
本案是我國專利法引入保密審查條款后,以該理由宣告專利權無效的典型案件,詮釋法律適用標準,指引創新主體遵守法律要求,筑牢知識產權領域國家安全。
5.專利號:ZL02819025.4
發明創造名稱:“作為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的苯基哌嗪衍生物”
專利權人:H·隆德貝克有限公司
審理結論:維持有效
審查決定詮釋了藥物適應癥與機理關系對判斷說明書是否公開充分的影響,體現了專利法鼓勵發明創造的立法宗旨。
6.專利號:ZL200880009370.4
發明創造名稱:“用于在用戶設備(UE)中配置鏈路最大傳輸單元(MTU)的方法”
專利權人:艾利森電話股份有限公司
審理結論:宣告全部無效
在通信領域標準必要專利案件中,對3GPP郵件列表文檔公開與否的判斷,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本案對此類證據的證據資格和證明力認定具有示范意義。
7.專利號:ZL202130363449.5
發明創造名稱:“汽車”
專利權人:雷諾兩合公司
審理結論:宣告全部無效
本案詳細闡述了外觀設計專利與在先商標權沖突的判斷原則和方法。決定強調,判斷商標相同或者近似,應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準,考察涉案專利是否起到商標標識的作用。
8.專利號:ZL201810180450.1
發明創造名稱:“電動平衡車及其支撐蓋體、啟動方法、轉彎方法”
專利權人:浙江騎客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審理結論:宣告全部無效
本案為專利分案申請是否超范圍的判斷提供了審理思路、明確了審查標準,有助于促進分案申請相關審查標準的執行一致。
9.專利號:ZL201910958076.8
發明創造名稱:“一種建立廢鋼等級劃分神經網絡模型方法”
專利權人:北京同創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審理結論:維持有效
本案是人工智能領域發明專利的創造性判斷的典型案例,詮釋了該領域如何考量算法、應用場景等要素對整體技術方案的貢獻,進一步細化了創造性評判標準。
10.專利號:ZL200880008630.6
發明創造名稱:“用于提供有效不連續通信的方法和設備”
專利權人:諾基亞技術有限公司
審理結論:在修改的基礎上維持有效
本案涉及在判斷優先權是否成立時,對優先權轉讓證明的認定,在判斷優先權轉讓的有效性上具有典型意義。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