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常州小微企業補貼和免稅優惠政策及小微企業認定標準
國家對小微企業有很多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本文幫大家整理了最新的常州小微企業補貼和免稅政策,可供參考!
1、降低失業保險費率
根據國家和省部署,2022年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失業保險費率為1%,其中企業繳費比例為0.5%。
2、緩繳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費
繼續實施困難企業緩繳養老、失業和工傷三項社會保險費政策,期限不超過6個月。根據國家和省部署,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企業,可以申請階段性緩繳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費,具體政策另行制定。緩繳期間免收企業滯納金,不影響職工社會保險權益記錄。
3、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
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護航行動”,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繼續實施普惠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大型企業和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仍按上年度企業及其職工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30%返還,2022年度將中小微企業和以單位形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返還比例從60%提高至90%。
4、發放企業社保補貼
用足用好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社保補貼政策,落實小微企業吸納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和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社保補貼政策,幫助企業減負。
5、開發衛生防疫臨時公益性崗位
鼓勵各地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在村、社區緊急開發一批衛生防疫公益性崗位,協助開展核酸檢測采樣秩序維護、重點人員排查、防控物資發放、交通要道值守、環境保潔消殺等疫情防控工作。臨時性衛生防疫公益性崗位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補貼標準按照當地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或月最低工資標準的50%執行。
6、強化就業見習政策保障
鼓勵中小微企業和服務業企業申報就業見習基地,及時兌付就業見習補貼資金,對見習期滿,見習基地留用見習人員并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的(或提前留用的),給予一次性留用獎勵,標準為1000元/人。見習基地學員因疫情影響缺勤的,視作正常出勤;見習暫時中斷的,見習期限及生活費等期限順延。見習基地在2022年12月31日前與學員簽訂勞動合同且見習期未滿的,根據剩余期限發放見習補貼。
7、支持企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支持企業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向受疫情影響、暫時無法正常經營的中小微企業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具體辦法根據國家和省統一部署另行制定。鼓勵企業職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對經培訓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的職工給予800至4000元的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補貼。推進“百千萬”培訓工程,支持“532”發展戰略涉及重點企業開展合格證書培訓。支持企業發揮技能人才培養主體作用,堅持“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組織技能人才參加企業新型學徒培訓。
8、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
加強失業保險基金精算管理,在留足基金備付期、確保失業保險待遇發放的基礎上,合理安排促就業、防失業支出。延續執行失業保險保障階段性擴圍政策,繼續向參保失業人員發放失業補助金,具體辦法根據國家和省統一部署另行制定。
9、延長企業人才購房補貼政策期限
享受購房補貼政策的人才,購房期限到期日在2022年3月至6月的,政策享受期限延長至2022年6月30日。
10、暢通“龍城英才計劃”項目落戶通道
受疫情影響不能及時注冊的“龍城英才計劃”創業類項目可先網上申報、后備案發文、再注冊落戶。鼓勵各地采取視頻、網絡等“不見面”方式開展項目遴選,允許入選項目在發文認定后12個月內注冊落地。
11、實施人才招引優惠政策
繼續深入落實助企引才政策,對企業新引進人才給予生活、租房和購房資助;在企業享受緩繳社保費用政策期間,對正常繳納個人繳費部分的人才,相關資助政策不變。支持企業申報博士后工作站(國家級)或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設站單位引進的博士后每月享受5000元生活補貼,博士后出站后留常工作的,一次性獎勵3萬元。
12、優化企業人才招引和用工服務
深化企業人才招引工作,搭建供需精準對接平臺。加強與發改、工信部門聯動,建立健全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同步監測、共享數據、協同服務的長效機制。持續開展優化企業用工環境“百人百企”專項行動,為工業星級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工業重點項目企業提供“一對一”服務。深化勞務協作機制,擴大勞務協作范圍,建立地區間勞務協作聯盟,“點對點”引進外來勞動力。指導全市人力資源服務和勞務派遣機構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全力服務企業用工。發揮“常州人才招聘”官方抖音號等新媒體作用,為重點企業開展帶崗直播。
13、建設規范化零工市場
依托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設立靈活多樣、經濟實用的規范化零工市場,構建覆蓋城鄉、功能互補、信息貫通的服務網絡。依托智慧就業云平臺和“云智聘”微信小程序發展線上零工市場,為靈活就業人員和雇主提供24小時不間斷服務。
14、指導企業和諧勞動關系
針對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任務不均衡的企業,支持申請執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度,采取集中工作、集中休息方式,確保正常生產經營。針對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指導通過民主程序與職工協商,采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暢通勞動人事爭議在線調解、仲裁申請服務渠道,發揮“陽光調解”平臺作用,減少企業和職工訴累。
15、持續優化人社政務服務
深化人社領域“放管服”改革和數字化轉型,依托全省人社一體化信息平臺,鼓勵引導企業與職工通過人社網辦大廳、手機APP和微信小程序等線上渠道,以“不見面”方式辦理服務事項,有序推進高頻事項“省內通辦”“跨省通辦”。全面推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加快人社“一件事”集成改革成果推廣應用,著力實現即時辦結、免申即辦。依托社銀合作新模式、基層平臺力量,推進人社服務“就近辦”。疫情期間強化12333政策解答功能,提高企業政策知曉度和獲得感。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