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者行遠,思者常新
2022年11月,全國首例認定GPL開源代碼不侵權案在南京知識產權法庭落槌宣判,原被告均未提出上訴,并迅速達成和解。計算機軟件開源發展的基礎規則得到了司法裁判的明確保護。
這是自2017年掛牌成立以來,南京知識產權法庭審結的又一起“第一案”。
一聲號角、精銳集結,躋身全國首批專業化知識產權法庭之列;敢為人先、創新探索,走出具有全國影響、省域示范、南京特色的專業化審判道路。五年來,南京知識產權法庭用司法前沿視角服務技術尖端領域,以審判動能澎湃配套社會創新迭代,在守護知識產權、守護未來之路上信心十足、力量十足。
“沙場點兵”拼技術,啃下審判“硬骨頭”
江蘇,創新大省,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均居全國首位,知識產權領域案件數居高不下。
要有集中管轄、有專業審判經驗總結和專業法官培養,才能有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整體優勢。2017年,南京、蘇州兩家專業法庭成立,占據當年全國首批掛牌專業知識產權法庭的“半壁江山”。
也是從那時起,南京知產案件審判,擔起了江蘇9市區域內統一裁判尺度、先行先試探索、護航創新驅動力的職責使命。
好鋼,首先用在刀刃上。知識產權技術類案件訴訟數量多、判決影響重大,技術事實的準確與高效查明,是正確適用法律并公正裁判的基礎,更是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推進技術創新的保障。
機械、醫藥、通訊、計算機軟件……越是知識產權的前沿領域,越是需要司法審判的亮劍與庇護。法庭成立之時,精兵強將云集,擁有法律和理工科雙背景的法官們站在了知產保護第一線。
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技術爭奪刀光劍影。面對各種看不懂的專業術語、迷宮般的參數和圖表、難以辨識的技術指標等,審理逐漸面臨巨大挑戰。
也是2017年,“前無古人”的專職技術調查官入駐南京知識產權法庭。他們共有6人,全部擁有碩士學歷,平均工作經驗超8年,專業涵蓋醫藥化工、通訊、計算機等尖端領域,成為知產法官們的“左膀右臂”。
高手出招,有當事人在開庭時無法回答技術調查官發現的證據缺漏,選擇主動撤訴;強強聯合,技術企業在拿到法院判決結果時連連稱贊,南京知產審判“有高人”!
2019年,為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統一裁判尺度,加大對核心技術的保護力度,技術類案件上訴規則改變,南京知識產權法庭一審案件統一上訴至最高人民法院。“南京技術調查官”的名號,也在最高院“打響”。
計算機技術調查官趙瑞琪擁有武漢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碩士學位,此前任職中興通訊公司8年,獨立開發過不少軟件。最高人民法院啟動“全國法院技術調查人才共享機制”,首次從下級法院調人,趙瑞琪受命赴京,成為第一個上下級法院共享的技術人才參與案件。
用專業技術說話,是非曲直一目了然。案件庭審后不久,一審方主動提出和解,案件最終順利結案。趙瑞琪返回南京后,最高人民法院專門發來感謝信。
“技術調查官讓侵權行為水落石出,侵權人就會失去忽悠探底的空間,法官也會增強斷案的底氣。”南京知識產權法庭副庭長劉方輝說。
2017年11月至2022年11月,技術調查官共參與技術類案件1088件,參與外出保全、勘驗200余次,參與庭審、合議994次,撰寫技術調查報告434份。
5年多來,沒有任何一個案件的當事人或律師對技術調查官提出回避申請;技術調查官制度與審判深度融合,賦予審判加速動能,參與的案件審理天數平均縮短23天。有多個案件當事人因技術調查官參與案件節省大量鑒定費用,向法院專門表達感謝。
南京在全國首創的“專職技術調查官”模式連年獲得最高人民法院肯定,北京、上海、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及全國多家知產法庭多次專程來南京考察;上海、杭州、寧波等地均已借鑒“南京模式”經驗,招聘了專職技術調查官。
緊扣“最嚴格保護”,撬動創新“軟實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
近年來,福特汽車公司針對市場上仿冒其汽車零配件的侵權行為,首次在中國提起總計26件知識產權的專利侵權訴訟,管轄地選擇了南京。其中一起案件判決后,被告公司主動聯系法院,要求就已判決及未判決案件進行打包和解,并書面表示服判息訴。
福特公司的維權行動迅速見效,案件全部結束后特地贈送感謝信,并將一塊寫著“揚知產公證利劍,為品牌維權護航”的牌匾送到法院。
2018年以來,南京法院先后出臺一系列文件,用“實施最嚴格保護,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為知識產權審判劃定新坐標。
主動作為換來市場回應,華為、好孩子、福特、騰訊、宜家、微軟、路易威登、香奈兒、揚子江藥業等國內外知名企業主動選擇在南京法院進行知識產權維權。
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是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僅有幾毫米大小的RISC-V處理器芯片,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南京沁恒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重點研發的產品。此前,他們曾遭遇“盜版之痛”。
“投了幾千萬元、工程師研發多年的成果,被別人用幾個月就抄襲完了。”沁恒微電子副總經理宋海瑞表示,某公司在未獲得許可的情況下,反向破解自家拳頭產品芯片,非法經營數額達730余萬元,更致命的是,不明真相的客戶在使用仿冒芯片出現問題后找到公司,導致沁恒品牌嚴重受損。
南京市雨花臺區人民法院一審依法對仿冒公司判處罰金400萬元,對該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判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沒收扣押在案的侵權產品芯片。南京中院二審維持原判。
法槌鏗鏘,傳遞著南京最嚴格保護集成電路等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的價值導向。
一個好案例勝過一沓文件。南京已經連續12年對外發布知識產權審判十大典型案例,旗幟鮮明地以便捷高效的司法保護激勵創新,通過懲罰性賠償讓侵權人付出沉重代價。
在“小米”商標被侵權案中,一、二審法院均判令中山奔騰公司等企業立即停止侵權,全額支持權利人5000萬元賠償請求。該案成為商標法修改后,國內判決適用懲罰性賠償數額最高的案件,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具研究價值的知識產權案例。
僅2022年1—9月,南京知識產權法庭在12起案件中適用懲罰性賠償,最高單案賠償達500萬元,總計判處的懲罰性賠償金額近1500萬元。
法院還加大對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等行為的審查和懲處力度,推動知識產權訴訟誠信體系建設,共審結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損害賠償糾紛16件。某公司對一款已經上市銷售的洗鼻器產品的一個部件申請外觀設計專利,并惡意起訴稱被侵權。針對這一不誠信行為,法院開出100萬元賠償的“高額罰單”。
在南京知識產權法庭庭長徐新看來,懲罰性賠償的法治意義在于,既對權利人因侵權行為遭受的損失進行補償,又嚴厲懲治嚴重侵權行為,通過讓惡意侵權人付出數倍于成本的代價,有效防止侵權行為再發生,具有較為突出的阻礙、遏制、懲戒功能。
實際上,知識產權糾紛并非個案爭端,裁判結果會影響行業整體發展。面對諸多國之重器、企之利器的核心技術,南京知識產權法庭以審判保護原創力,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強國有我”正擔當,探索時代“新課題”
新技術層出不窮、新形勢一日千里。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
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南京知識產權法庭將案例辦成示范,強化重大疑難復雜和新類型案件規則引領,甚至改變著法治進程。
在“南粳9108”水稻品種維權案中,南京知識產權法庭通過審判確立了植物新品種臨時保護期使用費確定的具體規則,強調了對新品種被授權公告前的延伸保護,強化了鼓勵種業科技創新、培育植物新品種的司法價值取向。
該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并開創了“植物新品種臨時保護期使用費糾紛”這一新案由。判決成果被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害植物新品種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二)》)相關條款直接采用,推動了植物新品種臨時保護法律制度的完善。在上述司法解釋中,南京法院對24個條文中的近一半貢獻了“南京智慧”。
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
從2002年受理第一起植物新品種權糾紛案起,南京開始了長達20年的種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探索。近十年來,南京共審結涉及植物新品種案件近400件。
在這些涉及“中國種子”的案件中,1件案例入選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5件案例入選最高人民法院種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為護航種業發展提供著重要司法力量。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知識產權案件數量逐年上升,新類型疑難復雜案件不斷涌現,權利人尋求嚴格便捷高效知識產權保護的內生需求更加迫切。
數字技術構建新產業生態,數字經濟已蓄勢崛起
5年多來,南京知識產權法庭保護數字經濟發展基石,妥善處理了843件、標的總額達10多億元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糾紛,不僅涉及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興領域,也涉及傳統制造、服務、零售、餐飲等產業的新數字化發展。
在涉淘寶平臺“反向行為保全案”中,法院在初步認定平臺店鋪侵權可能小、刪除銷售鏈接可能給銷售商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的情況下,作出了全國第一份要求電子商務平臺先予恢復銷售商的商品銷售鏈接裁定,有效解決了電子商務中的不當或者惡意投訴問題,平衡了各方利益關系,促進了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和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形成。
在微信平臺“誘導分享案”中,法院明確,實施誘導分享、突破規則限制等互聯網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判賠500萬元,維護廣大互聯網用戶、經營者正當獲取信息的自由選擇權,保障微信等網絡平臺服務正常運行。
一份份判決與南京數字經濟發展同頻共振,為各市場主體提供了明確、穩定、可預期的規則指引,實現著更高水平的數字正義精準護航。
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由多向優,我國已經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知識產權發展之路,南京將用更多改革創新之舉,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促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