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深圳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考核)工作
各有關單位:
按照《深圳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打造制造強市若干措施的通知》(深府規〔2021〕1號)、《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考核)管理辦法》(深工信規〔2021〕12號)等文件要求,為構建以企業技術中心為重要載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現組織開展2022年度深圳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考核)工作。2000年以來認定的深圳市企業技術中心所在企業(名單詳見附件)均需申請2022年度考核,不按規定申請考核的,撤銷其深圳市企業技術中心資格。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請企業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
(一)企業在深圳市(含深汕特別合作區,下同)注冊、具備獨立法人資格,或企業按國家統計局相關規定可視同為法人;且持續經營3年以上。
(二)企業治理體系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合法規范經營,未被列入嚴重失信主體名單;提交的營業收入等主要生產經營指標數據,沒有超出經市統計部門認定的正常誤差范圍。
(三)企業在行業內具有顯著的發展和競爭優勢。獨立核算的近2年營業收入總額、利潤總額、研究開發經費、研究開發經費占主營收入比重、研究開發項目數、研發項目轉化應用率、擁有知識產權數量等主要指標達到對應行業類別最低標準(詳見附件)。
(四)企業技術研發與創新機構位于深圳市內,已建立并運行2年以上,具有良好的技術創新體制機制,擁有600平方米以上專屬工作場所。
(五)企業技術研發與創新機構擁有的研發儀器設備和專用軟件原值應在800萬元以上,且70%以上(按原值)位于技術研發與創新機構專屬工作場所。
(六)企業技術研發與創新機構專職從事研究開發的人員應不少于50人,具備高級專業技術資格或者博士學位的研發帶頭人應在5人以上,專職研發人員中擁有本科學歷或助工職稱以上的應達75%。
二、申請材料
(一)《深圳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考核)申請書》(登錄廣東政務服務網在線填報,提供通過該系統打印的申請書紙質文件原件)。
(二)企業營業執照或符合國家統計局相關規定可視同法人單位的證照材料(如屬新版本“三證合一”證照,且已關聯電子證照的,無需提交)。
(三)企業近2個年度財務審計報告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專項審計報告(如申報時上年度財務審計報告尚未完成,應提交由單位財務人員按審計報告要求編制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
(四)企業技術中心設立文件、研發創新體制機制和制度建設相關文件。
(五)符合認定(考核)條件(考核條件對照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條件)的必要佐證說明材料。主要包括:技術中心內部研發人員證書,專利信息,省級及以上新工法(建筑業),參加制定的標準,國家級和省級研發平臺、實驗室,設備原值清單和用于研究開發使用的說明、佐證資料,研發立項及轉化應用佐證材料,檢測機構和科技獎勵等方面的內容。
以上材料均需加蓋申報單位印章,多頁的還需加蓋騎縫印章;一式1份,A4紙正反面打印/復印,非空白頁(含封面)需連續編寫頁碼,裝訂成冊(膠裝)。
三、申報路徑
路徑一:登錄廣東政務服務網—深圳市—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搜索“深圳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考核)”,點擊在線辦理、提交項目申請書及配套資料。
路徑二:登錄深i企—深圳市商事主體統一服務平臺(http://www.szsiq.com,賬號密碼與廣東省政務服務網登錄賬號密碼一致)—首頁搜索“深圳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考核)”,在線填寫、提交項目申請書及配套資料。
四、申請受理機關
(一)受理機關: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二)受理時間:
1.網絡填報受理時間:申報單位需于2022年11月23日至2022年12月14日(工作時間),在線提交項目申請書及配套材料,并經過材料齊全性和內容合規性的形式預審。
2.書面材料受理時間:申報單位需于2022年11月23日至2022年12月21日(工作時間),到市民中心行政服務大廳窗口遞交項目申請的紙質材料。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