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反不正當競爭專項執法行動典型案例一
商業賄賂嚴重影響市場經濟的正常交易秩序,影響風清氣正營商環境。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商業賄賂表現形式也花樣翻新,呈現出復雜性、隱蔽性特點。加大對商業賄賂的監管執法力度,形成強監管的社會震懾力,對推動經營者增強守法經營意識,維護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保護其他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2022年,市場監管總局加大工作力度,部署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專項執法行動、醫療衛生領域商業賄賂專項整治等,嚴厲打擊商業賄賂不正當競爭行為。
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引導經營者自覺守法參與市場公平競爭,現公布一批商業賄賂不正當競爭典型案例。
一、醫療衛生行業商業賄賂案
隨著對商業賄賂案件查處力度不斷加大,一些醫藥企業采取更為隱蔽、復雜的手段,為其賄賂行為披上“合法外衣”。如有的企業以贊助科研經費、學術會議費等名義,進行不法利益輸送。有的在醫藥購銷環節給付醫院工作人員回扣。有的通過生產環節虛抬藥品價格、流通環節虛假交易等方式套取資金進行賄賂。這些行為不但損害了其他同業經營者的商業機會,擾亂了市場競爭秩序,同時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加重了群眾醫療負擔,激化了醫患矛盾,對醫療衛生系統行風和醫者職業道德也造成嚴重侵蝕,助長了歪風邪氣。
案例1.合肥倍思恩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商業賄賂案
基本案情:2020年5月,當事人與某縣人民醫院耳鼻喉科簽訂協議,以給付科研費用的方式,使得其經營的矯正用耳模型進入縣人民醫院推廣銷售,銷售時間為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在此期間當事人在縣醫院共銷售178個矯正用耳模型,當事人工作人員白某某分2次以現金方式支付給縣醫院耳鼻喉科科研費用3.5萬元??h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醫生收受當事人贊助費用的行為,已移送醫院紀檢部門進一步核查處置。
法律依據及處罰: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七條的規定,依據第十九條對當事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沒收違法所得29.09萬元,罰款30萬元。
案例2.杭州建寧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商業賄賂案
基本案情:2015年初,為獲得藥品生產企業的藥品推廣傭金,當事人與某縣人民醫院藥劑科工作人員王某約定:由王某負責將藥品某注射液和某膠囊運作進該院并持續采購,當事人則按照醫院藥品采購價的一定比例支付給王某回扣。從2015年至2019年6月14日,通過王某運作,該醫院共計采購藥品某注射液28924袋,某膠囊6760盒,共計采購金額371.78萬元。當事人通過員工共計向王某支付回扣款144.81萬元,當事人實際獲得違法所得150.55萬元。
法律依據及處罰: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七條的規定,依據第十九條對當事人處沒收違法所得150.55萬元,罰款30萬元。
二、旅游行業商業賄賂案
利用游客的信任以及旅游信息的不對稱性,組織游客前往指定門店購物并收取一定比例的回扣已經成為一些不法旅行社和導游慣用的套路。他們不僅剝奪了消費者的選擇權,往往還將賄賂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使其購買質次價高的商品,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案例3:廈門睿鑫順貿易有限公司商業賄賂案
基本案情:2020年12月,廈門某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在為該團游客提供旅游服務過程中,安排游客前往當事人處選購商品,游客不具有對購物商店的選擇權。當事人按照游客消費金額的80%給付旅行社回扣。當事人承認該回扣未如實入賬,回扣比例也未向消費者明示。
法律依據及處罰: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七條的規定,依據第十九條對當事人處沒收違法所得5361元,罰款30萬元。
三、餐飲行業商業賄賂案
餐飲行業競爭激烈,一些食品經營者通過賄賂酒店工作人員獲得指定供應商資格。這種行為不僅違反了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市場競爭原則,剝奪了同業競爭對手的交易機會,破壞了正常的經營秩序和競爭秩序,還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使之難以享受優質服務和高質量的商品。
案例4:上海永祥食品銷售有限公司等五星級酒店食品供應商商業賄賂系列案
基本案情:2016年1月起,當事人與某五星級酒店行政總廚畢某某達成合意:利用其行政總廚的職務之便,選取當事人作為指定供應商,并在食品采購中為當事人增加交易機會,提升銷量;當事人則按照銷售額7%-8%的比例給予畢某某回扣。查辦該案過程中,執法人員發現其他多家公司也存在向該酒店行政總廚行賄的事實,已分別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或給予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及處罰: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七條的規定,依據第十九條對當事人等8家酒店食品供應商作出罰沒共計600萬余元的行政處罰。
四、保險行業商業賄賂案
購買汽車享受政策優惠,購買車險自主選擇保險公司,本該是消費者的合法權利。然而,保險領域經營者通過業務返點行為賄賂汽車企業,使車企在銷售汽車時將兩者進行掛鉤,不買某公司的保險就不能享受政策優惠,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甚至涉嫌強制消費。
案例5: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宿州中心支公司商業賄賂案
基本案情:2018年12月,當事人與某汽車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4S店)簽訂了為期三年的機動車輛保險合作協議。合作期間,當事人在吉利4S店內銷售保險時按照出單保險費的一定比例向吉利4S店支付服務費用賄賂吉利4S店,使吉利4S店利用車輛銷售時的政策優惠影響消費者,若消費者不購買當事人的保險,則享受不到吉利4S店給予的車輛購買優惠,強制消費者購買當事人的保險,從而讓當事人謀取到更多保險交易機會。至案發,吉利4S店為當事人推薦銷售34筆車輛保險業務,當事人向吉利4S店支付約3.15萬元服務費。當事人違法經營額為13.36萬元,獲取違法所得金額為9.45萬元。
法律依據及處罰: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七條的規定,依據第十九條對當事人處沒收違法所得9.45萬元,罰款10萬元。
2022年反不正當競爭專項執法行動典型案例二
近年來,醫美消費需求與日俱增,醫美行業迅速壯大、蓬勃發展。伴隨著行業高速發展,一些行業亂象滋生,破壞醫美市場競爭秩序,損害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和健康安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各界持續關注。2021年,市場監管總局部署開展重點領域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醫美領域不正當競爭行為,取得良好社會效果。2022年,市場監管總局繼續加大工作力度,連續部署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專項執法行動,對醫美等重點領域不正當競爭行為,持續保持高壓態勢。今年1-10月,全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7027件,罰沒金額4.2億元。其中,涉及醫美領域案件277件,罰沒金額1374萬元。
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警示作用,提醒消費者科學理性消費,督促市場主體自覺守法,現公布一批專項行動中查辦的醫美行業不正當競爭典型案例。
一、虛假宣傳醫療機構資質、醫生資歷案
醫美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與此同時,非法機構、無證醫師以及假冒產品等亂象頻出,屢受詬病。全國醫美機構由于醫生少、需求大,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醫療機構通過虛構夸大醫生資歷、醫美機構資質榮譽等方式,欺騙、誤導消費者,給消費者以服務品質保證的假象。一些從業人員無相關資質違規營業,給消費者造成傷害?!夺t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對醫療美容服務機構、主診醫師、護理人員資質等都有嚴格規定。消費者在接受醫療美容服務前,應認真考量醫美機構及從業人員的資質、信譽,充分了解相關風險,審慎作出決定。
案例1:福州倉山區維多利亞醫療美容門診部虛假宣傳醫生資歷案
基本案情:2021年11月4日,執法人員在現場檢查時發現,當事人在經營場所懸掛燈箱宣傳其聘請的2位整形醫生梁某和李某。其中稱梁某為“中華醫學美容協會理事、中國醫師協會整形專科會員”,稱李某為“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協會會員、中國吸脂與脂肪移植專家組成員、國際醫師協會美容外科分會榮譽會員、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茣T”。經查,上述信息均系當事人杜撰。
法律依據及處罰: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一款的規定,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的規定,責令當事人立即停止違法行為,并處罰款20萬元。
二、虛假宣傳產品功效療效案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一些無良商家在利益驅使下,通過制造和販賣容貌焦慮,憑空制造需求“收割”消費者。有的機構虛構診療前后對比圖,一味鼓吹產品或服務療效,通過虛假案例、虛構療效夸大醫美效果,卻對風險、后遺癥避而不談。該領域營銷亂象多、投訴多、機構執業標準和行為規范亟待加強。消費者也要擦亮雙眼,在接受醫療美容服務前,要認真了解醫療美容項目的技術難度和可能發生的醫療風險程度,切實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案例2:上海優品美容美發有限公司虛假宣傳產品功效案
基本案情:2022年1月,執法人員在監督檢查中發現,當事人店內價目表上有“燙發系列、染發系列、頭皮系列”等服務項目,其中“頭皮系列”服務項目標注有“消炎、補水、抗敏”等宣傳字樣。經查,當事人自2021年10月起,在向顧客推銷“頭皮護理”服務項目時,將普通化妝品“頭皮舒化菁華液”虛假宣傳為具有“消炎、抗敏”功效的商品,并在價目表中進行標注。
法律依據及處罰: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一款的規定,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第一款的規定,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并處罰款30萬元。
三、刷單炒信案
隨著醫美行業的快速發展,醫美市場的消費需求不斷提升,如何選擇一家靠譜的醫美機構往往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消費前通過網絡研究“攻略”、查看評價對實際消費的決策起著重要作用。然而,當前醫美市場魚龍混雜,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一些醫美機構為了盈利通過“刷單炒信”、編造用戶評價、直播帶貨等方式虛構交易、虛假評價,既構成了消費誤導,增加了消費者的選擇難度,同時也擾亂了清朗的市場環境。網絡上搜索到的排名靠前的醫美機構,短視頻平臺上看到的醫美“種草筆記”,社交平臺上網友分享的“成功案例”,很可能是一些商家廣告或者推廣的結果。消費者要提高對“刷單炒信”等行為的警惕性和識別力,規避消費陷阱,避免合法權益受到損害。
案例3:深圳美萊醫療美容醫院刷單案
基本案情:執法人員在現場檢查時發現,當事人注冊的微信小程序上顯示“萬美復蘇12000元6選2禮包”已售25891件,“萬美復蘇 伊妍仕”已售11247件,但后臺數據卻顯示兩種商品實際銷售數分別為1件和0件。
法律依據及處罰:當事人對其銷售狀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的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的規定,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的規定,責令當事人立即停止違法行為,并處20萬元的罰款。
四、仿冒混淆案
經過激烈市場競爭和多年的行業發展,醫美市場已經涌現出了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良好口碑的企業品牌,深受消費者青睞,一些知名機構的醫美項目甚至“一票難求”。與此同時,一些經營者為招攬客戶,在營銷宣傳過程中,擅自使用知名企業的商業標識,或者名人、明星肖像圖片等,導致消費者誤認混淆。這種不正當競爭行為既侵犯了知名企業的合法權益,也極大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甚至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潛在威脅,應予嚴厲打擊。
案例4:廣東宸健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實施混淆案
基本案情:2021年5月8日,執法人員在現場檢查時發現,當事人擅自在生產銷售的緊宸套裝(規格:“液體敷料5ml×3瓶、冷敷凝膠3g×2支”)、緊宸體驗裝(規格:“液體敷料10ml×1瓶、冷敷凝膠3g×1支”)及醫用冷敷貼包裝盒上使用某明星肖像,足以引人誤認為該明星與當事人生產銷售的產品存在代言關系。
法律依據及處罰: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第四項的規定,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商品,并處罰款25000元。
五、不正當有獎銷售案
有獎銷售不僅可以激發消費者購買欲望,還可以通過活動來強化產品形象,提高產品和品牌知名度。特別在醫美領域,已成為商家推廣醫美新產品或者在節日慶典提升銷售額的一種重要營銷方式。然而,隨著市場競爭越激烈,一些醫美機構利用互聯網開展不正當有獎銷售,有的在直播抽獎時,不公布獎項內容、不公布中獎條件,甚至操縱中獎名單。這種行為不僅損害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也破壞了醫美市場正常的經營秩序和競爭秩序,不利于醫美行業規范健康發展,應予嚴肅查處。
案例5:麗水市蓮都區安杰瑪美容院不正當有獎銷售案
基本案情:2022年4月2日,執法人員在現場檢查時發現,當事人正在開展主題為“美尚社交季·心動開盲盒暨198元全民預約競搶網紅神車活動”的促銷活動。該活動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銷售198元品牌品鑒卡(喜拼卡),第二階段銷售2980元品牌特惠卡(美享卡),第三階段直播抽獎?;顒忧爱斒氯宋疵鞔_公布第二階段銷售2980元品牌特惠卡(美享卡)活動內容,也未明確公布第三階段直播抽獎開獎條件(即需美享卡售出120張才開獎)、抽獎時間、獎品數量等信息。截至案發,當事人售出198元喜拼卡223張,2980元美享卡29張。
法律依據及處罰: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和《規范促銷行為暫行規定》第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二條,并參照《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浙江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行政處罰裁量權行使的指導意見》(浙市監法〔2020〕8號)第十五條第一項、第三項的規定,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處罰款5萬元。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