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低碳消費、生活綠色化越來越受到重視,企業和公眾參與的積極性越來越高。雖然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減排行為很微小,但所有人的低碳行動疊加起來,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就會形成相當龐大的減排量。”11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交流會”上,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杜少中說。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二十七次大會(COP27)正在埃及海濱城市沙姆沙伊赫舉行。在COP27“綠色生活,共建共享——倡導公眾參與綠色行動邊會”上,中國參會代表推介的多元數字碳普惠機制及其平臺“綠普惠云—碳減排數字賬本”等消費端碳減排的創新實踐成果,引起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和認可,被認為是向世界減排提供了一種新的中國解決方案。
近年來,國際社會越來越關注消費端及個人生活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就開始關注公民消費端碳減排,第六次報告有專門的一章針對需求側的指出:通過改變人們生活方式和行為,到2050年可以使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40%-70%。聯合國環境署《2020排放差距報告》指出,當前家庭消費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排放總量的三分之二,加快轉變公眾生活方式已成為減緩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
解振華講話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邊會上指出,中國著力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將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民行動,動員公眾參與已經取得了很多成績和明顯變化,為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杜少中發言
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杜少中在“講好中國碳普惠故事”主旨演講中指出,在過去的時間中,中國在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一如既往發揮了積極主動的建設性作用,在動員公眾參與碳減排方面作出了積極努力,他分享了數字碳中和、碳普惠合作網絡、個人數字碳賬本等精彩案例,希望讓世界看到更多中國行動、聽到更多中國故事。
陶嵐發言
中華環保聯合會綠色循環普惠專委會執行主任、綠普惠創始人陶嵐作了“多元化碳普惠機制創新實踐”的主旨演講,她表示中國主張COP27應倡導各方以“落實”為主題,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實際行動中,綠普惠公司打造的“綠普惠云-碳減排數字賬本”通過科技手段帶動全民減排,將個人綠色行為涓涓細流,通過多元化碳普惠機制匯聚成為數字化時代十四億人綠色行動的滔滔洪流,讓每個人都為中國“雙碳”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貢獻,這是全民參與碳中和的中國故事,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了中國解決方案。
數字碳賬本示意圖
陶嵐說,目前存在的碳普惠主要有三種類型,分別是政府主導(政府主體單一)的碳普惠機制、企業主導(企業主體單一)的碳普惠機制和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多元的碳普惠機制。碳賬本在本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首場主題邊會上的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多元化碳普惠機制的創新實踐和在全民碳減排領域的創新成果,證明了綠普惠在碳普惠領域的突出成績。
今年10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2022年度報告》肯定了中國各地政府探索開展創新性自愿減排機制——碳普惠,激勵全社會參與碳減排,多家機構推動成立“碳普惠合作網絡”,建立多元社會化參與機制。今年11月,中國向COP27提交的《中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進展報告(2022)》中,再度提到開展創新型自愿減排機制——碳普惠,激勵全社會參與減排,引導、帶動公眾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取得成效。
據悉,綠普惠碳賬本曾被用于北京2022冬奧會碳普惠平臺“低碳冬奧”,寫入冬奧遺產報告。自發布以來,綠普惠云共為1400萬用戶建立了碳賬本,累計減排次數3.8億次,共產生減排量18萬噸,實現了政府頂層設計、企業主體參加、公眾參與的碳普惠長效機制。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