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引言
2022年11月13日,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綠金委”年會)在線上舉行2022年年會。這是綠金委自2015年成立以來舉辦的第8屆年會。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和主要金融機構的領導以及相關專家就防范氣候環境相關金融風險、環境信息披露和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02、綠金委過去一年工作成果及未來一年工作重點梳理
綠金委主任馬駿在會議上回顧了委員會2021年-2022年工作進展,并做了2022年-2023年工作展望。
在過去的一年里,綠金委有諸多工作成果,其中包括:綠金委成員隊伍擴大,成員單位所管理的金融資產占我國金融機構總資產的70%以上;成立環境信息披露工作組、綠色創新案例研究組等5個工作組;支持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和其他地區工作;由綠金委和倫敦金融城共同發起的“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影響力持續提升;中英金融機構氣候與環境信息披露工作試點取得積極成效,為監管部門制定政策提供了實踐基礎,試點機構也已逐步建立了環境信息披露的工作機制,環境信息披露的能力顯著提升;多家綠金委成員單位組織和參與了各種綠色金融的國際研討和報告發布,向國際社會和同行介紹中國在可持續發展和綠色金融領域的中國經驗。
展望下一年度,綠金委將在支持政策研究、推動產品創新、提升環境風險管理能力、加強國際合作等領域繼續組織業界資源,支持監管部門和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工作,支持金融機構和綠色企業擴大綠色金融業務和提升創新能力。具體工作重點如下:
1.金融等支持減碳的金融產品,加強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融合,探索金融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融資模式;
2.強化對綠色金融成果和綠色發展理念的宣傳和推廣;
3.配合人民銀行推廣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更多使用場景,包括鼓勵外資機構在境內熊貓債市場發行綠色債券時使用,對中國境內符合條件的存量綠色債券進行貼標等,進一步提升共同目錄的影響力;
4.推動更多國內外金融機構和實體企業簽署和落地“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幫助境內外金融機構等市場主體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共同分類目錄,開發和完善綠色投資相關的工具和方法等;
5.繼續開展金融支持生物多樣性研究,將在分析和評估生物多樣性喪失造成的金融風險、支持自然資本的金融產品和投融資模式等方面開展深入研究。
03、人民銀行副行長總結關于推動綠色金融工作的重點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總結了人民銀行在牽頭推動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的主要經驗。一是統一完善的標準體系是市場規范發展的重要前提,要高度重視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和轉型金融標準研究等基礎性工作。二是要持續完善綠色金融政策和市場體系,在注重政策激勵約束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三是要始終秉持開放態度,積極參與氣候環境治理和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關于下一步如何推動綠色金融工作,宣昌能提出四大重點:
1.持續完善綠色金融標準,大力提升環境信息披露水平;
2.用好用足金融政策支持綠色低碳轉型;
3.切實防范氣候環境相關金融風險;
4.深度參與綠色金融國際合作與治理。
04、綠色金融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對于金融機構來說,做到平衡盈利責任與社會責任、平衡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建立符合綠色金融趨勢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成為了重大難點和研究方向。
ESG信息披露將逐漸成為衡量金融機構經營好壞的重要參考指標,這將促使金融機構更加重視非財務性指標評估。金融機構缺乏對綠色金融業務的標準化體系,人民銀行為了推動綠色金融工作,將持續完善綠色金融標準,大力提升環境信息披露水平,金融機構在制定自身評價體系時應確保體系與政府、監管制度的更新速度保持一致,且應定期進行環境信息披露。氣候變化和環境因素帶來的風險具有長期性和不確定性,并且可能通過多個渠道演化為金融風險,金融機構應該加強對相關風險的前瞻性研判,并積極采取措施,開展環境與氣候風險壓力測試,防范環境與氣候風險演化為金融機構風險和系統性風險。
05、結語
在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和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金融機構和企業應重視綠色金融的發展。金融機構應披露環境信息披露報告,提升環境氣候信息披露水平;支持企業綠色低碳轉型;開展氣候與環境壓力測試,防范化解氣候與環境相關金融風險;企業應提升環境信息披露水平、進行綠色認證和信用評級,從而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提升企業貸款授信以及提高綠色項目獲批能力。
CTI提供氣候與環境壓力測試、環境信息披露報告編制、環境信息披露管理提升、環境信息披露報告審驗、綠色債券評估認證、企業主體綠色評級等服務;為銀行提供綠色信貸識別與統計、環境壓力測試、環境效益測算等服務,助力金融機構與企業發展綠色金融。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