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深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獎勵政策
7月26日,2022年上半年深圳經濟運行情況發布。今年開局,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形勢及多點散發的局部疫情等不利因素,深圳經濟承壓前行,這份年中“成績單”備受關注。
中流擊水,方顯英雄本色。上半年,深圳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著力穩住制造業、固投、消費、外貿“基本盤”,夯實“穩”的基礎,凝聚“進”的力量;密集出臺五個“30條”政策措施,著眼當下又放眼未來,如豐沛甘霖澆灌深圳經濟“雨林”;面向未來前瞻布局 “20+8”產業集群,在更壯闊的海域開拓高質量發展新航程,為答好全年“答卷”打下堅實基礎、注入信心源泉。
基本面:穩住“基本盤”顯韌性
在坪山,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生產線一派繁忙、車鳴清脆。上半年,比亞迪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超過64萬輛,同比增長314.9%;在龍華,邁瑞醫療器械標桿制造基地項目建設熱火朝天,這里將打造集團全球供應鏈總部;走進鹽田港區,舉目望去,巨輪到港,裝卸繁忙,鹽田國際已擁有國際航線超過100條,載著“中國制造”奔騰入海發往全球……
制造業是深圳的立市之本,穩住制造業基本盤,就是穩住“定盤星”。
“我們要通過不懈努力,穩住制造業的基本盤。”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制造業單獨成章,公開宣誓堅持制造業立市之本的決心。上半年,雖然承壓前行,深圳制造業依然穩健鏗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其中,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1.1%,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智能手機等主要高技術產品產量呈持續快速增長態勢。目前,華星光電T7項目一期滿產、二期建設正在推進中,中芯國際芯片生產線擴產、重投天科第三代半導體等項目加快推進,一批重大項目正源源不斷為“深圳制造”注入活力。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動能,穩住固定資產投資基本盤,為擴內需穩增長增添“壓艙石”。
6月7日與邁瑞醫療器械標桿制造基地項目一起開工的,還有一批產業園區、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等項目。今年深圳已累計舉辦三次新開工項目啟動活動,共啟動新開工項目554個,總投資約4991.6億元。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7%,工業投資增勢強勁。深圳將繼續加大高質量投資力度,提出全年工業投資增長12%以上。
消費帶旺“人間煙火”提振經濟活力,穩住消費基本盤,深圳瞄準消費今年破萬億元發力。
今年,深圳以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總牽引,以活躍提升商圈經濟、壯大消費新業態、促進傳統消費提檔升級為三大抓手,深入開展十大消費行動。6月在深圳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車展,9天展期成交總金額逾120億元,促消費政策拉動下消費端的火熱可見一斑。數據顯示,6月深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0%,當月增速創今年新高。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通過互聯網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增長18.9%,活力新業態中蘊藏著無限機遇。
深圳踏浪向海而興,穩住外貿基本盤,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5月8日澳大利亞新快線“DRAGON”首航班輪靠泊鹽田港區,5月9日美東新航線“CBX”首航班輪靠泊鹽田港區,5月21日又迎來亞洲新航線“BENGAL”……鹽田港區暢通的物流供應鏈和快速的通關效率吸引了眾多船公司投放新航線。今年以來,河內、多哈、紐約、萊比錫等地第一次迎來深圳貨機,貨機載著深圳企業的產品運送至全球產業鏈各個環節。港口、機場繁忙,映照出經濟運行的熱度。數據顯示,出口連續29年居內地城市首位的深圳,上半年全市進出口總額16152.6億元,同比增長1.4%。深圳將繼續實施貿易高質量發展“十大工程”,積極拓展 “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提出全年進出口總額增長2%的目標。
穩住“基本盤”,經濟顯韌性。時至年中,從基本面看,深圳扎實推動經濟穩增長各項措施取得成效,工業生產恢復較快,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消費市場逐步恢復,貿易結構不斷優化,全市經濟呈現穩步回升、穩中向好態勢。
產業面:謀“戰新”產業向未來
“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打造一批燈塔工廠”。今年,“燈塔工廠”首次寫入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燈塔工廠”被稱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新提法背后,是深圳夯實制造業基本盤、推動制造業轉型發展的決心和定力。
善弈者謀勢。深圳以“全球視野、前瞻布局”選準產業發展主攻方向,在更壯闊的海域開拓高質量發展新航程。
“實施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計劃”位列深圳2022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十大計劃”之首。6月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發布,提出培育發展壯大“20+8”產業集群,即發展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來產業,穩住制造業基本盤,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后勁,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到2025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將超過1.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
“讓制造業空間得到更好保障,讓搞實體經濟的企業更有信心、更有希望。” 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承諾擲地有聲,寸土寸金的深圳,堅持集中連片、集約節約,突出高端先進制造,規劃建設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左右的20個先進制造業園區,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空間保障。這300平方公里,占深圳總面積1997.47平方公里的約15%,足以見得深圳的決心。
面向未來,深圳提出實施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做精”“優上市”,實施企業上市發展“星耀鵬城”計劃,培育壯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打造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形成一批專注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隱形冠軍”企業、創新領軍企業、未來新興企業。
市場面:政策“組合拳”激活力
市場主體是經濟的細胞,市場主體越有活力,經濟“肌體”才越健康。在超預期沖擊下,深圳點燃更多政策“火種”,溫暖市場主體,穩定發展預期。
今年深圳第五個“30條”來了!7月6日,深圳發布《關于扎實推動經濟穩定增長的若干措施》(“穩增長30條”)。此前,從3月到5月,深圳已密集出臺“紓困30條”“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促消費30條”“工業經濟30條”四個“30條”政策措施。從“放水養魚”到“激效增活”,五個“30條”著眼當下又放眼未來,階段性措施與制度性安排結合,打出了一套有為有力的政策“組合拳”。
“蒸氣一冒,新的一天就是新的一個希望。”南山區茶光村早餐店店主賴林遠在深圳衛健委公眾號留言,反映疫情影響導致經營困難,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立即上門核實情況給予幫扶,他在3月底收到了紓困資金。更多小微企業跟賴林遠一樣,享受到了及時幫扶。3月25日,《深圳市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的若干措施》發布,30條措施精準直達、務實管用,服務企業、放水養魚,預計為市場主體減負超過750億元。
“‘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措施著眼長遠、激活增效,為市場主體發展成長保駕護航。”4月8日,《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發布,深圳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表示,針對“個轉企”“小升規”“規做精”“優上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等6類不同市場主體,量身定制個性支持,讓市場主體“生得快”“育得多”“長得大”。
“在家里刷消費券線上購物,在外面用數字人民幣線下消費,真的很劃算!”市民陳女士這樣感慨。5月23日,《深圳市關于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若干措施》印發,包含鼓勵汽車消費、推動家電消費等30條措施,預計拉動消費約450億元。措施推出后消費端表現火熱,端午假期“盡情FUN粽”2022鵬城端午節廟會主會場,首日即吸引超15萬人次參與,參加活動的10個商圈營業額同比增長8%以上。“促消費30條”不僅助燃城市煙火氣,更是強調消費端、生產端同發力,尤其是針對汽車、家電、電子產品等深圳產業強項,可謂“四兩撥千斤”。
“促消費30條”推出幾天后,5月27日,《關于進一步促進深圳工業經濟穩增長提質量的若干措施》發布,聚焦影響當前工業經濟穩增長和中長期高質量發展的問題,進一步增強深圳工業經濟在更高區位穩中有進的運行能力,開創工業立市新格局、爭創制造強市新優勢。在制造業面臨新挑戰的當下及時出臺“工業經濟30條”讓企業倍感溫暖,華星光電有關負責人表示:“這給廣大制造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更加堅定在深發展信心。”
一筆退稅款,撬動生產線。7月6日發布的“穩增長30條”,第一條就是推動留抵退稅“直達快享”。自今年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實施以來,一筆筆稅惠快速到達企業賬戶。申請增值稅留抵退稅,兩天時間700多萬元的退稅款就從“紙上”流到“賬上”,公司負責人宋繼海說:“這筆退稅款,撬動了企業生產線,資金循環起來了,一個訂單接下一個訂單。”據了解,“穩增長30條”涉及業態更多,惠及面更寬,與其他4個“30條”政策措施形成合力,為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動能。
從市場主體感知經濟活力,雖然面對疫情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廣大市場主體仍堅定投下信任票:一季度深圳市商事主體累計總量達到385.4萬戶,新登記商事主體88065戶。讓大企業成為穩增長的“定海神針”,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為穩增長的“生力軍”,新增企業成為穩增長的“源頭活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新增商事主體50萬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
動力面:創新“加速度”提能級
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圳經濟的“穩”,得益于科技創新的“強”。
今年5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樊建平在《中國科學院院刊》發表文章,談深圳先進院探索“0—1—10—∞”的“蝴蝶模式”: 以新型研究型大學為“蝶頭”、基礎研究機構為“蝶胸”,聚焦“0—1”的原創突破;以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為“蝶腹”,助力“1—10”的產業轉化;以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為左右“蝶翅”,驅動“10—∞”的能級躍升。
這是深圳新型研發機構聚焦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科學與產業一體推進的一個縮影。
深圳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深化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教育鏈“四鏈”協同,以“四鏈融合、效能變革”激發產業發展新動力。
實施基礎研究夯基行動,提升創新引領力。深圳以主陣地作為加快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光明科學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鵬城實驗室等原始創新策源地加快建設,全市2700多個各類創新載體“串珠成鏈”凝聚合力。
實施成果產業化加速行動,提升創新驅動力。從0到1到10再到N,深圳通過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轉化機制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目前,光明科學城已布局合成生物學、腦模擬與腦解析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具備下“金蛋”的“金窩”。
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行動,提升創新硬實力。深圳支持頭部企業和戰略科研平臺組建創新聯合體,建立起“揭榜掛帥”項目遴選制度、“賽馬式”制度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機制,在深圳這個創新“熱帶雨林”里,“氣溫”適宜,“陽光”“空氣”“水分”充足,企業茁壯成長。
未來深圳更是要跑出創新加速度。《深圳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提出,2025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將增至5.5%-6%,全社會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經費比重5.5%-6%。到2025年,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引擎。《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提出,發揮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整體效應,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發展需求,推動政產學研深度融合,前瞻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小試中試基地、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加快高水平大學和學科建設,加大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等人才培養引進力度。
創新驅動的深圳,正健步如飛在流光溢彩中昂首邁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中流擊水,更需奮楫前行。站在年中節點眺望前行路,下半年,深圳將扎扎實實辦好自己的事,以有力行動有效成果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7月21日,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安排部署了下一步工作。深圳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真抓實干、加力奮進,爭取今年經濟發展達到較好水平。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精準發力,抓緊抓細抓實三季度經濟運行。面向全球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推動更多企業、研究機構、資本、人才集聚深圳。多措并舉穩需求擴需求,加快重大項目建設,著力提振消費,精準發力穩外貿。扎實推動工業、營利性服務業、金融業等穩定增長,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堅定不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做強做優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注重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完善服務企業工作機制,不斷提升服務企業工作水平。
我們要繼續把穩“方向盤”穩住“定盤星”,扎實推動經濟穩增長,堅決錨定高質量發展,深圳經濟向未來,必將不斷激蕩新氣象。
(原標題《中流擊水 奮楫前行 ——2022年中深圳經濟觀察》)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