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深圳國家級專精特新申報好處
什么是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高新技術企業又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規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指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內,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在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注冊一年以上的居民企業。深圳地區的科技型成長型企業,也可申請深圳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如果企業申請的國家高新企業認定或者深圳高新企業認定超過三年時間,可以進行申請高新復審,即高新重新認定。
2022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時間:
(一)第一批網上申報時間安排:2022年6月
(二)第二批網上申報時間安排:2022年8月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及要求:
(一)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時須注冊成立一年以上;
(二)在中國境內(不含港、澳、臺地區)注冊的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或通過5年以上的獨占許可方式,對其主要產品(服務)的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所有權,且達到下列其中一項數量要求:A、發明專利、植物新品種、國家新藥、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1件以上;B、實用新型專利8件以上;C、非簡單改變產品圖案和形狀的外觀設計專利(主要是指:運用科學和工程技術的方法,經過研究與開發過程得到的外觀設計)或者軟件著作權10件以上;
(三)對企業主要產品(服務)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目錄2022》規定的范圍;
(四)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
(五)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下同)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5%;
2、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
(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的實際發生額應按照獨立交易原則確定,按照實際發生額的80%計入委托方研發費用總額。)
(六)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七)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應達到相應要求;
(八)企業申請高新認定前一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九)符合《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辦法》(國科發政〔2022〕115號)評價入庫條件的企業(主要條件:職工總數500人、年銷售收入2億元、資產總額2億元等,評價入庫網址:、innofund、gov、cn),應當評價入庫后再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并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中注明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編號。說明:同一企業同一年度只能申報一次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必須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同批次申請。
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及好處:
(一)所得稅率優惠。高新技術企業享受15%的優惠所得稅率,相當于在原來25%的基礎上降低了40%。
(二)兩免三減半(取消)。原深圳特區以內,2008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企業自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三)人才安居獎勵補貼。高新技術企業可以推薦一位本公司的深圳高層次人才申請獎勵補貼,補貼標準為:龍華新區240萬(50%配套),寶安區320W(100%配套),光明區240萬(50%配套),福田區170萬(10萬),龍崗區240萬(50%配套),坪山區360萬(125%配套)其他區域均160W。
(四)高新技術企業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一個納稅年度內,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五)高新技術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允許加速折舊的固定資產包括:1、由于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固定資產;2、常年處于強震動、高腐蝕狀態的固定資產。采取縮短折舊年限方法的,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于本條例第六十條規定折舊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舊方法的,可以采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或者年數總和法。
(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的75%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攤銷。
(七)取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后可享受各區相應認定補貼,如下圖所示:
(八)進入高新區股份代辦系統進行股份報價轉讓的高新技術企業,予以最高180萬元資助。
(九)高新企業認定是新三板上市的必備條件,優先批準符合上市條件的股份制高新技術企業股票上市。
(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是申請各級相關政府資金的必備條件之一。
(十一)高新技術企業可優先獲得辦公及工業用地的獲批。
(十二)深圳市每年從債券發行總額中撥出20%的額度給符合發行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
(十三)在2008-2022年,深圳將建成500萬-600萬平方米創新型產業用房,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十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將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科技研發管理水平,重視科技研發,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能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提供有力的資質,極大地提升企業品牌形象,無論是廣告宣傳還是產品招投標工程,都將有非常大的幫助。
(十五)高新技術企業對于任何企業都是一個難得的國家級的資質認證,對依靠科技立身的企業更是不可或缺的硬招牌,其品牌影響力僅次于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
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注意事項: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需要提前6個月的前期輔導以及資料準備工作,請需要申請2022年第一批國家高新企業認定的企業盡快與我們聯系,以便能及時做好申請準備。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流程:
企業對照本辦法進行自我評價。認為符合認定條件的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注冊登記,向認定機構提出認定申請。申請時提交下列材料:
(一)登錄深圳市科技業務管理系統在線填報申請書,提供通過該系統打印的申請書紙質文件;
(二)科技成果轉化、企業高新技術產品(服務)的關鍵技術和技術指標、生產批文、認證認可和資質證書、產品質量檢測報告等相關材料復印件;
(三)知識產權相關材料(知識產權證書及反映技術水平的證明材料、參與制定標準情況等,知識產權權屬人應為申請企業)、科研項目立項證明(已驗收或結題項目需附驗收或結題報告)、科技成果轉化(總體情況與轉化形式、應用成效的逐項說明)、研究開發組織管理(總體情況與四項指標符合情況的具體說明)等相關材料復印件;
(四)經具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近三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原件(包括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
(五)企業職工和科技人員情況說明材料,包括在職、兼職和臨時聘用人員人數、人員學歷結構、科技人員名單及其工作崗位等;
(六)符合條件的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或稅務師事務所)出具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研究開發費用,和近一個會計年度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專項審計或鑒證報告原件,并附研究開發活動說明材料。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國科發火〔2022〕195號)以及深圳市財政局和深圳市稅務局相關規定,中介機構需要符合以下條件:
1、出具專項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條件
(1)具備獨立執業資格,成立三年以上,近三年內無不良記錄。
(2)承擔認定工作當年的注冊會計師或稅務師人數占職工全年月平均人數的比例不低于30%,全年月平均在職職工人數在20人以上。
(3)相關人員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了解國家科技、經濟及產業政策,熟悉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有關要求。
(4)專項審計報告需要報深圳市注冊會計師協會備案且封面含有防偽標識。
2、出具專項鑒證報告的稅務師事務所條件
(1)稅務師事務所須在深圳市稅務局公布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鑒證中介機構名單內。
(2)專項鑒證報告需要報深圳市涉稅專業服務管理平臺(、chinatax、gov、cn/ssfw)或深圳市注冊稅務師行業信息化管理系統(、144、241、6),且封面含有防偽標識。
企業應當自行選擇符合條件的中介機構出具專項審計/鑒證報告。
(七)近三個會計年度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主表及附表復印件;
(八)上年度與高新技術產品(服務)相關的代表性的銷售合同與發票復印件。
以上材料A4紙雙面打印,非空白頁(含封面)需連續編寫頁碼,裝訂成冊(膠裝),在書脊處注明公司名稱及申請年度,書面申請材料只需1份。對涉密企業,須將申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的申報材料做脫密處理,確保涉密信息安全。
申報企業只需要在申請書封面和承諾書加蓋企業公章,申請材料整體加蓋騎縫章,申請材料其他頁不需要申報企業蓋章。中介機構只需要在以下表格蓋章處蓋章,其他頁不需要中介機構蓋章:
1、企業研究開發活動匯總表;
2、企業年度研究開發費用結構明細表;
3、上年度高新技術產品(服務)匯總表。
企業在申請認定前,需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注冊登記,注冊登記時行政區域必須選擇深圳市(注冊登記信息務必與申請書中保持一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評分標準):
1、核心自主知識產權 30分
企業擁有的專利、軟件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不含商標)。[說明]
(1)技術的先進程度A、高 (7-8分) B、較高(5-6分)C、一般(3-4分) D、較低(1-2分)E、無 (0分)
(2)對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A、強 (7-8分) B、較強(5-6分)C、一般(3-4分) D、較弱(1-2分)E、無 (0分)
(3)知識產權數量A、1項及以上 (Ⅰ類)(7-8分)B、5項及以上 (Ⅱ類)(5-6分)C、3~4項(Ⅱ類)(3-4分)D、1~2項(Ⅱ類)(1-2分)E、0項 (0分)
(4)知識產權獲得方式A、有自主研發 (1-6分)B、僅有受讓、受贈和并購等(1-3分)
(5)企業參與編制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檢測方法、技術規范的情況(此項為加分項,加分后知識產權總分不超過30分。相關標準、方法和規范須經國家有關部門認證認可。)A、是 (1-2分)B、否 (0分)
(知識產權授權證書或授權通知書及繳費收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等官方網站上公布的摘要,通過轉讓、受贈、并購取得的知識產權需提供相關主管機關出具的變更證明等材料。知識產權有多個權屬人時,應提交只有一個權屬人在申請時使用的承諾書;)
注:如果要拿到30分,必須要有7個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或者6-7個外觀設計專利或者1-2個發明專利或者6-7個以上實用新型專利。
2、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30分
依照《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科技成果是指通過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專利、版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萍汲晒D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技成果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科技成果轉化形式包括:自行投資實施轉化;向他人轉讓該技術成果;許可他人使用該科技成果;以該科技成果作為合作條件,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以該科技成果作價投資、折算股份或者出資比例;以及其他協商確定的方式。(成果來源可從專利、技術訣竅、項目立項證明等方面提供證明材料;轉化結果可從生產批文、新產品或新技術推廣應用證明、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等方面提供材料;)
由技術專家根據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總體情況和近3年內科技成果轉化的年平均數進行綜合評價。同一科技成果分別在國內外轉化的,或轉化為多個產品、服務、工藝、樣品、樣機等的,只計為一項。
A、轉化能力強, 5項 (25-30分)
B、轉化能力較強,4項 (19-24分)
C、轉化能力一般,3項 (13-18分)
D、轉化能力較弱,2項 (7-12分)
E、轉化能力弱, 1項 (1-6分)
F、轉化能力無,0項 (0分)
注:如果要拿到30分,必須要有18個技術開發合同或者18個技術服務合同或者18個銷售合同(分別針對不同產品)
3、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水平 20分
由技術專家根據企業研究開發與技術創新組織管理的總體情況,結合以下幾項評價,進行綜合打分。
(1)制定了企業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制度,建立了研發投入核算體系,編制了研發費用輔助賬;(6分)
(2)設立了內部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并具備相應的科研條件,與國內外研究開發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產學研合作;(6分)
(3)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的組織實施與激勵獎勵制度,建立開放式的創新創業平臺;(4分)
(4)建立了科技人員的培養進修、職工技能培訓、優秀人才引進,以及人才績效評價獎勵制度。(4分)
注:以上4個小項全部齊全后,才能拿到20分
4、成長性指標 20分
此項指標是對反映企業經營績效的凈資產增長率、銷售收入增長率指標進行評價,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凈資產增長率=1/2 (第二年末凈資產-第一年末凈資產+第三年末凈資產-第二年末凈資產)-1,;
凈資產=資產總額-負債總額;
資產總額、負債總額應以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會計報表期末數為準。
銷售增長率=1/2 (第二年銷售額-第一年銷售額+第三年銷售額-第二年銷售額)-1,;
企業凈資產增長率或銷售收入增長率為負的,按0分計算。第一年末凈資產或銷售收入為0的,按后兩年計算;第二年末凈資產或銷售收入為0的,按0分計算。
企業成長性
以上兩個指標分別對照下表評價檔次(ABCDEF)得出分值,兩項得分相加計算出企業成長性指標綜合得分。
注:總資產和銷售每年是遞增的,才能達到最高20分
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
一、電子信息;二、生物與新醫藥;三、航空航天;四、新材料;五、高技術服務;六、新能源與節能;七、資源與環境;八、先進制造與自動化。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