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企查查顯示,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將于2022年10月10日拍賣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名下的908件商標,起拍價格約為83.79萬元,關聯案號為(2022)京01執恢209號。
樂視商標拍賣的消息一經傳出,網絡上就開始流傳出“樂視經典商標Le將被拍賣”。樂視視頻相關負責人澄清,該消息是誤讀。拍賣的是樂視控股旗下的LE而非商標“Le”。
據介紹,目前,樂視視頻、樂視超級電視及智能生態產品所用的商標為“Le”、“Letv”,并不受本次拍賣影響,而且中文“樂視”商標的使用同樣不受影響。購買樂視產品時,可參考“Le”、”Letv”及“樂視”三個商標。
樂視方面表示,“LE”商標是樂視發展生態時期所用的商標,用于標明旗下的生態七子。而早在2019年樂視就停止使用該商標,更新為“le”、“letv”,所以“LE”談不上是樂視的經典商標,只是一個業務時期的商標而已。 【1】
據企查查顯示,本次涉及拍賣的908件商標中包含樂視公司多款“Le”經典商標、樂視手機“LeMobile”、樂視超級電視“UMax120”等,國際分類包括廣告銷售、辦公用品、金融物管等。
圖源企查查
截至發稿,據京東拍賣平臺信息顯示,400多人圍觀拍賣,0人報名。
據法院公告顯示,本次司法拍賣源于 2017 年樂視的一起民事訴訟糾紛。根據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出具的文件,樂視當時被判向原告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支付官費及代理費約221萬,在評估上述商標價值時,樂視控股已被強制執行。【2】目前,樂視控股存在多條被執行人信息、限制消費令及終本案件信息,未履行總金額超109億元。
據悉,樂視成立于2004年,創始人賈躍亭,樂視致力打造基于視頻產業、內容產業和智能終端的“平臺+內容+終端+應用”完整生態系統,被業界稱為“樂視模式”。2010年樂視在中國創業板上市,2020年退市。經歷了資金鏈斷裂,財務造假、大量債務,賈躍亭逃向美國等一系列事件后,樂視帝國開始了崩塌之路。樂視系旗下的大樓、專利、商標相繼被拍賣。
2019年11月,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在京東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上公開拍賣樂視大廈,起拍價約6.78億元,經歷兩次“中止”后以5.73億元的價格成交,競買人為北京衡盈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2020年6月,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以13萬的起拍價格公開拍賣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名下的1354項商標,“LE”“LE樂視網”“樂視TV”“樂視超級電視”等經典樂視商標均在內。最終,天津嘉睿匯鑫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1.31億元的價格拍下,該公司為樂視網第二大股東。
2021年4月,樂視系又有580項商標被拍賣,包括“樂迷”“樂映”“樂生活”等商標,起拍價定為 1400 萬元,最終以1603萬元成交。拍下這批商標的公司是天津嘉睿匯鑫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2022年4月14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對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85項專利進行拍賣,專利包含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種,起拍價為89.95萬元,成交價為89.95萬元。
樂視走向消亡雖已成不可逆,但“樂視400多個員工過著神仙日子,靠運營和版稅養活自己”無需996的企業也依然用另一種方式彰顯著樂視的存在,這座還沒等回主人的龐然大物未來又將何去何從,我們靜觀其變。
注:
【1】《樂視商標“Le”要被拍賣?官方回應稱:拍賣的是樂視控股旗下“LE”而非商標“Le”》,來源:藍鯨TMT頻道,鏈接: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45099771194622704&wfr=spider&for=pc
【2】《樂視澄清“商標 le 被拍賣”:拍賣的是樂視控股的“LE”,而非樂視網的“Le”》,來源:IT之家,作者:遠洋,鏈接:http://www.ithome.com/0/643/438.htm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