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需要特定的技能和人才。在一些國家,人力資源并未能滿足這些需求。廣大組織的員工必須更加具備智慧和技能,才能在這種新技術驅動的大環境下脫穎而出。
為了解決人力資源在技能上的差距,就需要在學校教育之外進行更多的教育和培訓。發展這些技能會付出必要的成本,但是這樣做應被視為是保持質量符合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者在本文中提供的相關建議,可以幫助學員在超越其學業成就之外,成為掌握高技能并擁有價值的人力資源。
如果有人問對于業務發展或職業發展的成功最具價值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答案毫無疑問是“質量”。在21世紀,世界范圍內的競爭正變得越來越激烈,由于越來越多的競爭伙伴紛紛進入市場,使獲得更好的工作以及從事更好的業務充滿了更多的挑戰。組織通過應用復雜的機器和技術變得越來越智能化,這就需要自己的員工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來執行這些智能化工作。
一些國內生產總值低下國家的人員,并不能總是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來對自己進行培訓,從而最終為需要高技能人才的組織工作——因為這種高技能知識已經超出了學校教育所教授的學習內容。
換而言之,學校教育本身并不能為學員提供在當前具有挑戰性技術驅動環境中有效工作的所有必要素質。
例如,在東南亞、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許多國家,由于這些地區發生的金融危機而無法為這些培訓倡議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由于成本高昂,從而使學員通常無法獲得所需的資源、書籍和軟件。這樣,他們就很難進行創新研究項目或參與國際性競爭。另外,學校教育所教授的課程也在許多方面存在著局限性。
因此,世界上不同地區的許多人員都無法成為具備高技能并適合高科技組織的人員,也無法有資格從事必要的研究工作。
世界正在經歷著第四次工業革命,通常稱之為工業4.0.其中實現智能系統化和數字化是其首要目標。工業4.0的目標是在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動化和數字化的制造環境、物流和價值鏈。工業4.0通過充分利用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旨在為不同顧客大規模定制產品,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制造、材料處理和物流的成本。
人員必須具備更強的能力和技能,才能在這種新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僅僅通過學校的學習來應對這些新的技術并不是完全可行的。在這種新環境下,會出現新的問題和障礙,這就需要不同的技能來應對。那些具備自我激勵學習能力和持續提高自己技能的員工,是最適合于工業4.0的人力資源。
本文重點關注可以改進人力資源質量的因素,這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自我激勵來實現的。學校教育通常只在教學活動中評價學員的記憶能力,但是在現實社會和經濟活動中,企業和各個行業則需要其人員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當工業4.0真正進入到自己所面對的現實社會和經濟活動中時,那些還沒有解決人才短缺問題的國家就會出現準備不足的現象。
因此,組織對于必要的人力資源進行培訓是理所應當的,而不是勉強接受那些只具有學校教育所教授的課堂知識而可能培訓不足以及缺少資格的人員。本文提出的結構化指南,可以幫助學員掌握專業化高技能,并超越自己學校教育的學業成就,而成為具有實際價值的人力資源。
縮小差距
米庫拉什·胡巴(Mikuláš Huba)和斯特凡·哥薩克(Štefan Kozák)這兩位研究人員,對斯洛伐克工業4.0的未來進行了分析,并討論了學校教育所設置的各種類型的學習方法和其他活動。他們提到了工業4.0的關鍵技術和目標以及學習方法,例如電子學習、終身學習、學習管理體系、混合學習、翻轉式教室、學習分析以及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
扎希德·哈桑(Zahid Hasan)和M.S. 侯賽因(M.S. Hossain)則分析了工程學科學員質量低下的原因。然后,他們應用持續改進方法來選定學員,以驗證持續改進和全面質量管理(TQM)工具是否能夠成功應用于提高學員的學習效率。妮娜·迪文治(Nina Tvenge)和克里斯蒂安·馬丁森(Kristian Martinsen)還提出了一個模型,用于組織實施工業4.0關鍵技術的持續學習和知識增強,并探討了如何將學習直接與工作領域更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問題。
對于質量改進的研究,我們并沒有只是關注在與測量學員質量水平或績效相關的因素或指標上,而是根據以往研究的顯著差距,重點關注了質量參數和學員為了有效實現持續質量而應強調學習的技術方面。這是一個不影響常規學業學習的自我準備指南。換句話說,這種方法可以稱為是對一個新的工作環境的適應性技術。
工業4.0
如今,工業4.0已成為一個流行語。智能制造系統、材料處理系統、物流系統和安全系統在當前的研究中受到了廣泛關注。“工業4.0包括各種技術,以實現數字化和自動化制造環境的發展以及價值鏈的數字化。”推·昌都·厄斯特賴希(Thuy Duong Oesterreich)和弗蘭克·特烏特貝格(Frank Teuteberg)在其文章中這樣寫道。
工業4.0的目標是在組織內所有可能的環境中實現大規模數字化和自動化,并創建數字化價值鏈,以實現產品與其環境和業務合作伙伴之間的緊密聯系。因此,這就使產品質量改進、交付時間最小化和產品大規模定制成為可能。
工業4.0的主要特點是開發周期短、按需個性化、靈活性、分散化和資源效率高,旨在將現有制造和所有相關流程連接到云端或網絡世界,其借助網絡物理系統或工業物聯網來分析實時數據,并使用現代數據科學技術來采取數據驅動的行動。
工業4.0正迅速成為一個需要全面專業技能的專業領域。
學員的技能差
為了確認學員除了學校學習之外是否還有足夠的時間來發展技能,特為此進行了一項調查。在孟加拉國的歐洲大學,來自工業和生產工程系的130名學員參與了這項調查。在這項調查中,使用了精益工具模型來確定學員的平均學習時間。
任務分為三類:
1.增值活動(VAA);
2.非增值活動 (NVAA);
3.必要但非增值活動 (NNVAA)。
調查結果(見圖3~圖5)非常令人滿意,表明學員有足夠的時間獲得適當的職業培訓。課堂活動不包括在圖3中,因為課堂活動是學校課程學習的固定時間。然而,攝影和自由職業等活動并不一定有助于工程學科學員的職業發展。通過消除“非增值活動”并最大限度地減少“必要但非增值活動”,可以發現學員有足夠的時間(增值活動時間)進行額外的培訓。這樣,通過重新確定學習方向,并對可能被認為是浪費的時間進行重新安排,從而可以提高學員的學習效率和資格,至少可使學員的學業成績令人滿意。
如果從“增值活動”中刪除在課堂上以及攝影、自由職業、座談會、研討班、小組學習和俱樂部活動上花費的時間,則可以至少獲得9%至10%的實際增值活動時間。
圖6 技術技能差因果圖
在對工業4.0關鍵技術的學習過程進行設計之前,對于阻礙學員提高技能的根本原因(見圖6)進行了調查。為了確保高質量的可持續學習,需要建立一個結構化和系統化的學習過程,從而幫助學員在常規學習之外繼續他們的學習過程。為了有效進行持續學習,可以采用“策劃-實施-檢查-處置”(PDCA)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如圖7和圖8所示。
技能和人力資源質量
技能是在給定的時間范圍內有效而理想地做某事的能力。成為掌握技能的人員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培訓,而掌握專業技能可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技能與以下因素緊密相連:
夢想+激情+奉獻+犧牲+動力+學習+練習+失敗+嘗試 = 技能
大腦驅動技能,因此技能涉及對大腦的培訓。掌握技能的人力資源是一種資產,因為現代技術和文明需要更加積極主動和掌握技能的員工。技能與組織的交付時間和利潤密切相關。
正如本文闡述的那樣,未來的高科技行業因為工作環境和任務變得越來越復雜,因而需要掌握高技能的人力資源。沒有掌握高技能的員工,就不可能有效保持先進的技術,因為這些領域都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能。
這些工作的適合標準就是其所要求的技能,組織不會招聘那些不具備最低技能水平的人員。雇主對員工的滿意度將取決于員工的技能水平和員工提供的投資回報。
員工質量控制技術
控制和保持技能,特別是質量技能,可能比最初獲得技能更復雜。雖然通過技能發展實現員工質量提升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擁有技能和隨之而來的員工質量則至關重要。工作可能具有競爭性,許多員工總是會試圖取得進步并獲得高度滿意的職業生涯。當然,員工質量差的結果可能會導致遭到解雇和降級,因此必須通過以下方式保持一定程度的員工質量控制:
標桿管理——標桿管理是指為某人設定實現目標的標準或水平。假設一家新的汽車制造商設定“塔塔汽車(一種汽車品牌)”作為其員工的標桿標準,以對其員工進行培訓和發展技能。為了確定標桿標準,還應仔細考慮相關的質量成本。建立的標桿標準水平越高,其相應的質量成本就會越高。優化是建立標準的最佳方式。
評價符合性——定期實踐并堅持不懈有助于評價質量。通過定期練習和學習,可以很容易地保持符合性。專注、充滿工作熱情、奉獻精神、工作滿意和工作條件是保持符合性的主要因素。
自我凈化——如果績效和符合性與目標標桿或標準有任何偏差,則必須立即采取措施以消除相關障礙和弱點。檢查和采取頭腦風暴方法對于找到可能的問題解決方案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找到失效的根本原因并反復重試是自我凈化的一種方法。
改進策劃——在達到目標標桿標準后,應制定質量改進計劃,以消除未來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獲得更好的質量是一種優勢,每個人員都應始終努力提高自己。全面質量管理和精益工具是質量改進工具的最佳示例。
取得質量成就的成本
質量可能是業務成本增加的重要來源,但是這種情況并不總是得到投資者的關注。質量是要付出代價的:無論是實現質量,還是失去質量。人力資源質量的總成本可分為兩個方面:
一是不合格成本或人力資源質量損失的成本。這包括了未能實現質量目標或技能所付出的代價。產生這樣成本的原因如下:
再培訓——當員工忘記從培訓中學到的東西時,他們必須要接受再培訓。當學員在學校學習不及格時,他們必須要留級再重新上課,這就需要花錢。例如,一個員工已經學習了MATLAB(一種編程語言),但是,當他在工作中執行與這項技能相關的職責和任務時卻沒有達到預期目的,這樣,組織就需要對這一員工進行再培訓,這就要付出代價。
員工停工時間——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員工無法為其組織執行任何工作或提供任何輸出時。例如,由于員工正在休假或在家生病。另一種類型的停工時間可能會發生在一名熟練員工辭職,并且還沒有雇用到替代者或替代者正在履行入職過程中。有時,這種情況會影響到其他同事的生產力。
錯過約定時間——當員工沒有能夠在約定時間到達工作現場時,這種情況可能會影響組織的正常運行,使工作流程停頓,并最終導致組織的資金損失。
二是符合性成本,這是實現質量所付出的成本。符合性是質量保證的目標,這意味著人力資源是按照相應的規范而準備的。然而,實現符合性是要付出代價的。符合性的成本需要更高的價格,因為更高的質量需要:
培訓——技能發展是從人員成長早期就進行高水平培訓的結果。學校是開始任何就業培訓的普遍性組織。在學校學習需要花費一些成本,例如書籍和學習工具,而學習期則是一個持續過程,并需要為此長期付出相應的成本。
檢驗——這是證明員工發展實際進度的有效方法。項目、研究或競賽是評估學習進度的一些最佳方法。
其他成本——解決員工的健康、福祉、娛樂和滿意問題,是一些需要花錢的基本方面。對于任何想要確保高生產率的工作環境來說,雇用健康的員工是必須的。因此,對于這些問題不容忽視。
推動革命
對于一個組織和整個行業而言,應擁有必要的質量以使人力資源保持創新性和有效性。這里所闡述的指南(包括關鍵的學習技巧)可以使特有的人力資源和整個組織受益。
毫無疑問,未來的工業4.0將需要創新型和智慧型的員工。身處第三世界國家工作的大多數員工仍然不關心工業4.0.然而,現在是時候讓他們知曉工業4.0.并為這一新的工業革命做好準備。
掌握技能的員工是任何商業組織最為關鍵的成功因素,因為這些員工是機器和技術的主要驅動力。本文強調的是,持續學習和教育將確保取得可持續的成就。
機器、技術和人力資源的同步改進將推動一場成功的工業革命。機器和技術的力量固然很強大,而人力資源也是同樣的重要。如果不提高人力資源的能力,就不可能產生和推動技術的創新和進步。
確定可持續學習的質量目標,將提升人力資源的質量,從而為其尋求更高生產力和技術進步的行業提供更加有效的專業技能、資格和創新。
技能4.0
工業4.0正在為組織帶來新的發展期望,為此,組織正在尋找具有特定技能的人才。人工智能驅動工作所需要的前10項技能為:解決復雜的問題、批判性思維、創造力、人員管理、與他人協調、情商、判斷和決策、服務導向、談判、認知靈活性。
《福布斯排行榜》近期聯系了一些人力資源領導人,以了解他們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大環境下尋找具備什么技能的人才。以下就是這些人力資源領導人所提出的必要技能,包括:分析能力、數據科學、獨立工作的能力、技術能力、韌性、項目管理、變革型領導、遠程工作技能、非結構化問題解決、變更管理、適應性、自我激勵和組織、數字溝通技巧、勇氣。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