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國中小企業經受住原材料價格上漲、訂單不足等復雜形勢考驗,保持穩定恢復增長態勢。”在工業和信息化部2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介紹,2021年1月至11月,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20.7%、28.2%,兩年平均分別增長9.8%、17.1%,體現了中小企業的韌性和活力。
中小企業平穩恢復離不開一系列紓困政策的精準實施:2021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1萬億元,普惠小微授信戶數超過4400萬戶;2021年前11個月,共支出各類就業補貼827億元,向326萬戶企業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達到192億元……“我們近期對2.5萬家中小企業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5.1%的中小企業認為發展環境有所改善,85%的中小企業認為融資環境有所改善,92%的中小企業認為稅費負擔減輕。”徐曉蘭說。
推動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不僅要紓困,更要培優。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介紹,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2930家,是前兩批總和的1.5倍。此外,2021年中央財政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分3批支持10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成立為更多創新型中小企業對接資本市場打開新的大門,各商業銀行紛紛推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屬產品和服務。
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成效初顯:目前,476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超五成企業研發投入在1000萬元以上,超六成企業屬于工業基礎領域,超七成企業深耕行業10年以上,超八成企業居本省細分市場首位,很多企業在強鏈補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增強發展活力、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2022年將新培育3000家‘小巨人’企業,財政再支持500家以上重點‘小巨人’企業,引導廣大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徐曉蘭說。
梁志峰透露,《創新型中小企業評價與培育辦法》即將出臺,工信部將繼續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同時更加注重支持企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更加注重從產業鏈角度推動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融通發展,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中小企業是數字經濟發展主力軍,也是數字化轉型的主戰場。數據顯示,我國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兩化融合水平分別從2017年的49.2%和38.1%,提升到2021年的55.7%和51.9%。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大企業相比仍較落后,梁志峰建議,支持數字化服務商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輕量化、低成本、易部署、易維護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和產品,為中小企業開放平臺接口、微服務和計算能力,便利中小企業上云用云;組織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深度行、智能制造進園區等活動,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制數字化解決方案,推動實現精益生產、精細管理和智能決策。
附:工信部舉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附實錄)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科技部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