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動力電池行業的日子不算“太平”。全行業全力擴產以搶占市場份額的同時,知識產權紛爭又燃起“硝煙”。
7月21日,寧德時代正式起訴中航鋰電專利侵權。寧德時代方面表示,該公司已就中航鋰電專利侵權案遞交起訴書,案件已受理;涉案專利涉及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此次涉嫌侵權電池已搭載在數萬輛車上。寧德時代還表示,長期以來,公司高度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同時積極加強知識產權合作,推動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對此,中航鋰電方面并不認可。當日晚間,中航鋰電公開發表聲明稱,截至目前,公司未接到起訴狀。同時,中航鋰電表示,公司始終將自主研發、技術創新作為立身之本,面向未來進行全面的研發布局和投入規劃。此外,公司知識產權工作長期堅持“技術成果保護線”和“IP風險防控線”雙線并舉,在進行全方位知識產權布局的同時,公司提供給客戶的產品都經過專業知識產權團隊的全面風險排查,以保障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
長期以來,寧德時代在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排名中位居第一,是多家車企的電池供應商。而中航鋰電近兩年市場擴張也十分迅速,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達377.6%,市占率為6.9%,排名在寧德時代、比亞迪(002594.股吧)和LG化學之后,而2019年時,中航鋰電僅排在第六名。
“頒發禁令,或許是寧德時代的最終目的。”有法律界人士分析,寧德時代應該會在訴訟中依法采取保全措施把證據鎖定,一旦侵權成立就要禁售,“要侵權賠償對寧德時代的意義不大,更多的還是想通過訴訟打擊對手的市場快速擴張,因為如果中航鋰電敗訴,全系產品可能面臨禁售。”
也就是說,若侵權責任做實,中航鋰電面臨的最嚴重影響或將是停售產品。此類專利侵權案的訴求一般是停止侵權并賠償損失,停止侵權則意味著所涉產品將被要求停售,而侵權程度會體現在賠償數額上,其程度通常以業內人士的普遍認知為準,將具體考察專利的創新性、新穎性和實用性。
還有觀點認為,此次專利訴訟案或是兩大動力電池企業的競爭博弈。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和中航鋰電動力電池國內裝機量分別為第一名和第四名。其中寧德時代裝車量25.76GWh,占比49.1%;中航鋰電裝車量3.63GWh,占比6.9%。
值得留意的是,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TOP 5企業中,中航鋰電是目前唯一一家未上市的企業。天眼查APP顯示,中航鋰電第一大股東為常州金沙科技投資公司,持股比例為21.01%,第二大股東為四川成飛集成,持股比例為12.59%,該公司關聯投資機構還包括廣汽資本、紅杉資本、小米長江產業基金等。根據此前規劃,中航鋰電打算在2022年一季度申報A股IPO,目前正在進行Pre-IPO的最后一輪融資。
此時傳出涉嫌侵權寧德時代全系產品的消息,無疑將給中航鋰電目前的向好態勢帶來不利影響。
另外,中航鋰電的業務涵蓋乘用車、商用車、儲能以及特種應用市場,五菱宏光MINIEV、埃安Y、長安逸動EV460等電車均搭載了中航鋰電的電池產品。至于這次風波是否會對廣汽埃安、廣汽豐田、吉利、長安等企業旗下的部分車型能否產生實質性影響,還需靜待事件后續發展。
有電池領域分析人表示,中航鋰電搶走了寧德時代很多訂單,把寧德時代惹急了。如要判斷侵權需要充分的證據,但寧德時代很難找夠證據,因此官司不容易打贏。更何況,中航鋰電不一定是侵權。
事實上,除了中航鋰電外,去年寧德時代還曾對塔菲爾新能源提起訴訟,稱對方侵犯了其電池防爆技術等方面的專利。
此前,LG化學也曾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發起4次訴訟,指責SK侵犯其專利,隨后又指責SK竊取其商業機密。隨后兩年中,雙方多次交鋒后最終達成和解,SK最終向LG化學支付了2萬億韓元的賠償金。
業內普遍認為,近年來動力電池領域紛爭不斷,主要是源于該領域存在巨大的市場利益。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的快速崛起,與之相關的專利訴訟也成為廠商之間競爭的重要方式。
一位不愿具名的從業者向證券日報的記者透露,目前鋰電行業內大量存在“挖人”或“帶技術入廠”的現象,以達到快速獲取技術的目的。同時,通過購買友商產品進行對標分析、做逆向研發的做法也普遍存在。
其實早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便提交過一份關于鋰電池知識產權保護的提案。他認為,目前鋰電池知識產權訴訟案件時有發生,企業維權過程較為困難。一是取證難,維權成本高;二是維權周期長,無法匹配鋰電池產品更新換代快的特點;三是事關商業秘密,維權困難。
相關閱讀:
【聚焦兩會】代表、委員們提出關于知識產權的提案摘選
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多數車企都在實行供應商多元化策略,未來二三線電池品牌會有更多機會進入不同車企供應鏈,向第一或第二梯隊邁進。在此過程中,具有行業領先地位的龍頭企業很可能通過專利和知識產權去限制跟隨者。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