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既關系個人隱私,更關乎國家安全!
中國互聯網平臺,正在迎來一場監管風暴。
繼滴滴之后,“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也被調查。
數據安全,是觀察這場監管風暴的核心關鍵詞。
那下面我們就來先梳理一下,這場監管風暴是怎么開始的
一、首先是滴滴被查,緊接著3家“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也被審查。
事情開始是,6月30日,滴滴悄無聲息的在美國上了市。
7月2日,也就是滴滴上市兩天后,滴滴就遭到國家網信辦重錘,公告措辭相當嚴厲,“防范國家數據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對滴滴啟動網絡安全審查,同時暫停新用戶注冊。
問題直接上升到了“國家安全”層面,這是近一年以來國內互聯網企業整頓行動中從未出現過的新情況,滴滴當天就驚出一身冷汗,股價最多時暴跌了10%。
事情還沒完,繼續發展到7月4日深夜,滴滴又挨了第二槍,網信辦經檢測核實,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問題,被責令下架整改。
這一槍不光重創了滴滴,也擊中了所有互聯網企業的七寸,沒有一家敢說自己采集的數據都是合理合法守規矩的,集體倒地的股價走勢,直接反應了這些巨頭內心的慌亂,整個行業都要失眠了。
特別是就在昨天,網信辦再次下手,宣布對“運滿滿”、“貨車幫”和“BOSS直聘”實施網絡安全審查,同滴滴一樣,均涉及國家數據安全風險。
種種跡象表明,互聯網行業整治,才剛剛拉開序幕,更大的暴風雨還沒到來。
二、那我們來分析一下,滴滴等他們四家企業被錘,到底冤不冤
答案是:雖然事發突然,但一點都不冤。
首先作為占據國內網約車約80%市場份額的霸主,滴滴掌握了數億個人用戶信息,萬一這些數據落到美國手里,就牽涉到了數據主權問題,威脅國家安全的說法,絕非危言聳聽。
再者美國上市條件是比中國寬松,但美國刻意提高中國企業的審核標準已是不爭的事實,滴滴很可能面臨的情況,就是被要求提交審計底稿或是補充其他信息,允許美國直接對來自中國的上市公司進行調查,這是我們所不能接受的,也是都有可能造成數據外泄的。
要知道,今年3月份,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最終修正案。
這份法案,是由美國參議院提議,時任總統特朗普簽署通過的。
從名字也能看出,該法案對外國公司特別是中國公司,并不友好。
其中,一大要求便是外國公司要披露更多的信息,甚至細化到“董事會里共產黨官員姓名”。
問責法案之下,中國公司要想在美國上市,就必須滿足披露要求。
特別是對于滴滴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美國會像對待其他企業一樣一視同仁不打歪腦筋?恐怕沒人會信!
那么,問題來了。
“滴滴出行”、“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赴美上市,披露了什么信息?這些披露是否違反了中國的信息安全規定?
以滴滴為例,下載后,用戶需要開放位置信息、電話簿、錄音錄像、存儲等功能。
注冊還需要填寫手機號、身份證號、綁定支付賬號等個人身份信息。
此外,出于安全考慮,滴滴車內還有錄音錄像設備,只要進入滴滴車內,用戶就置于滴滴的監控之下,用戶其實是沒有隱私可言的。
滴滴出行的錄音功能
這些信息,如果泄露,或者被不法分子盜取、利用,必然會侵害用戶的個人隱私。
滴滴更重要的數據,其實是基于用戶出行的道路數據、地圖數據。
滴滴已經上線了自己的地圖,配合一年上百億次的出行服務,獲得的數據,比常規地圖更精確。
基于打車數據,滴滴竟然知道哪個國家部委加班最多。
早在2015年,滴滴大數據研究中心通過自己的數據進行研究分析,推演出了國家各部委在7月13日和14日這兩天的加班情況。
滴滴的相關報告
這些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或者某些對中國有不良企圖的國家掌握、分析、利用,后果不堪設想。
所以當滴滴遭到安全審查后,網絡上就傳出了對滴滴極為不利的猜測,說滴滴“把數據打包交給美國”,這個指控是相當嚴重的。
當然,就是借給滴滴個膽,它也不敢那么做,更有可能是被美國下套做局后渾然不知。
又如“運滿滿”和“貨車幫”同屬于滿幫集團,都是城際整車物流與車貨匹配信息平臺。“運滿滿”平臺,實名注冊重卡司機超過500萬,貨主超過百萬,貨物日周轉量超過百億噸公里,單日交易額約十余億元。這些企業都都掌握了大量用戶個人信息。
必須說明的是,以上分析只是我們基于目前公開的信息進行的推測,滴滴他們當初執意赴美上市,應該也做好了一定心理準備,網絡安全審查的結果,也有可能相安無事,那自然皆大歡喜。
這次滴滴他們究竟犯了什么事,也只能等待監管給出最終答案。
三 就這一關就算過去了,滴滴他們也不好過,后面至少還有兩大關要闖。
一個是反壟斷調查,互聯網巨頭最聞風喪膽的事情。
目前就阿里走完了這段路,付出了182億的天價罰款,美團正在走調查流程,具體處罰可能將在近期落地,下一個人選,滴滴被傳的呼聲很高。
另一個就是大數據殺熟,這是最有可能先錘到滴滴頭上的一記重拳。
監管三次出手,每一次都讓滴滴膽戰心驚。
先是5月14日,滴滴等10家網約車平臺被交通運輸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場監管總局、國家信訪局等8部門聯合約談,規格之高前所未有。
約談直指網約車平臺亂象:抽成比例高、分配機制不透明、隨意調整計價規則,簡直就是在說滴滴。
再是6月29日,深圳出臺新規:大數據殺熟,情節嚴重的,處上一年度營業額5%以下罰款,最高5000萬,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
無獨有偶,就在滴滴被安全審查的7月2日同一天,國家市監總局發布了《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明確對大數據殺熟的嚴懲:最多可能被處以“上一年度銷售總額1‰以上5‰以下”的罰款。
按滴滴2020年營收1417億計算,滴滴最高將面臨7億罰款,足以令還在虧損的滴滴疼到肉里。
擺在滴滴面前的就兩條路,要么改過向善,爭取寬大處理;要么繼續躲貓貓,跟美團一樣花樣玩的更隱秘,但東窗事發是遲早的事。
四 不管滴滴他們這一關能不能過去,互聯網企業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平心而論,我們都不希望這些中國赴美上市企業在數據安全上出事,希望安全審查的結果都能夠做到亡羊補牢。
因為數據早已是超出以往歷史高度的戰略性資源,在國家層面,一旦在關鍵數據上受制于人,將給國家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反數據安全、大數據殺熟、壟斷…攜原罪本來就很可怕,對監管持掩耳盜鈴態度就更加難辦了,獨角獸們不能不引以為戒。
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家中國企業都應該有這個覺悟:不是什么錢都能掙,更不是什么事都能用利益來衡量,有所為,有所不為,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