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新一輪考古發掘階段性成果一一揭曉。考古工作者在四川三星堆遺址新發現6座器物坑,現已出土金面具殘片、巨青銅面具、青銅神樹、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超四百萬人在線觀看發掘直播,出土文物視頻、圖片刷屏,掀起了一場全網狂歡。
然而自四川廣漢市三星堆遺址新發現六座祭祀坑后,多個與“三星堆”相關的商標便相繼被申請注冊。
相關閱讀:
三星堆文物將在新館展出,其商標竟已價值千萬!
除了“三星堆”,還有“三星堆文明使者”“三星堆火鍋”等,國際分類包括科學儀器、金屬材料、運輸工具、教育娛樂及酒類等,注冊的公司包含餐飲住宿、電子商務、電線電纜等。目前,這些商標狀態多數處于“申請中”的狀態。
對此,三星堆博物館工作人員于4月6日給出回應:“商標注冊種類太多,我們博物館是無法注冊三星堆相關商標的全門類的。目前博物館主要管理自己注冊的一些相關商標。如果有些商家搶注商標涉及到糾紛的話,會讓博物館聘請的商標事務所處理這些事。”
據企查查信息顯示,目前共申請超200件“三星堆”商標,涵蓋布料床單、皮革皮具等多個商標類別。其中最早的一件“三星堆”商標,是由四川省廣漢市宏南棉紡織有限責任公司于1991年申請的第599547號商標,該商標為24類,主要服務于粗毛呢,目前為已注冊狀態。
惡意搶注行為,不僅有違公序良俗,也是對相關法律的突破。這在我國《商標法》中有明確規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對其商品或者服務需要取得商標專用權的,應當向商標局申請商標注冊。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商標注冊申請,應當予以駁回。”
此外,《商標法》還規定,申請注冊的商標不得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有害于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不得作為商標使用。
現在很多商標搶注的行為,大都存在“傍名氣”“碰瓷”等嫌疑,其實質與保護知識產權的初衷存在很大出入。低廉的注冊成本、巨大的利潤空間、誘人的商業價值,已經讓商標搶注漸漸成為一種“灰色產業”,催生出一大批以搶注他人商標、標識為業,并通過威脅、投訴、訴訟等方式滋擾實際權利人,進而牟取不法利益的職業商標搶注人。這不僅擾亂了商標注冊秩序,損害正常的知識產權保護氛圍,也對不特定人群構成了一種新的權益風險。
不少網友對于這種惡意搶注行為很是無語。
甚至有的網友提出疑問:為何這種商標能被審批下來,就不能一開始規定不允許注冊嗎?
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肯定也很無奈,雖說已經向商標管理部門提出很多異議,但他們還是很希望相關部門能加強對文化品牌的商標管理工作。
所以,針對這種搶注歪風,我國應加大制度和法律層面的懲治力度。
最好建立起長效治理機制。例如,明確惡意搶注行為的認定等應該在標準,增加界定上的操作性,并加大對相關行為的責任追究。而對一些職業商標搶注人及其灰色產業鏈,更要加強日常管理和整治力度。
此前國家知識產權局曾發布的《打擊商標惡意搶注行為專項行動方案》,自2021年3月起,集中開展打擊商標惡意搶注行為專項行動,進一步形成打擊商標惡意搶注行為的高壓態勢,助力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
專項行動將嚴厲打擊以下7類圖謀不當利益、擾亂商標注冊管理秩序、造成較大不良社會影響的惡意搶注情形:
惡意搶注國家或區域戰略、重大活動、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科技項目名稱的;惡意搶注重大自然災害、重大事故災難、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公共事件相關詞匯、標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惡意搶注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重大賽事、重大展會名稱、標志的;惡意搶注行政區劃名稱、山川名稱、景點名稱、建筑物名稱等公共資源的;惡意搶注商品或服務的通用名稱、行業術語等公共商業資源的;惡意搶注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公眾人物姓名、知名作品或者角色名稱的;惡意搶注他人具有較高知名度或者較強顯著性的商標或者其他商業標志,損害他人在先權益的。
方案同時設置了違反公序良俗和違背誠實信用兩類兜底性規定,并為商標代理機構違法違規行為設置了專門規定。對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囤積商標注冊申請,也將進行整治。
此外,國家知識產權局等有關部門還應進一步暢通與法院的信息交流共享機制,加強對惡意搶注商標申請人、代理人及有關企業的監控, 研究將不誠信訴訟行為人納入征信系統,形成共建共治的威懾力。
這樣不僅彰顯國知局等部門與法院打擊惡意搶注商標的堅定態度和積極效果,也讓惡意搶注行為知難而退。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