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9月舉行的聯合國各國領導人會議上,提出了2016年至2030年17項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從而為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確定了方向;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所發布的國際標準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了關聯而有效的手段。
早在1973年,我向父親借了名為《增長的極限》一書。根據書中預測,到20世紀末,固定貨幣匯率將消失,而銅和咖啡的價格將上漲10倍,并會出現重大的人口崩潰。除了過去已經發生的預測之外,書中還列舉了許多其他方面的預測。當時,我和我的朋友們談論到這本書的預測時,他們都會這樣輕描淡寫地回答道:“無論如何,我們總是會找到出路的。”
這本書是由聯合國羅馬俱樂部組織所撰寫,我至今還保留著父親借給我的這本書。我們當中還會有一些人否認這本書中的預測。現在,我有幸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創新技術委員會的成員,而創新目前則被視為是解決多年前所提出的這些預測問題的唯一辦法。
聯合國所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相互關聯,并支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經濟增長、社會公平和環境保護。到2030年實現這些可持續發展目標之時,一定有可能在一個健康的星球上創造出一個和平而共同繁榮的人類社會。然而,實現這些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擁有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是相互關聯的,共包括17個目標、169個目的和231個指標用來衡量這些可持續發展目標。
目前,我們對于實現這些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展還是太慢了,這就很有必要運用突破性創新來加速這些目標的實現。為此,這需要采用創新管理和系統思維,而且政府機構必須與社會組織合作,還要爭取到民間組織的積極參與。
針對以上情況,勢在必行的是必須采取一種創新管理的常規辦法。創新一直是人類進步和發展的巨大驅動力之一,但是大多數創新努力都還是呈現零打碎敲狀態。目前,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與聯合國密切合作,而ISO 56000創新管理體系系列標準則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了一種系統而有效的方法。
創新管理體系(IMS)的關鍵要素,遵循一種快速提升和部署解決方案能力的戰略,而且包含一種創造性思維的文化。而突破性創新對于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
本文以下內容闡述了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做出突出貢獻的創新,以及那些仍處于發展階段的創新。在本文后面的示例中,還會展示創新管理體系最終會成為成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必不可少的手段。
目標1:消除貧困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于2016年推出了創新加速方案。一種實驗性方案就是“建立區塊”。應用區塊鏈技術為約旦Azraq難民營的敘利亞難民提供了一種更加安全而可靠的方式來接收現金轉移支付。這種區塊鏈技術消除了人們要排長長的隊伍來辦理業務和使用紙質文件的情況,從而創建了一個只需要幾秒鐘的簡單過程。聯合國糧食計劃署為此削減了98%的交易費用,這樣可以將騰出的資金轉而用于人道主義救濟。這個解決方案就是運用創造性思維的結果,而且是創新管理體系的一個關鍵要素。
目標2:消除饑餓
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需要提供的糧食將會增加60%。邁克爾·韋伯在其2012年發表的題為《如何提高食品系統能效》的文章中指出,我們使用10個單位的化石能源來生產一個單位的食品能源-10%的效率。這是一個多么好的機會啊。滴灌用水減少40%,能源減少15%。免耕農業將種子直接放入土壤中,減少了能源的使用、侵蝕和碳排放。這種創新也與“目標7:廉價和清潔能源”相關聯。
目標3:良好健康與福祉
缺乏足夠的衛生設施會傳播疾病,從而在全球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了麻疹、瘧疾和艾滋病的總和。推動創新的比爾和梅林達·蓋茨基金會為新的低成本衛生技術的創新者提供了資助,包括將廢物轉化為小塊燃料的干燃燒技術。這種創新也與“目標6:清潔飲水與衛生設施”相關聯。
目標4:優質教育
由于知識的迅速增長,教育正在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發生著變化。當前的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加速了這一變化,并將我們帶入了一個由綠色屏幕和諸如Zoom、Skype和Webex演示平臺所組成的世界。創新教育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將是新興國家以及“目標9:工業、創新和基礎設施”的互聯網可用性。在印度,2700名兒童保育服務提供者正在使用移動應用程序來改善幼兒教育。這種移動應用程序為兒童保育服務提供者提供課程計劃,并包括提供演示如何進行教學活動和跟蹤學生學習成果的視頻。
目標5:性別平等
這一目標是實現“目標1:消除貧困”“目標2:消除饑餓”以及“目標3:良好健康與福祉”的后續結果。世界經濟論壇社會創新理事會將“性別平等”定義為“采用創新、務實、可持續、以市場為基礎的辦法,造福于整個社會,特別造福于低收入或得到低水平服務的人群”。明天的勞動力隊伍優先考慮的是長期可持續性,而不是短期效益。在《2015年全球塑造者年度調查》中,6/10的千禧一代表示:“在社會、我的城市或我的國家中有所作為”的機會是他們在工作中尋找的首要目標。千禧一代將性別平等作為一個既定目標。這一代人正在通過創新來推動變革。當然,這只是我們正在經歷的社會變革的開始。
目標6:清潔飲水與衛生設施
缺乏獲得清潔飲水的機會對全世界21億人構成了挑戰。由發明家阿爾弗雷多·佐勒齊(Alfredo Zolezzi)所開發的等離子水消毒系統是一種新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對水進行凈化。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這種新方法很是令人興奮,因為我曾經的化學工程論文題目就是《等離子體射流作為化學反應器》。大多數人在生物學意義上使用“等離子體”一詞。而化學家和物理學家都知道,“等離子體”是物質的第四種狀態。這種創新也與“目標3:良好健康與福祉”相關聯。
目標7:廉價和清潔能源
目前,潮汐能和藻類等新能源正在得到探索,并進一步推動創新的需要。我們聽到了很多關于能源生產方面的創新,但我會給你一個迷人的概念:西風之神(Zephyr)是一個由電纜連接到底座的氣球,在那里儲存能量。西風之神的創造者希望它能給遭受自然災害的地區帶來力量。
目標8: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
大數據使機器學習成為可能,進而導致了人工智能的出現。這種創新產生了下一代機器人,而下一代機器人將會做只有人們以前才能做的工作。人工智能將在社會護理方面(如“目標3:良好健康與福祉”)帶來巨大的好處。機器對機器的數據流動將能夠使諸如物聯網連接的除顫器在救護車上向急診室提供數據,在救護車上進行分類,以及在病人到達之前對醫院資源進行調整。
目標9:工業、創新和基礎設施
對于“創新”一詞,大多數人只有在某種環境下才會想到它。工業領域只是其冰山一角。而在其他領域,無人機可用于向偏遠地區提供醫療服務或食品供應(如“目標2:消除饑餓”和“目標3:良好健康與福祉”),減少道路運輸的擁堵和碳排放。這就為正在發展中的世界提供了重大機會。3D打印將打印從混凝土到生物組織的一切事物??諝馓际俏磥硪环N可持續的塑料。空氣碳是由碳排放所產生的,否則會釋放到空氣中??諝馓际秦撔蕴?,因為這種碳不是像其他塑料一樣是由石油所制成(見“目標13:氣候行動”)。
目標10:縮小差距
2015年《哈佛商業評論》排名前100名首席執行官的社會和環境績效權重占其績效總分的20%。獲得第1名的諾和諾德公司首席執行官拉爾斯·雷比昂·索倫森(Lars Rebien Sθrensen)對于這一轉變總結為:“從長遠看,社會和環境問題都會成為財務問題。”
目標11: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有許多創新導致我們走向智能型城市和社區。德美特拉是一種全天然的食品保鮮處理方法。這種處理方法由100%的植物提取物制成,可以提高天然產物的保質期。采用這種方法,在運輸過程中,不再需要將產品保持在低溫環境下,從而節省能源和減少糧食浪費。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樣,這也有助于解決“目標2:消除饑餓”的問題。
目標12: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
使用機器學習和區塊鏈等工具,能夠使企業和消費者驗證關于可持續和合乎道德規范生產的主張,并在其整個供應鏈中對產品進行追蹤。消費者使用這一平臺,通過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看到產品來自哪里,以及這一產品是否處于可持續生產狀態。
目標13:氣候行動
關于環境管理的ISO 14001是國際標準化組織于1996年所發布的第一個基于系統思維的環境管理體系標準。當時,ISO 14001曾被許多人諷刺為不切實際,然而,通過與國際標準化組織合格評定委員會(ISO/CASCO)的合作,使這一環境管理體系標準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并由于其不斷設定的改進目標,開始得到社會廣大組織越來越廣泛的認同。汽車行業就注意到了這一點,并將ISO 14001作為強制性要求,因為汽車行業意識到這一標準可以推動汽車行業的供應商成本降低。是的,環境管理可以節約成本。
目標14:海洋環境
海上垃圾桶是由兩位想要清理世界海洋的沖浪者發明的。海上垃圾桶可以收集塑料、粘合劑和油污,使清潔水通過其結構進行過濾。植物基瓶子是由100%可生物降解的材料所構成。這種植物基瓶子是用甘蔗來做的,比其他作物需要的水要少得多。
目標15:陸地生態
綠色建筑倡議旨在建設可持續、資源高效的建筑物。廣大組織正在制定綠色建筑的最佳實踐規則,并為可持續性提供第三方評估工具。吸收微塵金獎的地毯(Desso Airmaster)是一種可以凈化空氣的地毯。這種地毯可以捕獲灰塵和其他污染物,因為這種地毯不使用任何動力來工作,所以它是節能的。這種地毯還會改善健康和福祉。
目標16:和平、正義和強大機構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聯酋)政府將創新作為其穆罕默德·本·拉希德政府卓越獎的核心要素。這一核心要素尋求先發制人的思維、敏捷性和全方位創新,并采用一種創新的系統方法。阿聯酋正在計劃基于知識的經濟發展模式。從全球角度來看,許多政府正在采取創新戰略來應對可持續性發展問題。
目標17:促進目標實現的伙伴關系
創新需要合作,只有不到5%的創新者在獨自工作。創新者應與其他企業、非政府組織和政府結成聯盟。合作伙伴的能力將進一步強調需要對創新管理采取共同辦法,而這一切都可以通過實施ISO 56000創新管理體系來實現。
創新管理體系必不可少
不難看出,有很多好的創意層出不窮。但是許多創意卻“在藤蔓上慢慢枯萎”——這是因為要么缺乏資金支持,要么缺乏管理體系來實現規模性發展。結果是許多初創型企業,都被那些雖然擁有資金但是卻由于缺乏敏捷性創新管理體系而進展緩慢的大型組織所吞并。
ISO 56000創新管理體系系列標準,可以使中小型組織和大型組織能夠根據他們所看到的機會來識別其優勢、劣勢和威脅,并可以使最高管理者評估相關風險,為組織設定目標,并為創新解決方案提供資源。創新管理體系貫穿于整個創新過程,從而通過測量來驅動創新解決方案的有效交付。
創新管理體系的最后要素是改進,而改進則推動系列創新活動,從而促進了組織的可持續發展。當然,一個寬松而不具約束性的指南是不夠的,也不會具有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所迫切需要的緊迫性。對于創新管理體系的合格評定或審核,是一個強有力的外部推動因素,這種外部推動因素可以使組織成為一個連續不斷的創新者,并使創新管理體系有效助力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