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五年磨一劍 砥礪終成輝——“十三五”期間商標信息化建設突飛猛進
“十三五”期間,商標局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放管服”改革要求,著力推進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加大商標信息化建設力度,以惠民為宗旨,努力打造讓“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的商標網上服務系統。2020年,我國商標網上申請比例高達98.05%,比2016年的81.29%增長了近17個百分點。
“一網通辦”讓“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商標局在原“商標網上申請系統”的基礎上升級改造集合成“商標網上服務系統”。2018年11月27日,集網上申請、查詢、收發文、繳費、公告、注冊證明公示六大功能于一體,可辦理24種業務的商標網上服務系統全面上線,這是我國商標信息化建設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突破。此后,商標網上服務系統不斷完善與優化,加快推進商標異議、評審、撤三等涉及雙方案件業務網上申請的論證和開發工作。2019年底,商標駁回復審網上申請功能試運行,2020年 6月28日正式上線。2020年年底,商標異議、注冊商標無效宣告、撤銷連續三年不使用注冊商標網上申請功能運行。2020年底,我國商標網上服務系統注冊用戶約178802個,是2016年注冊用戶的14倍。
“一網通辦”為中國企業商標海外布局保駕護航。為了開辟商標國際注冊“綠色通道”,大幅提高我國企業商標海外布局的保護效率,2017年起,商標局多次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溝通協調,自主研究開發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系統,陸續攻克電子通訊、電子發文、數據安全等難題,實現了商標網上系統與國際局電子系統的無縫銜接。2018年6月21日,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網上申請系統上線,實現了馬德里商標體系在中國的歷史性跨越,上線當月網上申請占比達52%。2020年,為支持復工復產,陸續上線國內申請人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續展、指定代理人等后續業務功能,全年馬德里國際注冊網上申請占比高達94%。
商標信息化建設助力商標審查“提質增效”。為了給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縮短商標審查周期,提高審查質量提供有力技術支撐,2017年底,商標審查審限管理模塊成功運行,徹底解決了商標審查過程中出現的“超期不警示、漏文不提醒、死文沒發現”等問題,實現了對商標業務各環節時限的控制,為提高審查效率提供有力輔助。為了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在商標審查中的應用,2019年1月,商標圖形智能檢索正式上線,完成了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商標審查的探索,標志著商標信息化建設進入由自動化向智能化過渡的新階段。2020年,為保障商標審查質量進一步提高,加強對疫情相關易產生不良影響商標進行管控,大力配合商標注冊審查審簽制度改革,對商標注冊實審、異議、馬德里國際注冊、集體證明商標注銷續展等相關功能相關模塊進行修改完善。
商標數據不斷公開共享推進商標行政確權主動接受監督。2016年7月,商標數據實現了原工商系統共享,系統內各部門可運用商標數據庫信息加強商標監督工作。2017年底,商標評審裁定文書全面即時公開,截至目前已累計公開文書近90萬件。2018年12月,商標數據庫對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商標網上服務系統用戶可登錄商標數據開放欄目,批量下載商標基本信息,2020年底,已累計公開5000多萬件商標存量數據。2020年,上線商標注冊審查駁回通知書及商標異議決定文書公開功能,在促進商標工作透明化、標準化的同時拓寬了商標數據開放共享的范圍。不斷拓展商標數據公開范圍,促進商標數據資源再利用,協助推進TMview項目,促進與歐盟知識產權局(EUIPO)的數據資源共享。
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下一步,商標局將繼續以黨和國家的要求、與人民的需求為工作目標,繼續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強信息化建設,為商標審查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繼續推進業務服務、政務服務和信息服務“一網通辦”,不斷提升商標公共服務水平。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