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權9年終于勝訴,這家注冊“舒克”商標的公司敗了
在一代80、90后心中,有這么兩只小老鼠——舒克和貝塔。它們的冒險故事,是津津樂道的童年回憶。作為它們的著作權人,鄭淵潔為了“舒克”商標,與石家莊東勝紙業有限公司維權9年。近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對此案進行了判決,石家莊東勝紙業有限公司敗訴,為這場商標之爭畫上了一個“句號”。

△鄭淵潔的微博
未經授權注冊“舒克”商標,鄭淵潔踏上9年維權路
事情還要從9年前說起。2011年8月30日,石家莊東勝紙業有限公司未經鄭淵潔授權,注冊了申請/注冊號為9909972的“舒克”商標。2017年7月5日,鄭淵潔向國家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第9909972號“舒克”商標無效宣告。2018年8月21日,國家商標評審委員會支持了鄭淵潔的訴求,宣告該侵權商標無效。
2020年9月15日,鄭淵潔發布微博稱,自己對石家莊東勝紙業有限公司惡意注冊的“舒克”商標維權9年,如今終于等來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的判決,法院判決石家莊東勝紙業有限公司敗訴。
法院審理:“舒克”商標侵犯知識產權,注冊無效
據悉,北京皮皮魯總動員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擁有著名作家鄭淵潔作品的獨家版權。根據2020年9月9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的行政判決書,法院認為根據北京皮皮魯總動員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提交的連環畫、圖書、月刊、動畫作品、新聞報道等證據,能夠證明在訴爭商標申請日之前,“舒克”作為童話作品角色名稱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作為在先權益予以保護。
據判決書,侵權商標為漢字“舒克”,其與鄭淵潔童話作品角色名稱“舒克”在文字構成上相同。結合“舒克”作為童話作品角色名稱的知名度,石家莊東勝紙業有限公司對此應當知曉。加之“舒克”并非常用詞語搭配,石家莊東勝紙業有限公司申請注冊“舒克”商標時未進行合理避讓,其主觀上難為善意。
法院審理認為,侵權商標核定使用的“衛生紙、紙巾”等商品屬于日常生活用品,亦為童話作品衍生品的通常選擇,侵權商標在上述商品上注冊使用,容易導致相關公眾誤認為其經過“舒克”作品角色名稱權利人鄭淵潔的許可,或與權利人鄭淵潔存在特定聯系,從而引起混淆誤認。
綜上所述,法院認定,石家莊東勝紙業有限公司注冊“舒克”商標的行為不當利用了鄭淵潔童話作品角色名稱的知名度及影響力,擠占了鄭淵潔基于該童話作品角色名稱而享有的市場優勢地位和交易機會,損害了鄭淵潔對“舒克”這一角色名稱享有的在先權益,從而違反了 2001年商標法第三十一條關于“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之規定。被訴裁定對此認定結論正確,應予維持。
因此,北京互聯網法院駁回原告石家莊東勝紙業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石家莊東勝紙業有限公司2011年未經鄭淵潔授權注冊的“舒克”商標侵犯了鄭淵潔的知識產權,注冊無效。
鄭淵潔發聲:下一步將進行民事訴訟和索賠
9月15日,鄭淵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接到判決書后我很高興,因為一個人一生也沒有多少個九年,實在是太長了!”鄭淵潔稱,他很長時間不喝酒了,但接到判決書后,他特意喝了杯酒慶祝。作為“舒克”的著作權人,鄭淵潔下一步將對石家莊東勝紙業有限公司進行民事訴訟以及索賠。9月15日,記者在中國商標網上查詢到,“舒克”侵權商標的狀態仍為“撤銷/無效宣告申請審查中”。

△東勝注冊的舒克商標
據悉,1977年開始文學創作的鄭淵潔,迄今原創了兩千萬字的文學作品,他一個人將《童話大王》月刊寫了33年。鄭淵潔的童話書刊總印數超過3億冊。不過與此同時,鄭淵潔的作品遭遇了各種形式的侵權。于是,他走上了艱難的維權之路。因為鄭淵潔積極的維權,2011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授予鄭淵潔“反盜版形象大使”稱號。
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鄭淵潔說,“我已經把《商標法》全文背誦下來了,一共1萬多字。”鄭淵潔筆下誕生了諸如皮皮魯、魯西西、舒克、貝塔等知名形象。而在43年的寫作生涯里,他有30年都是在疲于奔命的維權當中。“就‘舒克貝塔’商標被他人惡意注冊的維權有五百多件,維權成功的在三十多件。”
來源:現代快報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