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科創板專利戰硝煙四起:“訴訟是最有殺傷力的武器”
隨著社會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逐漸加強,企業間專利訴訟之爭硝煙四起。尤其是在高新技術行業中,專利狙擊甚至成為“商戰”重要一環。而誕生于2019年的科創板,因其特殊的科創屬性,如今也成為專利狙擊的新戰場。既然風險已然存在,那么企業更應該提前做好防范。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對小i機器人與蘋果公司間專利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認為小i機器人的專利有效。此次判決無疑給小i機器人與蘋果長達八年的侵權糾紛階段性地畫上休止符。
隨著社會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逐漸加強,企業間專利訴訟之爭硝煙四起。尤其是在高新技術行業中,專利狙擊甚至成為“商戰”重要一環。近年來涉及專利糾紛的重大事件包括華為向美國巨頭公司惠普、思科、Verizon索賠70億專利費,華大基因與設備供應商Illumina專利訴訟案等。
而誕生于2019年的科創板,因其特殊的科創屬性,如今也成為專利狙擊的新戰場。據不完全統計,安翰科技、晶豐明源以及蘇州敏芯等公司在闖關上市前后均陷入專利之爭中。對此,江蘇某律所律師范某向筆者表示,目前科創板企業上市前,專利風險幾乎是不能避免的。
既然風險已然存在,那么企業更應該提前做好防范。“公司要做好長遠布局,加大資金和人才投入,快速獲取大量優質成果,科學管理,筑牢知識產權的護城河,才能在殘酷的商戰中立足。”浙江某律所律師寧某稱。
企業明戰:專利訴訟
“利用好法律武器保護自己”,這句話放在如今高科技企業間的商戰中可以說十分契合。原創易安知識維權平臺顧問、原中山市中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練天成認為,專利訴訟從來都是科技公司限制競爭對手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此前筆者曾報道過華大基因“胞弟”華大智造與測序巨頭Illumina的專利糾紛,美國時間2019年5月28日,華大智造旗下公司Complete Genomics(下稱CG)在美國特拉華地區法院提起訴訟,起訴Illumina公司侵犯其專利。在此之前,Illumina曾在德國以及丹麥起訴華大集團,華大智造選擇反訴。
兩者間的訴訟在今年6月13日迎來初步裁決結果,美國加利福尼亞北區聯邦地區法院下達初步禁令,禁止華大智造在美國分銷和推廣基因測序平臺。對于此項裁決,華大智造通過官網表態,稱“該臨時禁令的發起是Illumina公司維護市場壟斷地位、打壓行業發展的手段,將進一步遏制全球基因測序設備領域的正當競爭,最終限制用戶在美國市場上的自由選擇。”
諸如此類的專利之爭除了在行業巨頭中發生,如今硝煙正向新戰場科創板轉移。
科創板誕生于2019年,其特殊的科創屬性吸引了不少具有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而在企業闖關過會期間,來自競手的專利訴訟或許是他們需要面對的眾多挑戰中最重要的一環。筆者翻閱資料發現,如安翰科技、晶豐明源以及蘇州敏芯等公司在闖關上市前后都曾陷入過專利之爭中。
2019年3月安翰科技在科創板申請上市,等待期間競爭對手金山科技對其啟動了專利訴訟狙擊。而后安翰科技接受了上交所四輪問詢,當年11月安翰科技撤回上市申請黯然離場。類似地,晶豐明源的科創板闖關過程也曾因專利訴訟糾紛一波三折。晶豐明源原定于2019年7月23日上會,但由于出現涉訴事項,根據相關規則規定被取消審議。此后,上交所發出了三輪問詢,最終于當年8月26日晶豐明源過會。
2019年11月1日蘇州敏芯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在蘇州敏芯IPO審核階段,歌爾股份與其訴訟類型涉及專利侵權、專利權屬糾紛以及專利無效請求等共16件,涉及專利總數量達56件,總金額1.35億元。今年6月2日,蘇州敏芯成功過會。
企業應筑牢知識產權的護城河
有不少外界聲音認為,某些企業間專利訴訟屬于一種“碰瓷”行為,甚至冠以專利流氓標簽。
“對于科技公司來說,從最初的人才招攬、技術研發、再到決定使用何種方式來對技術實施保護,相關的專利布局、運營和許可,最終到提起訴訟,是一個完整的閉環。每個環節都相互緊扣,訴訟是最終但又是最具殺傷力的武器。不過這并不能掩蓋訴訟是公司運營策略的一部分。”練天成稱。
律師范某向筆者表示,目前科創板企業上市前,無論是自身確實有侵權的實質性風險,還是被人惡意訴訟的風險,專利風險幾乎是不能避免的。
而這也倒逼企業從一開始就要建立專利風險篩查評估的流程和機制,并實實在在的作為一項日常重要工作去進行;同時也做好專利的布局以及提高質量。律師范某進一步表示,“目前企業普通產品研發后,特別是產品大賣后才考慮知識產權的問題,會埋藏很多隱患。”
律師寧某則認為,發明專利保有量在企業發展中舉足輕重,基本上可以反映一個企業的科技含量,非一朝一夕突擊就能成功。在鼓勵科技創新的大環境下,只要是正常合法的專利訴訟,都應當支持,大浪淘沙,有助于科技進步。
“做好長遠布局,加大資金和人才投入,快速獲取大量優質成果,科學管理,筑牢知識產權的護城河,才能在殘酷的商戰中立足。”律師寧某稱。
來源:新浪法問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