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發布3D打印機新文件格式標準、IEC標準在COVID 19疫情期間可以幫助某些風險群體……質量與認證(ID:cncete)將ISO、IEC最新動態整理如下:

ISO剛剛發布3D打印機新文件格式標準
ISO剛剛發布的ISO/ASTM 52915將有助于充分發揮增材制造的潛力。
由于可以創造復雜的形狀、使用新穎的材料,因此從汽車到醫療等行業、以及業余愛好者和發明家,都廣泛采用3D打印或增材制造。其工作原理是一層層將材料堆積,僅僅憑借文件上的平面圖就構建出物體。目前為止,信息編碼依賴于立體光刻文件格式(簡稱 STL)。新標準將用增材制造文件(AMF)格式取代 STL。
本月發布的ISO/ASTM 52915《增材制造文件格式規范》(AMF)版本1.2是由ISO/TC 261[1]增材制造技術委員會的專家小組與美國試驗材料協會(ASTM)合作制定。
技術委員會主席,制造技術和增材制造教授克里斯蒂安•塞德爾(Christian Seidel)博士描述了新文件格式的一些優點:
他說:“AMF格式在支持AM行業的未來發展方面,潛力巨大。未來數年,行業中AMF格式的重要性將日益提升。AMF描述對象方式通用,無需技術,任何機器都可以盡其所能地構建對象。”
“AMF易于實現和理解,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和性能。重要的是,它既向過去兼容,允許任何現有的 STL 文件轉換成AMF,也向未來兼容,允許添加新功能,成為技術進步的保證。”
聯合制定的新的ISO/ASTM標準規定了AMF的制備、顯示和傳輸要求。當以結構化的電子格式準備時,嚴格遵守可擴展標記語言(XML)格式支持符合標準的互操作性。標準中沒有規定任何確保數據完整性、電子簽名和加密的明確機制。
融合ISO 26000 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2019年9月24至25日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ODD)四周年紀念日,為此,聯合國在紐約舉辦了隆重的慶祝活動。自可持續發展目標面世以來,這些起初看似空中樓閣的宏大目標一步步滲透到了商業世界,以至于企業的社會責任政策中與之重合,已經制度化的部分也受到了一定影響。而2020年春季以來,因Covid-19疫情而爆發的全球衛生健康危機,則使得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一項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即可持續發展目標3:良好健康與福祉。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應當從頭再來,放棄ISO 26000這項有關企業社會責任政策的通用基礎標準?法國標準化協會(AFNOR)于2020年4月發布關于歐洲標準化組織的最新指南給出了解答:恰恰相反,僅基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ODD)并不足以制定良好的企業社會責任政策。這份指南的編號為FD X30-037,是AFNOR發布的系列標準之一,可在網上商店購買。負責主持指南編寫前期籌備工作小組的,是法國國有彩票公司(FDJ)的企業社會責任表現負責人ChristineProuin女士,和普華永道(PwC)的可持續發展部部門總監Pascal Baranger先生,二人強調:"擁抱可持續發展目標,并不意味著公司此前在企業社會責任領域所做的努力要全盤改寫。我們理解部分公司需要強調其普適化和人道主義的一面,以促進與國際利益相關方的對話和交流,但有必要保持謹慎,避免唯可持續發展目標為綱,導致評價標準的‘大清洗’。
ISO 26000,是所有企業社會責任措施之母。
那么,具體應當如何在企業中推進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呢?指南給出的指導意見如下:首先,應根據企業的經營范圍,選擇與業務相關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并與ISO 26000的七個核心問題 相匹配;然后,企業應針對既定目標確定具體方案,如果情況允許,甚至還能將相關標準延展到其業務范圍之外。因此,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并不意味著把此前的所有工作都推翻重來,科學的導向是,利用緊密相關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來進一步充實和豐富既有的工作成果。另外,可持續發展目標還可能提出新的主題或行動,是之前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所未能涵蓋,或不夠深入的,這同樣有助于企業的工作。
ISO 26000已被公認為是企業社會責任這一領域的奠基之作。2019年9月至10月,由BVA研究所 受AFNOR委托,與《回聲報》行政特刊(Les Echos Executives) 合作開展了一項研究,選取了408個活躍在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的組織為樣本,調查結果顯示,ISO 26000仍然是最經常被作為參考的標準文件:93%的受訪者表示對ISO 26000有所了解,排名第一,其后依次是全球契約 (68%)、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66%)和全球報告倡議組織 (GRI)(61%)。在國際標準化領域,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主題,以AFNOR為代表的法國在其中發揮的主導作用相當突出。一個新的技術委員會即將成立,以完善并研究社會責任相關議題,其中包括一項對ISO 26000在面世十周年之際的修訂計劃。
COVID 19疫情期間,標準可以幫助某些風險群體
全球醫療和保健專業人士正在爭分奪秒地研制COVID 19疫苗或尋求有效治療方法,許多試驗和研究正在進行中。然而,目前已經明晰的一點是,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等現有疾病的人更容易感染病毒并受其影響。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約有4.22億人患有糖尿病。最常見的是2型糖尿病,身體不能分泌足夠胰島素時易引發該疾病。在過去的三十年里,這類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世界都急劇上升,無關乎國家的收入水平。
鑒于這些數據,來自初級和專科護理的代表針對有風險的人群或確診為COVID-19的人群制定了關于糖尿病管理的共識文件,用于初級和專科護理。最近的國際研究發表在《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上,題為《COVID-19患者糖尿病管理的實用建議》。它強調了以下幾點:
1)糖尿病是與三種已知的人類致病性冠狀病毒感染嚴重程度相關的最重要的并發癥之一。
2)糖尿病患者發生嚴重并發癥和多器官衰竭的風險增加。
3)在全球的不同區域,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期間,20-50%的患者患有糖尿病。
該文件強調了對患者進行致敏以最佳控制病情、監測血糖和其他幾個方面的重要性。
針對可穿戴糖尿病傳感器的IEC標準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已經有了重要突破,包括可穿戴的葡萄糖傳感器。
連續血糖監測儀(CGM)是一種插入皮膚下的微型傳感器,通常置于胃或手臂上。傳感器測量您的間質血糖水平,即在細胞之間的液體中發現的葡萄糖。傳感器每隔幾分鐘檢測一次葡萄糖。發射器將信息無線發送到監視器,監視器可以是移動電話。在此之前,人們通常要刺破手指并用試紙棒監測血糖水平,與之相比,這種新方式更為便捷也更好操作。
當您的血糖水平過低或過高時,警報就會響起。您也可以在CGM設備中記錄你的飲食、活動和藥物攝入,同時記錄你的血糖水平。您可以把數據下載到電腦或智能設備上,以便更容易地看到您的血糖趨勢。家長可以用手機監控孩子。
IEC 60747-14-10規定了用于確定實際使用的可穿戴電化學葡萄糖傳感器性能特性的術語、定義、符號、試驗和性能評估方法。它可以應用于消費者和制造商的所有可穿戴電化學葡萄糖傳感器,而不受設備技術和尺寸的限制。
這項國際標準是由IECTC 47技術委員會發布,該委員會涉及使用傳感器技術的半導體器件領域。
標準有助于維護數據機密性及保持操作技術的運行
最近一段時間,隨著世界逐步適應COVID-19流感大流行期間的生活,對工作、教育和醫療保健領域中獲得和使用技術來幫助患者并保護醫護人員的需求變得越來越迫切。
科技觸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產生大量的數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有35億智能手機用戶在手機上發送信息、上傳視頻和照片內容以及使用其他創建數據的應用程序。我們使用醫療設備來監測我們的健康狀況。收集的數據將得到儲存,并可以與醫療專業人員共享以及用于研究。我們還在網上購物、預訂和進行金融交易。要開展所有這些活動,我們必須憑借我們的個人信息相信技術。
此外,政府、企業和業界也越來越多地實施數據分析,以改進其產品和服務。IDC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22年,全球大數據和業務分析(BDA)收入將達到2743億美元。報告強調指出,銀行業、離散制造業、專業服務業、流程制造業和聯邦/中央政府目前對BDA解決方案的投資最大。
對整個數據生命周期的關注,包括數據質量、如何生成、存儲、共享、誰可以訪問以及如何使用,意味著確保數據隱私和安全至關重要。
此外,在線交易讓人們能夠與世界各地的人做生意。因此,人們必須遵守越來越多的法規,如歐盟的《一般數據保護法規》(GDPR)和《加州消費者隱私法》(CCPA)。
然而,這并不是唯一面臨的挑戰。除了以維護數據機密性為重點的IT環境外,還有操作技術(OT)環境,其中數據的可用性對于確保系統能夠繼續生產至關重要。
工業物聯網(IIoT)的出現導致了物理機器與網絡傳感器和軟件的集成。這增加了計算機故障、人為錯誤、惡意攻擊和自然災害影響物理系統的可能性。
技術的不斷增長的互聯性暴露了制造業和依賴于使用OT和IT的工業控制系統(IC)的電力、公用事業等行業。
在本期中,我們將探討國際標準如何幫助組織確保其存儲的有關客戶、員工和業務合作伙伴的信息是安全的。我們研究了ISO/IEC 27000系列標準,該系列標準為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框架以確保符合內部規章以及外部規則和法規提供了指南。
我們還了解了如何通過實施IEC 62443中的全球最佳規程來保護關鍵基礎設施(如發電站、制造廠和紅綠燈系統)免受針對工業自動化和控制系統(IACS)的創新惡意軟件的攻擊,旨在保持OT系統的運行。
此外,我們還將研究不同的IEC國際標準如何對用于幫助對抗Covid19病毒的產品和系統做出貢獻,例如醫療設備和機器人中發現的組件,后者已開始部署到一些重癥監護病房中。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