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上午,據媒體報道,江西信豐縣舉行7月份重大項目集中簽約(開工)儀式,其中8個項目現場簽約,項目總投資額超過31.5億元,固投超過22.6億元;3大項目開工,總投資達71億元。涉及5G通訊、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高端領域。
據膜鏈了解到,在此次簽約的項目中,涉及到膜材料相關的企業有兩家,東莞市萬豐納米材料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北川力合科技有限公司。
在此次簽約儀式中,東莞萬豐納米材料總投資10億元以上、固投8億以上的濺射法無膠柔性覆銅板、電磁屏蔽膜項目。該項目專注真空鍍膜、納米材料及高分子材料的研發、銷售,主要產品有導電布膠帶、導電雙面膠、全方位導電泡棉、電磁屏蔽材料等。
資料顯示,東莞萬豐納米材料有限公司隸屬于萬豐科技集團公司。萬豐科技集團掌握著真空鍍膜、納米材料及高分子材料等學科的核心技術。并且,該公司的電磁屏蔽材料系列及解決方案,為ACER 、TCL、Sony等品牌的筆記本電腦、電視機、數碼相機的產品提供配套服務。
另外,北川力合總投資1億元、固投5000萬元的智能模組產業項目。該項目主要從事石墨膜、銦金屬導熱材料、屏蔽材料、隔熱材料、電子材料等的技術研發、生產及銷售。
資料顯示,北川力合主要生產加工各種特性的導熱材料、屏蔽材料、隔熱材料等。目前,公司加工銷售美國Bergquist、日本Denka、日本fuji poly、韓國Main、韓國Joinset等知名電子材料產品。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4家公司發放5G正式商用牌照。隨著5G時代的到來,近兩個月除了以上兩家企業以外,也有其他企業在5G材料上有所布局。
5月24日,樂凱新材投資建設“樂凱新材電子材料研發及產業基地項目”,用于建設電磁波屏蔽膜等產品研發與生產基地。
5月30日,日本東麗發布消息稱,他們開發了一種適用于5G通信的PI材料。
6月20日,方邦電子科創板招股書獲得審議通過。招股書顯示,此次募集資金10.84億元。其中,1.50億元用于屏蔽膜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近日,聚嘉新材的LCP薄膜小試成功,制備出LCP薄膜樣品。
據膜鏈了解到,在此次簽約的項目中,涉及到膜材料相關的企業有兩家,東莞市萬豐納米材料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北川力合科技有限公司。
在此次簽約儀式中,東莞萬豐納米材料總投資10億元以上、固投8億以上的濺射法無膠柔性覆銅板、電磁屏蔽膜項目。該項目專注真空鍍膜、納米材料及高分子材料的研發、銷售,主要產品有導電布膠帶、導電雙面膠、全方位導電泡棉、電磁屏蔽材料等。
資料顯示,東莞萬豐納米材料有限公司隸屬于萬豐科技集團公司。萬豐科技集團掌握著真空鍍膜、納米材料及高分子材料等學科的核心技術。并且,該公司的電磁屏蔽材料系列及解決方案,為ACER 、TCL、Sony等品牌的筆記本電腦、電視機、數碼相機的產品提供配套服務。
另外,北川力合總投資1億元、固投5000萬元的智能模組產業項目。該項目主要從事石墨膜、銦金屬導熱材料、屏蔽材料、隔熱材料、電子材料等的技術研發、生產及銷售。
資料顯示,北川力合主要生產加工各種特性的導熱材料、屏蔽材料、隔熱材料等。目前,公司加工銷售美國Bergquist、日本Denka、日本fuji poly、韓國Main、韓國Joinset等知名電子材料產品。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4家公司發放5G正式商用牌照。隨著5G時代的到來,近兩個月除了以上兩家企業以外,也有其他企業在5G材料上有所布局。
5月24日,樂凱新材投資建設“樂凱新材電子材料研發及產業基地項目”,用于建設電磁波屏蔽膜等產品研發與生產基地。
5月30日,日本東麗發布消息稱,他們開發了一種適用于5G通信的PI材料。
6月20日,方邦電子科創板招股書獲得審議通過。招股書顯示,此次募集資金10.84億元。其中,1.50億元用于屏蔽膜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近日,聚嘉新材的LCP薄膜小試成功,制備出LCP薄膜樣品。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