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如何看待“漢字不規范使用”帶來的不良影響
漢字是我國主要的語言文字,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在商標申請注冊中規范漢字的正確使用確實有利于促進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隨著商標注冊量不斷增長,加上個別商家為了博人眼球,將錯字、嚴重缺筆、斷筆等不規范的漢字用做商標申請注冊,因此可供漢字注冊的空間越來越小。那么“是否標識中含有不規范的要素就一概地認定該商標容易造成不良影響而予以駁回”呢?
2016年12月修訂發布的《商標審查及審理標準》(以下稱《審查標準》)中規定:商標含有不規范漢字或系對成語的不規范使用,容易誤導公眾特別是未成年人認知的,屬于有其他不良影響的標識,不予以核準注冊。就目前情況來看,新的《商標審查及審理標準》實施以來,對于不規范漢字的審查標準整體趨于嚴格。那么“是否標識中含有不規范的要素就一概地認定該商標容易造成不良影響而予以駁回”呢?在此,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就此問題闡述一下自身的觀點。
漢字是我國主要的語言文字,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在商標申請注冊中規范漢字的正確使用確實有利于促進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隨著商標注冊量不斷增長,加上個別商家為了博人眼球,將錯字、嚴重缺筆、斷筆等不規范的漢字用做商標申請注冊,因此可供漢字注冊的空間越來越小。所以,遵循《審查標準》可以有效地遏制部分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行為,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商標審查機構,包括司法機構,也存在擴大適用的情形。
筆者在多年的行政評審及司法實務中,遇到諸多以“不規范漢字”為理由駁回的案件。該條款貌似在規范商標正當書寫方面起到了嚴格地限制作用,但也使得一些獨創性的標識被排除在外,限制了商標權利人設計商標的“自由”與“初衷”。因此,筆者就理論與實踐中的情況,認為凡事不可一刀切,應當有針對性地根據個案情況,區別地看待“漢字不規范使用”帶來的不良影響,尤其是區分經藝術化設計的文字商標的可注冊性。
隨著我國社會文化生活的不斷發展,漢字的藝術化設計已被廣泛應用于文化、教育、經濟等社會生活動中,屬于文化進步與繁榮的具體體現。加入獨特設計元素的標識本身富有創意、醒目特別,便于記憶,也符合當前“創新發展”的理念。在判斷一件商標是否構成漢字不規范使用從而具有不良影響時,應當結合商標標志本身、指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務類別、相關公眾的認知水平等具體情形綜合判斷。若憑借一般的認知水平,公眾能夠輕易識別出商標中包含的藝術化設計的成分,而不會導致錯誤認識,則應當允許其注冊及使用。《審理標準》主要禁止注冊“包含錯別字的漢字商標以及“使用不規范的成語商標”兩種情形,并未包含對漢字稍作藝術設計,但并不屬于錯誤書寫,也不會導致錯誤識讀的情形。對于漢字的非規范使用只有達到可能對我國的文化產生消極、負面影響的地步,方能被認定具有“其他不良影響”。對于獨創性的、藝術化設計的文字商標的情況應當采取包容、接納的態度,不可“一刀切”。下面就上述觀點結合相關的評審及司法案例做進一步的闡述。
一、評審階段的相關案例:
1、第18151410號“
”商標:駁回理由是,該商標中含有的“素”為不規范使用漢字,容易混淆人們特別是中小學生的認知,易產生不良影響,不得作為商標使用。復審審理認為:申請商標“素言”二字均為藝術設計表現形式,與不規范書寫漢字存在區別,作為商標不會產生不良影響,未構成《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所指的有其他不良影響的情形。
2、第22709964號“
”商標:駁回理由是,該標志中含有不規范漢字,易造成社會不良影響,不得作為商標使用。復審審理認為:其中文部分雖存在一定變化,但不致影響該漢字的認讀,作為商標使用不致產生不良社會影響,故不構成《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規定之情形。
3、第16900347號“
”商標:駁回理由是,該標志中含有不規范漢字,作為商標注冊,易造成不良影響。復審審理認為:該商標應予以初步審定。
4、第32446587號“
”商標:駁回理由是,申請商標標識中‘客’為漢字的不規范使用,用做商標易產生不良社會影響,不得作為商標使用。經復審認為,申請商標“OUMAIKE歐麥客”中的“歐麥客”文字經過一定藝術化設計,不會使相關公眾對漢字“歐麥客”產生錯誤的認知,以此作商標指定使用在第30類包子、餅干等商品上,不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申請商標未構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八)項所指的情形。
5、第37909800號“
”商標:駁回理由是:商標中“海”為不規范漢字,用作商標易產生不良影響,不得作為商標使用。經復審認為,申請商標為經設計的漢字“海萌家族”,并非不規范漢字,未構成《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規定的情形。
6、第35740634號“
”商標:駁回理由是:該商標文字是對“閱”的不規范使用,用作商標易產生不良社會影響,不得作為商標使用。經復審認為,目前尚無充分理由認為申請商標整體構成《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規定之情形。
7、第38096894號“
”商標:駁回理由是:該標志中“藍”字為漢字的不規范使用,用作商標易產生不良社會影響,不得作為商標使用。經復審認為,申請商標作為商標使用在指定商品上,尚無充分證據證明會產生不良影響,未構成《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所指的情形。
8、第26240649號“
”商標:該商標以標識中的“遇”為漢字的不規范使用,用作商標易產生不良影響,不得作為商標使用為由予以駁回。經復審認為,申請商標未構成《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所指的情形。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評審階段審查商標中含有不規范文字時,會綜合考量漢字本身的藝術化設計,以及是否有證據足以證明該類商標的使用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上述案件的初步審定也為此類商標的進一步爭取提供了方向以及可期待性。
二、司法機關關于“不規范漢字”的相關案例:
隨著“漢字不規范使用”駁回條款的適用,此類案件也逐漸走到訴訟環節,經過司法機關的審查,法院對此類案件也有基本的態度。筆者以“漢字不規范使用”為關鍵詞在中國裁判文書網進行檢索,得出來的結論是:法院部分判決認定“構成不良影響”;也有部分判決認定“不構成不良影響”。法院經審理認定商標不屬于“其他不良影響”的標志主要觀點是“藝術化設計,并未改變漢字的整體結構和筆畫順序”。具體案例如下:
(一)標識本身為藝術化字體設計:
1、第4920495號“
”商標案,一、二審法院均認定該商標并未構成不良影響。主要觀點:訴爭商標是用隸書書寫而成的書法作品,不同于現代印刷字體。書寫者意在求美而增減筆畫,屬于其在一定規則和范圍內享有的藝術創作空間和自由。書寫者省略掉“陶”字中“缶”部的撇畫,吸收大篆的藝術元素書寫“醉”字的“酉”部,系因創作需要而作的藝術處理,篆隸結合也是書法創作的常用手法。因此,訴爭商標“陶醉”二字符合書法創作規范,具有一定的藝術水準和創作高度,且不影響社會公眾對其識別辨認,不屬于錯字或自造字。訴爭商標的注冊不會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產生消極的、負面的影響。
2、第21186769號“
”商標案,一、二審法院經審理認定:訴爭商標標志由中文“插客”、數字“86”及圖形構成,其中“插客”經過藝術化處理,采取直線相交的方式對筆畫進行了設計,但并未改變兩漢字的基本結構,相關公眾能夠予以辨識,且通常亦不會據此進行書寫。訴爭商標系對中文“插客”的藝術化處理,其本身并未改變兩漢字的基本結構,易被相關觀眾明確識別,該藝術化的處理方式并未會對我國的文化產生不良影響。
3、第8847773號“
”商標案,一、二審法院經審理認定:訴爭商標標志本身或者其構成要素尚不存在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民族等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產生消極、負面的影響,訴爭商標并非現代漢字,亦不屬于任意纂改的漢字或成語情形。
(二)未改變漢字的整體結構的設計:
4、第16009478號“
”商標案,一審法院審理認為:訴爭商標為經圖形藝術化設計的文字商標“二三里”,其中“三”字中間的一橫被三個圓點替代,“里”字刪掉了筆畫中的一橫。本院認為,對漢字認讀起到關鍵作用的是漢字的整體架構,而非具體筆畫是否規范。訴爭商標經過藝術化設計后的文字基本保留了原有的整體架構,未對相關公眾的認讀造成明顯障礙,且沒有證據顯示訴爭商標的使用會對我國文化領域的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產生消極、負面影響。故訴爭商標的注冊未違反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的規定。
5、第24270405號“
”商標案,一審法院經審理認定:訴爭商標被認讀為“晴溪”,不屬于不規范漢字,用作商標使用不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訴爭商標未構成《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所指之情形。
6、第25479259號“
”商標案,二審法院經審理認定:本案中,訴爭商標由中文“青梅酒肆”英文“QINGMTAVERN”及圖構成。其中,“青梅”二字雖經一定的藝術處理,但并未改變漢字的整體結構和筆畫順序,不影響公眾對“青梅”二字的識別,并非對漢字的不規范使用,不構成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規定的情形。
三、最后總結
上述判例在實踐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行政評審案件在司法審查時,要避免對“漢字不規范”使用的尺度過于嚴苛,要綜合考量標志本身是否是加入藝術化設計,使得其并未構成不良影響。并且,商標申請人在設計及使用商標時,仍需盡量保持文字的規范寫法,避免使用錯別字或自造字等不規范漢字,使自己的商標更加獨特、新穎,以減少被以不規范漢字駁回的風險。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