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ISO140001環境污染類型及主要污染物簡介
前言:ISO14000是關于環境保護的管理標準,其管制對象主要是環境污染物。因此,推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有必要知道環境污染的常見類型以及主要的環境污染物質?,F對相關的環保知識進行說明和適當解釋,以期對大家全面推行ISO14001環境管理工作有所幫助。
2.酸雨
當降水的PH值小于5.6時,此降水即稱為酸雨。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有:SOX、NOX、HCl及其它酸性物質。例如:煤炭燃燒、硫酸工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機動車輛尾氣排放的氮氧化物等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其次,氣象條件和地形條件也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當降水酸度PH值小于4.9時將會對森林和農作物、建筑材料等造成明顯的損害。
3.臭氧(O3)層的破壞——(臭氧空洞)
臭氧層處在地球上空25—45公里的平流層中,它能對太陽的紫外輻射,尤其是紫外線UV—B段有較強的吸收作用,有效地阻擋了對地表生物有傷害作用的短波紫外線。因此,實際上可以說,直到臭氧層形成以后,生命才有可能在地球上生存、延續和發展,臭氧層是地表生物系統的“保護傘”。
雖然平流層臭氧對地球生命具有如此特殊重要的意義,然而,事實上臭氧層在大氣中只是極其稀少和脆弱的一層氣體。如果在攝氏零度的溫度下,沿著地球表面方向將大氣中的臭氧全部壓縮到一個標準大氣壓,那么,臭氧層的總厚度只有3毫米左右。
然而,在1998年,南極臭氧空洞面積就已經幾乎相當于三個澳大利亞(超過2000萬平方公里),而且,這種狀況還在進一步惡化之中。而破壞臭氧層的罪魁禍首是氟里昂,哈龍氣(1211滅火器中含有),最典型的是氟氯碳化合物(CFCS俗稱氟里昂)和含溴化合物哈龍(Halons),它們對臭氧的破壞是以催化的方式進行的。
因為在平流層,強烈的紫外線照射使CFCS和Halons分子發生解離放出高活性的原子態氯和溴,而這些氯和溴原子自由基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物質。而UV—B段紫外線照射會使人患眼部疾病(如白內障)和皮膚癌的幾率大大增加,使人體免疫力下降。常見的消耗臭氧的物質(ODS)有:1)氟氯碳CFCS和哈龍;2)四氯化碳(CCl4)清洗劑;3)甲基氯仿(1,1,1—三氯乙烷)也是清洗劑;4)氟溴烴(HBrFCs);5)氟氯烴(HCFCs);6)甲基溴(CH3Br)等。
由于人們大量使用高度穩定的合成化合物,如空調器,冰箱工業,溶劑、噴霧劑、清洗劑中含氟氯烴化合物揮發出來,通過復雜的理化反應破壞臭氧層。臭氧層破壞的直接后果是太陽輻射的紫外線長驅直入,危及人類及其它生物的生存。據科學數據統計表明:臭氧濃度下降1%,紫外輻射將會2%,皮膚癌的發病率將增加4%。
5.重金屬污染
自然界有一些物質:重金屬(如汞、鎘、鉻、鉛)的單質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含量雖然很少,但其環境危害卻很大。而且,進入人體后很難(幾乎不可能)分解、易積累,甚至通過食物鏈的傳遞直接進入人體。這些物質在人體內幾乎是只進不出的,很可怕,且通常具有三大危害:致畸形、致癌癥、致基因突變—即“三致”。
(1)汞:(俗稱水銀,化學符號Hg) 汞及其化合物均有明顯的神經毒性,對內分泌、免疫系統也有不良影響。它能通過呼吸道、腸、胃等進入人體或被皮膚直接吸收而導致中毒,而在生產干電池時,往往要加入汞或汞的化合物做緩蝕劑,以提高電池的儲存壽命或防止電池漏液。當然,我國已在這方面作了相應工作,如2001年1月1日起開始推行低汞干電池,2005年1月1日已基本實現無汞化。(汞污染導致的著名公害事件有日本的“水俁病”)
(2)鎘:(化學符號Cd) 鎘及其化合物也是一種危害性很大的重金屬物質,它能通過呼吸道、口、皮膚等途徑進入人體,可嚴重損害人體肺部及腎臟,使人流涎、嘔吐、腹痛、腹瀉,骨脆易折,令人疼痛難忍。一般,可充電干性電池(如鎳—鎘電池)中通常含有這類物質。(鎘污染導致的著名公害事件有日本的富山“痛痛病”)
(3)鉻:(化學符號Cr) 鉻的工業用途很廣,主要有金屬加工、電鍍、制革行業,這些行業排放的含鉻廢水和廢氣是環境中的主要污染源。鉻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之一,但過量的鉻對人體健康有害;Cr6+的毒性更強,更易被人體吸收,有致癌作用,而且易在體內蓄積。過量的(>10ppm)Cr3+和Cr6+對水生物都有致死作用。電鍍、印染、電池、火柴、機器制造等工業廢水中都通常含有鉻的化合物,需要說明的是Cr6+比Cr3+的毒性強100倍。因此Cr6+是重點控制對象。
(4)鉛:(化學符號Pb) 鉛蒸汽產生與有色金屬的冶煉,鉛酸蓄電池、橡膠等生產過程有關,含鉛汽油中也含有四乙基鉛。鉛對人體的污染途徑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和飲食,通過呼吸道攝入吸收效率高,速度也快。鉛及其化合物進入人體后,多蓄積在肝臟中。鉛對人體全身各器官系統都有毒害作用,但以神經系統、血液和心血管為主。最常見的危害有:導致貧血、心絞痛、鉛中毒性肝炎,并可引起神經衰弱和多發性神經炎。
補:砷: 嚴格地說砷是一種非金屬,不是重金屬,但因其化學毒性與重金屬極為相似,故一般都把它列在重金屬中加以說明。生產硫酸、氮肥、錳鐵合金、農藥等廠的工業廢水中都含有砷,使用含砷的農藥噴灑果樹或處理農作物時,也可使地表水受到污染。絕大部分砷化物都具有強烈毒性。常見的有:亞砷酸酐即俗稱砒霜,另有雄黃等砷化物也有一定毒性。
6.海洋污染
(1)海洋污染物類型:
1)石油及其產品、重金屬、(強)酸堿、農藥、有機物和營養鹽類、放射性(核)污染;
2)主要污染途徑有:廢水、廢渣、廢氣的排入方式
(2)海洋污染主要危害:
1)局部海域水體富營養化;
2)富集重金屬等物質的海洋生物死亡后產生的毒素通過食物鏈的傳遞危害人體;
3)引起赤潮的發生。
一定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生物、原生動物、細菌劇烈繁殖、高度聚集,引起海域生態的異常,并造成一定的危害。其危害方式,首先是造成魚類等海洋生物直到人的影響,最主要是生物鏈的中斷。其次,在藻類體外分泌液體以及藻類死亡之后附著于海洋生物的鰓致使海洋生物死亡。第三、有毒藻類分泌神經毒素等被脊椎動物吸收富集致死;最后,在繁殖或死亡后分泌或分解成毒性物質對生物腦垂體毒害。
7.生物多樣性破壞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計,全球約有500萬種到3000萬種生物。目前,人類描述過的生物約有140多萬種,利用的僅150種左右。人類食物的90%來自被馴化和培育的20多種動植物。生物資源是人類財富的巨大的寶庫,生物種類越豐富,則人類適應自然的能力越強。而事實上,人類治愈自身疾病的能力很低,而絕大多數的藥材取自于動植物(的提取液)等。故其中某些生物種類一旦消失,將可能導致人類某些疾病無法治愈。生物學上有一重要的原理: “多樣性導致穩定性”,即生物品種越豐富,則自然界就越穩定。由于食物連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種植物,往往會有10—30種依附于這種植物的動植物和微生物也會隨著消失。每一物種的喪失減少了自然和人類對變化條件的選擇余地。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必將惡化人類的生存環境,限制人類生存發展機會的選擇,甚至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創昕咨詢,專業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4.溫室效應(溫室氣體)
地球表面有些氣體如:CO2,CH4,O3,H2O(蒸汽),NO等,我們通常稱之為溫室氣體,它們能大量吸收太陽輻射的能量—簡言之:紫外線能透過溫室氣體抵達地面,而地球上的熱能以紅外線形式向外輻射時遇到溫室氣體不易被吸收,而反射回地面,導致地球表面的熱量進多出少),從而導致地球平均氣溫上升。
現在地球平均氣溫有明顯上升的趨勢。而據有關專家預測,若地球平均氣溫上升0.1度, 北極冰帽融化導致海平面將上升1米,從而導致在此海拔高度下的周邊地區將被淹沒, 這意味著地球陸地將驟減,引起社會動蕩,甚至引發災難性事件。
而空調、冰箱等制冷劑(俗稱雪種)中的氟里昂泄漏和工業CO2的排放是很主要的原因。事實上,美國CO2全球排放率為22%,我國亦達15%。
1、水體富營養化
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水生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流入湖泊、河口、海灣等緩流水體中,使水中的養分過于豐富;以致引起水中的藻類和其它浮游生物繁殖得特別迅速,導致水中的氧氣被這些水生物吸收,造成水中嚴重缺氧,從而引起水中魚類和其它生物大量死亡。這種現象稱為水體富營養化。
水體中所含過量的氮、磷等營養物質,主要來自人們未加處理或處理不完全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特別是含有大量含磷洗滌劑的洗滌污水未經處理而隨意排放)、有機垃圾以及家畜糞、農用化肥等隨著雨水淋溶所致。
例如:合成洗滌劑的有效成份是表面活性劑和增凈劑;此外還有漂白劑等多種輔助成份。合成洗滌劑的廢水主要有洗滌劑生產廢水、工業用洗滌劑清洗廢水,洗衣工場排水及餐飲業及生活污水。排入水體后,這些營養化物質會消耗溶解氧,并對水生生物有輕微毒性,能造成魚類畸形。其中,廢水中的磷酸鹽最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所以現在提倡使用無磷洗衣粉/洗滌劑主要就是出于環境保護的目的。
今天通過對《四川ISO140001環境污染類型及主要污染物簡介》的學習,相信你對認證有更好的認識。如果要辦理相關認證,請聯系我們吧。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