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健康安全設施與“三同時”
職業健康安全設施足防止傷亡事故發生,減少職業危害的一項重要措施。企業都應根據各自的生產特點,采取各種辦法,完善各種職業健康安全設施,保障勞動者的安全與健康。《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勞動安全衛生設施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職業健康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3.1職業健康安全設施
職業健康安全設施包括以改善勞動條件,防止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發生為目的的一切技術措施。主要有三個方面:
3.1.1安全技術方面的設施
(1)機床、提升設備、機車、農業機器及電氣設備等傳動部分的防護裝置;在傳動梯、吊臺上安裝的防護裝置及各種快速自動開關等。
(2)電刨、電鋸、砂輪及鍛壓機器上的防護裝置;有碎片、屑末、液體飛出及有裸露導電體等處所安設的防護裝置。
(3)升降機和起重機械上的各種防護裝置。
(4)鍋爐、壓力容器、壓縮機械及各種有爆炸危險的機器設備的安全裝置和信號裝置。
(5)各種聯動機械之間、工作場所的動力機械之間、建筑工地上為安全而設的信號裝置,以及在操作過程中為安全而設的信號裝置。
(6)各種運轉機械上的安全起動和迅速停車裝置;各種機床附近為減輕工人勞動強度而專門設置的附屬起重設備。
(7)電氣設備的防護性接地或接零,以及其他防觸電設施。
(8)在生產區域內危險處所設置的標志、信號和防護裝置。
(9)在高處作業時,為避免工具等物體墜落傷人以及防墜落摔傷而設置的工具箱或安全網。
(10)防火、防爆所必需的防火間距、消防設施等。
3.1.2職業衛生方面的設施
(1)為保持空氣清潔或使溫度符合職業衛生要求而安設的通風換氣裝置和采光、照明設施。
(2)為消除粉塵危害和有毒物質而設置的除塵設備及防毒設施。
(3)防止輻射、熱危害的裝置及隔墊、防暑、降溫設施。
(4)為改善勞動條件而鋪設各種墊板。
(5)為職業衛生而設置的對原構料和加工構料消毒的設施。
(6)為減輕或消涂工作中的噪音及震動的設施。
3.1.3生產性輔助設施
(1)專為職工工作中的飲水設施。
(2)為從事高溫作業或接觸粉塵、有害化學物質或毒物作業人員專用的淋浴設備或盥洗設備。
(3)更衣室或存衣箱,工作服洗滌、干燥、消毒設備。
(4)女士衛生室及洗滌設備,以及食物的加熱設備。
(5)為從事高溫作業等工種工人修建的倒班休息室等。
3.2“三同時”原則
“三同時”是指凡是我國境內新建、改建、擴建的基本建設項目(工程)、技術改選項目(工程)和引進的建設項目,其職業健康安全設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職業健康安全設施,主要指安全技術方面的設施、職業衛生方面的設施、生產輔助設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塵肺病防治條例》國務院《關于加強防塵防毒工作的決定》原勞動部頒發的《建設項目(工程)勞動安全衛生監察規定》,對“三同時”制度做了具體規定。
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初步設計要經過行業主管部門、安全生產管理行政部門、衛生部門和工會的審查、同意后方可進行施工;工程項目完成后,必須經過主管部門,安全生產管理行政部門、衛生部門和工會的竣工驗收,方可投產和使用。
“三同時”制度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建設項目在進行可行性研究論證時,必須進行職業健康安全方面的論證,明確項目可能對職工造成危害的防范措施,并將論證結果載入可行性論證文件。
(2)設計單位在編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文件時,應當同時編制《勞動安全衛生專篇》,職業健康安全設施的設計,必須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
(3)施工單位必須按照審查批準的設計文件進行施工,不得擅自更改職業健康安全設施的設計,并對施工質量負責。
(4)建設項目的竣工驗收必須按照國家有關建設項目職業健康安全驗收規定進行。不符合職業健康安全規程和行業技術規范的,不得驗收和投產使用。
(5)建設項目驗收合格,正式投入運行后,不得將職業健康安全設施閑置不用,生產設施和職業健康安全設施必須同時使用。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