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人對其所創造的智力成果享有一定的權利稱之為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一般只在規定時間內有效。比如說外觀設計、新型的創作等都可以作為知識產權,那么我國對這些知識產權怎么來保護呢,那么傳統文化知識產權保護相關問題有哪些呢,下面就由小編來告訴大家。
1、 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現狀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投入大量資源,知識產權制度不斷完善,知識產權知識全面普及。自《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頒布以來,各類知識產權申請量和授權量快速在增長。與2008 年相比,2010年國內專利申請總量達到110.9 萬件,增長54.7%,受理商標注冊申請107.2 萬件,增長53.6% ;軟件著作權登記申請8.7 萬件,增長74.5% ;植物品種權申請1295 件,增長37.0% ;集成電
路布圖設計申請1108 件,增長49.1%。然而,由于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起步晚、發展快,缺乏形成知識產權文化的時間積累和思想沉淀,因此代表現代文明的知識產權制度在中國這邊傳統文化深厚的土壤里顯得水土不服。在知識產權保護量迅速增長的同時,盜版、假冒、山寨等屢禁不止,糾紛不斷,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雖然在積極吸納國際知識產權營養的情況下,我國知識產權法制水平本身已與國際主流趨勢一致,然而制度的運行效果卻遠遠落后。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為在WTO 的大環境下的政策引導產物,而非經濟發展的內在訴求,知識產權觀點尚未與社會主體意識結合,在公眾的價值體系中尚未占據其應有位置,進而社會整體對知識產權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不夠深入,對他人權利的尊重不夠;另外,知識產權侵權認定存在難度,維權相對困難,使得國民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容忍度較高,而對知識產權制度期望較低。目前知識產權保護與個人生活分離,對知識產權制度、實施的滿意程度沒有給予社會整體利益的正向價值判斷,國民的知識產權相關行為水準與我國知識產權法制水平仍存在明顯差距。
2、 知識產權制度建設中的文化沖突
一般認為法律的產生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內生式,另一種是預見式。內生式是指國家立法機關將人們普遍遵循的習慣確認為具有國家強制約束力的法律規范;而預見式就是運用人的智慧和理性,根據立法者的目的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社會關系進行預見并規定相應的處理和制裁,從而形成一種規范,作為一定時期社會關系調整和人們行為的法律依據,是一種運用法律達到立法者所期望目的的一種方式。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是改革開放催生的產物,從開始走的是預見式道路,民眾需求與法律預期尚未同步,國民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并未產生足夠的認知。雖然隨著我國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公眾對知識產權的認知度在整體上有了較大提高,但知識產權這種外來文化仍未完全融入但我國本土文化中。
知識產權觀念文化是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核心,而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知識產權文化的民族性。中華文明五千年,源遠流長,對中國知識產權文化影響深遠。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教育至上、重德精神、辯證思維、因地制宜等意識和認識論與知識產權文化的內在品質具有一致性,是知識產權文化建設中需要借鑒并發揚光大的文化精髓。
但不可否認,傳統文化影響中還存在消極的一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主導地位的儒家文化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責任和道德關系,儒家學著以傳播知識和道德為己任,并以作品在社會上廣泛傳播自豪。這種自然和諧、強調知識共享的主張,雖然有利于科學技術的傳播,但同時也反映出中國自古把知識產權作為財產來尊重的概念很是淡薄。而西方國家則在長期的市場經濟事件中形利己主義的價值取向,提倡自我價值的實現,鼓勵競爭和私權神圣,這正是知識產權制度價值體系的核心內容。因此,這些理念相悖的文化觀為知識產權制度運行和知識產權文化的孕育和成長提供了完全不同的土壤。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保守中庸、隱忍偱古、貴義輕利的觀念與知識產權文化中崇尚創新、鼓勵競爭、尊重。
綜上所述,以上就是傳統文化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問題,知識產權觀念文化是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核心,而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知識產權文化的民族性。如果大家對此還有什么疑問的話,可以在線咨詢相關律師。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