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法】網絡著作權侵權行為的條件,著作權人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在網絡環境下所享有的著作權權利被稱為網絡著作權,在如今網絡發達的環境下,構成網絡著作權侵權行為的條件都有什么,小編為大家解答這一疑問,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網絡作品的著作權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網絡著作權侵權的現象也越來越多。那么,哪些行為構成網絡著作權侵權呢?網絡著作權侵權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網絡著作權侵權的構成要件
一、須有侵犯網絡著作權的不法行為。
我國著作權法第45條和第46條規定了各種不同的侵犯著作權的使用行為,主要包括: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即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將其發表的作品公之于眾,侵犯其發表權的行為;
2.未經合作作者的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侵犯了其他作者的發表權、改編權或獲酬權;
3.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侵犯了著作權人的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
5.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表演,播放,展覽,發行,攝制電影、電視、錄像,或者改編、翻譯、注釋、編輯等方式使用作品(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6.使用他人作品,未按規定付酬,侵犯了著作權人的獲酬權;
7.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其表演;
二、損害事實是侵權責任的必備構成條件。
王澤鑒先生講損害“系指權利或利益受侵害時所生之不利益。易言之,損害發生前之狀態,與損害發生之情形,而相比較,被害人所受之不利益,即為損害所在”。網絡運營商將版權人的作品上載到網絡上,給版權人是否造成損害,即是否造成“不利益”。知識產權的作用體現在被使用上,如果使用人越多,知識產權所體現的價值就越大。甚至可以講,如果這項知識產權從來未傳播,未被使用過,該權利的價值就無從實現。因此,衡量權利人是否遭受到了損害,應當結合從作品上載到網絡前后作者收到的經濟利益和其他利益來考慮。“國外版權聯盟委托一些中介機構,對報紙和圖書上網以后對現有的媒體的發行率影響的進行研究,結論是負面并不是很大,甚至由于網上傳播,反而有正面影響.不論網上傳播是否有益于報刊的發行率,但一個結論是可以得出的:版權人的利益(或者不利益)是與網絡傳播對傳統媒體發行率的影響相關的。如果網絡傳播異常發達,導致報刊、雜志無人購買(發行率極大降低),我們可以認定作品一旦上載到網絡上,版權人就存在損害事實。反之,如果網上傳播的實際效果是給作品做宣傳,給版權人做廣告。網上宣傳促進了作品的銷售,則版權人因網上傳播而得益。雖然對于網上傳播是否給版權人帶來民事損害,需要作進一步調查研究,但筆者認為鑒于我們網絡發展的現狀,版權人即使受到損害,其危害性也是極其微小的。同時正是由于網絡運營者的這些網絡上載行為,才豐富了中文網絡的內容,增加了中文網絡與世界上其他網絡的競爭力,這最終有利于包括版權人在內的全球華人的利益。但是從網絡著作權侵權方面看,損害事實是構成侵權的必備要件。
3、須有主觀的過錯責任。
關于網絡著作權侵權的歸責原則,有三種不同的意見:一種認為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另一種認為應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再一種認為應適用過錯推定原則。在過錯責任原則下,網絡作品侵權的舉證責任由原告承擔,由于網絡上侵權行為的隱蔽性、靈活性、易變動性,發現侵權事實的著作權人,實難證明侵權行為及侵權行為人的過錯,即使已明知的侵權行為,都有可能被聰明的侵權人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加上種種規避法律責任的措施。如果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則網絡經營者和廣大網絡用戶將可能動輒得咎,其結果將影響網絡產業的發展和互聯網應有之效用的發揮。況且,只要有侵權后果,便須賠償的無過錯責任,也是廣大善意的網絡用戶所不能接受的,與法律公平之要求亦不符?;诖耍瑢W上侵犯著作權的行為應采過錯推定責任為宜,將舉證責任加給侵權行為人或責任人,既保證被告有充分的辯解機會,又適當地減輕了著作權人的舉證責任,甚合法理。因為,一般人應當知道凡作品必有其著作權人,凡轉載、摘編或利用他人作品,均須征得著作權人的同意。這是有正常注意能力者之應盡義務,而凡是盡到了正常注意義務的人,都能在取得著作權人授權之后,或者以不違反法律規定的方式使用他人作品,只有當每個人在使用他人作品之前都能盡到正常注意義務之時,著作權的保護才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和思想基礎,而過錯推定原則能對此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4、不法行為和損害事實有聯系。
只有行為人的不法行為是導致版權人受損害的原因時,行為人的不法行為才能構成對網絡著作權的侵權。在涉及網絡著作權侵權行為和損害結果的因果關系中,往往存在直接和間接原因之分。譬如網主或用戶未經版權人許可,將他人的作品在網絡上傳播,這一行為直接導致作品在網絡上傳播的后果產生。因此網主及用戶將作品在網絡上傳播是導致版權被侵害的直接原因,此時網主和用戶構成對版權的直接侵害。作品在網絡上傳播還必須得到網絡服務商在設備和技術的支持,沒有網絡服務商的幫忙,作品在網絡上傳播的后果就不會產生,因此,網絡服務商的行為是導致版權被侵權的見解原因。對于網絡服務商來說,只有在其明知或應知道網主或用戶實施了網絡版權侵權行為而沒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時,即其主觀上有過錯時,才構成對著作權的間接侵害。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版權局、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