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碳定價的采用受到限制,但中等收入國家已有逐步落地跡象
全球有75個碳稅和排放交易計劃在運作。
過去12個月,兩種碳定價工具實現了凈收益。
包括巴西、印度和土耳其在內的中等收入國家在實施碳定價方面取得了進展。
國際航空和航運部門多邊倡議取得進展。
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啟動,要求特定產品的進口商報告隱含排放量。
盡管經歷了10年的強勁增長,但碳價仍然不足碳定價工具覆蓋了全球約24%的排放量。 目前正在考慮的碳稅和排放交易體系(ets)可將覆蓋率提高到近30%,但這需要強有力的政治承諾。
雖然碳稅率略有上升,但碳排放交易體系內部的價格變化喜憂參半,在過去12個月里,10個碳排放交易體系的價格出現了下降,其中包括歐盟、新西蘭和韓國的長期碳排放交易體系。
價格水平繼續低于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所需的雄心。
碳定價收入再創新高
2023年碳定價收入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主要受歐盟碳價格高企以及部分德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收入從2022年暫時轉移至2023年的推動。
碳排放交易體系繼續占碳定價收入的大部分。
超過一半的稅收用于資助與氣候和自然有關的項目。
新興的靈活設計和方法反映了碳定價對國情的適應性
政府越來越多地同時使用多種碳定價工具來擴大覆蓋范圍或價格水平。
碳定價主要應用于電力和工業部門,但也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其他部門,如海運和廢物處理。
政府繼續允許受監管的實體使用碳信用來抵消碳定價責任,這可以增加靈活性,降低合規成本,并將碳價格信號擴展到未受監管的部門。
碳定價繼續提供緩解以外的好處,包括作為一種財政工具。
碳信用市場的走勢喜憂參半
各國政府,特別是中等收入國家的政府,越來越多地將碳信用框架納入其政策組合,以支持合規和自愿市場。
碳信用發行量連續第二年下降。退役額度仍然大大低于發行額度,在市場上產生了越來越多的非退役額度。
合規需求正在增加,但自愿需求仍占主導地位。
除碳清除項目外,大多數項目類別的價格都有所下降,表明對該項目類別的興趣。
場外交易的價格更具彈性,允許買家追求更高價格的采購策略。
低迷的市場和信心的下降強調了重建誠信和信譽的重要性
碳信用的完整性仍然是市場關注的一個關鍵領域。
在供應方面,自愿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ntegrity Council for the Voluntary Carbon Market)已經建立了碳信用質量基準,第一批獲批的碳信用預計將于2024年發放。
在需求方面,各方努力的重點是減少運營和價值鏈排放的重要性(如范圍3),以及碳信用在解決剩余排放方面的潛在作用。
盡管遭遇挫折和延誤,《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制定和實施仍在繼續。
讀懂《全球碳定價機制的現狀與趨勢》
5月21日,世界銀行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各國去年通過向排放二氧化碳的公司收費也就是“碳定價”,籌集了創紀錄的1040億美元的收入,但碳價仍然太低,無法推動實現巴黎氣候協議目標所需的變革。
這份名為《碳定價現狀與趨勢2024》的報告稱,全球有75種碳定價工具在運行,比一年前增加了2種,覆蓋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4%左右;2023 年籌集的碳定價收入高于 2022 年籌集的約 950 億美元。
然而,該報告稱,全球只有不到1%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被直接碳價覆蓋并且價格水平達到或高于碳價格高級別委員會建議的范圍,以實現2015年巴黎協定將氣溫上升限制在遠低于2攝氏度的目標。
2017年,高級別委員會的一份報告指出,到2030年,碳價格需要在每噸50-100美元之間,才能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報告認為,經通脹調整后,碳價需達到63-127美元一噸的范圍內。
“最近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價格下跌......表明全球碳定價收入可能會在2024年下降。”報告預計。
以下是這份報告的重點摘要:
01
過去一年中全球碳定價機制的采用增長緩慢,但在中等收入國家中有著令人鼓舞的跡象。
(1)目前全球共有75個碳稅和碳排放交易機制在運行。
(2)過去12個月凈增了兩個碳定價工具。
(3)包括巴西、印度和土耳其在內的中等收入國家在碳定價實施方面取得了進展。
(4)盡管存在一些挫折,地方層面的實施也有所進展。
(5)在國際航空和航運領域的特定行業多邊倡議中也觀察到了進展。
(6)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開始實施,要求特定產品的進口商報告隱含排放量。
02
盡管過去十年碳價大幅增長,但仍不足以應對挑戰
(1)各國承諾與實施的政策之間仍存在執行差距。
(2)碳定價工具覆蓋了全球約24%的排放量。目前正在考慮的碳稅和排放交易系統(ETS)可能將覆蓋率提升至接近30%,但這需要強有力的政治承諾。(如果政府宣布計劃推進碳定價工具的實施,并且這一計劃已通過官方政府渠道正式確認,那么該工具被視為“正在考慮中”。)
(3)盡管碳稅率略有上升,ETS內部的價格變化不一,過去12個月內有十個系統的價格下降,包括歐盟、新西蘭和韓國的長期ETS。
(4)價格水平依然未達到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所需的雄心。
上圖為截至2024年4月1日,各排放交易系統(ETS)和碳稅的價格和覆蓋范圍。注:黃色部分:高級別碳價委員會建議的2030年碳價范圍,以將溫升限制在遠低于2ºC:每噸二氧化碳當量63至127美元。
灰色部分:2030年符合將溫升限制在1.5°C以內的碳價水平:每噸二氧化碳當量226至385美元。
03
碳定價收入創歷史新高
(1)2023年碳定價收入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主要受到歐盟高碳價和部分德國ETS收入從2022年臨時轉移至2023年的推動。
(2)排放交易系統(ETS)繼續占據碳定價收入的主要部分。
(3)收入的一半以上被用于資助氣候和自然相關的項目。
(4)盡管碳定價收入創下歷史新高,但其對各國國家預算的貢獻仍然較低。
各類碳定價工具收入隨時間的演變
04
新興的靈活設計和方法反映了碳定價對國家情況的適應性
(1)政府越來越多地同時使用多種碳定價工具,以擴大覆蓋范圍或提高價格水平。
(2)碳定價主要應用于電力和工業部門,但在其他部門如海運和廢物處理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3)政府繼續允許受監管實體使用碳信用來抵消碳定價責任,這可以增加靈活性、降低合規成本,并將碳價信號擴展到未覆蓋的部門。
(4)碳定價繼續提供除減排外的其他好處,包括作為一種財政工具。
碳信用在排放交易系統(ETS)和碳稅中的使用
05
碳信用市場呈現出多種走勢
(1)政府,尤其是中等收入國家的政府,越來越多地將碳信用框架納入其政策組合中,旨在支持合規市場和自愿市場。
(2)碳信用發行量連續第二年下降。碳信用的注銷量顯著低于發行量,導致市場中未注銷的碳信用數量不斷增加。
(3)合規需求正在增加,但自愿需求仍然占主導地位。
(4)除碳移除項目外,大多數項目類別的價格都在下降,這表明市場對這類項目的興趣。
(5)場外交易的價格更具韌性,這使買家能夠實施特定的采購策略。
(6)具有特定屬性的碳信用(如有其他環境收益、對應調整或最新年份)會以溢價交易,顯示出這些特性為買家帶來的價值。(corresponding adjustments,對應調整:指在碳信用市場中,為避免雙重計算而進行的調整。具體來說,當一個國家或實體出售碳信用時,需要在其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中相應扣除相應的減排量,以確保同一減排量不會被重復計算。)
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1日期間的交易所交易(ET)價格及年度平均交易所交易(ET)價格與場外交易(OTC)價格的比較
06
低迷的市場和信心的減弱突顯了重建誠信和信譽的重要性
(1)碳信用的誠信仍然是市場關注的關鍵領域。
(2)在供應方面,自愿碳市場誠信委員會已建立了信用質量的基準,首批獲批的碳信用預計將在2024年推出。
(3)在需求方面,努力的重點在于減少運營和價值鏈排放的重要性以及碳信用在解決殘余排放中的潛在作用。
(4)盡管遇到挫折和延誤,《巴黎協定》第六條的開發和實施仍在繼續。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