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极品第一页,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视频,久草成色在线,在线观看网站免费入口在线观看国内

推廣 熱搜: 知識產權貫標  專利資助  認證  知識產權  專利補貼  檢測  認監委  CCC認證  人造肉  技術攻關 

知識產權檢察工作白皮書(2021-2023年)

   日期:2025-05-07 01:45:16     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     作者:中企檢測認證網     瀏覽:8    評論:0
核心提示:知識產權檢察工作白皮書(2021-2023年)最高人民檢察院2024年4月目 錄前 言一、知識產權檢察工作基本情況二、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三、

知識產權檢察工作白皮書(2021-2023年)

最高人民檢察院

2024年4月

目 錄

前 言

一、知識產權檢察工作基本情況

二、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三、推動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

四、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

結 語

知識產權檢察大事記

前 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要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法治化水平”。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五個關系”的戰略判斷,全面闡釋了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重要性。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指出: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程度和要求越來越高,知識產權檢察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亟需創新機制、先立后破、提升質效。

為適應知識產權保護新形勢新要求,2020年底,最高人民檢察院組建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統籌“四大檢察”職能,專門從事知識產權檢察工作,同時在全國推進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三年以來,各級檢察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落實《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知識產權檢察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的要求,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不斷強化專業化辦案組織建設,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訴訟檢察綜合履職,強化綜合保護;堅持高質效辦案,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堅持協同保護,推動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堅持依法能動履職,促進社會治理能力水平提升。知識產權檢察作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努力在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促進文化繁榮發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取得新的成效。

一、知識產權檢察工作基本情況

近年來,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充分履行各項知識產權檢察職能,把“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作為新時代新征程檢察履職辦案的基本價值追求,知識產權刑事檢察辦案質效持續提升,民事行政檢察監督力度不斷加大,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穩步推進。

(一)知識產權刑事檢察工作

2021至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逮捕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18071件34103人,受理審查起訴30222件72887人。經審查,批準逮捕10601件17547人,不批準逮捕7354件16221人;起訴20510件44337人,不起訴3279件9378人。

1.犯罪打擊力度持續加大

2021至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受理審查逮捕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分別為6924件13485人、4098件7889人、7049件12729人,2023年同比分別上升72%、61.4%;受理審查起訴分別為9611件22011人、8489件20192人、12122件30684人,2023年同比分別上升42.8%、52%;起訴人數分別為14020人、12589人、17728人,2023年同比上升40.8%。總體來看,近年來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數量呈上升趨勢,檢察機關打擊力度持續加大。

2.部分案件類型增加明顯

知識產權犯罪案件以侵犯商標權類犯罪為主,侵犯著作權類犯罪和侵犯商業秘密犯罪數量增加明顯。2021至2023年,共受理審查起訴假冒注冊商標罪9557件23687人,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13517件30644人,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1858件4981人,侵犯著作權罪1835件4729人,銷售侵權復制品罪150件368人,假冒專利罪6件13人,侵犯商業秘密罪335件862人。侵犯商標權類犯罪案件數和人數均占比近9成,但2023年侵犯著作權類犯罪、侵犯商業秘密犯罪人數同比分別上升1.4倍、96.6%,增幅明顯高于整體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

3.案件地域分布較為集中

從地區分布看,東部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辦理的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數量較多,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呈現一定程度的正相關性。2023年,受理審查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人數較多的地區是:廣東3589人、浙江3417人、山東2600人、上海2362人、安徽2233人、江蘇1985人,六省份合占52.8%。

4.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貫徹有力

檢察機關辦理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時,嚴格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當寬則寬,該嚴則嚴。2021至2023年,不批準逮捕人數分別為5534人、4319人、6368人,不捕率分別為41.4%、54.3%、51.2%。不起訴人數分別為1890人、3096人、4392人,不起訴率分別為11.9%、19.7%、19.9%,不起訴率與整體經濟犯罪案件不起訴率基本持平。對不起訴決定,三年共受理公安機關提請復議復核82人,經復議復核改變1人。

5.立案監督力度持續增強

2021至2023年,開展監督立案分別為330件、365件、1155件,同比分別上升37.5%、10.6%、2.2倍;開展監督撤案分別為241件、330件、401件,公安機關撤案分別為231件、322件、413件(含積存),監督撤案率分別為95.9%、97.6%、100%。建議行政機關移送刑事犯罪線索分別為280件306人、401件431人、484件558人,件數同比分別上升22.8%、43.2%、20.7%。

6.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加強

檢察機關積極落實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機制,推動構建以證據為中心的刑事指控體系。2021至2023年,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介入偵查引導取證分別為1150件、1484件、3008件,同比分別上升1.2倍、29%、1倍;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糾正漏捕分別為241人、119人、212人,2023年同比上升78.2%;糾正漏訴分別為370人、828人、1714人,2023年同比上升1.1倍。

7.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有效落實

2021至2023年,審查起訴階段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審結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分別為5819件12166人、5653件11874人、7721件17395人,認罪認罰適用率分別為85.9%、87.3%、87.5%。提出確定刑量刑建議分別為8590人、8418人、11794人,法院采納確定刑量刑建議8283人、8195人、11418人,采納率分別為96.4%、97.4%、96.8%。

(二)知識產權民事檢察工作

2021至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知識產權民事檢察案件3465件。其中,受理知識產權民事生效裁判監督案件2136件,提起抗訴55件,提出再審檢察建議761件,法院裁定再審718件;受理民事審判活動監督案件950件,提出檢察建議784件,法院采納檢察建議777件,采納率99.1%;受理民事執行活動監督案件379件,提出檢察建議283件,法院采納檢察建議276件,采納率97.5%。

1.民事生效裁判監督力度加大

2021至2023年,受理知識產權民事生效裁判監督案件分別為315件、424件、1397件,2023年同比上升2.3倍。提出抗訴分別為9件、19件、27件,2023年同比上升42.1%;提出再審檢察建議分別為1件、61件、699件,2023年同比上升10.5倍。

2.民事審判活動監督持續推進

2021至2023年,受理知識產權民事審判活動監督案件分別為65件、189件、696件,2023年同比上升2.7倍。針對民事審判活動違法情形提出檢察建議24件、103件、657件,法院分別采納23件、101件、653件,采納率分別為95.8%、98.1%、99.4%。

3.民事執行活動監督質效提升

2021至2023年,受理知識產權民事執行活動監督案件59件、120件、200件,2023年同比上升66.7%。提出檢察建議39件、83件、161件,法院分別采納36件、83件、157件,采納率分別為92.3%、100%、97.5%。

4.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數量增加

檢察機關積極開展知識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工作,依法保障權利人合法權益,降低維權成本,提高維權效率。2021至2023年,檢察機關起訴的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中,權利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分別為9件、27件、636件,2023年同比上升22.6倍。

(三)知識產權行政檢察工作

2021至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知識產權行政檢察案件524件。其中,受理知識產權行政生效裁判監督案件380件;受理行政審判活動監督案件23件;受理行政執行活動監督案件121件。

1.案件類型和地區分布相對集中

2023年,受理知識產權行政生效裁判監督案件152件。其中,商標類案件130件,占比85.5%;專利類案件20件,占比13.2%;其他類案件2件,占比1.3%。從地域分布看,北京126件,占比82.9%,這與全國范圍內商標和專利的授權確權行政訴訟案件由北京法院專屬管轄有關。

2.行政檢察監督力度持續加大

2021至2023年,受理知識產權行政檢察案件分別為105件、204件、215件,提出抗訴和再審檢察建議等監督意見分別為5件、60件、58件。如最高檢向最高法提出抗訴的“蒙娜麗莎”商標爭議行政糾紛訴訟監督案、“媽咪雞蛋仔”商標申請駁回復審行政糾紛訴訟監督案、“力人及圖”商標權撤銷復審行政糾紛訴訟監督案,法院均已再審改判,有效促進司法裁判標準統一。上海、浙江等地檢察機關著力加強行政非訴執行監督,確保依法及時懲處侵權違法行為。

3.行刑反向銜接工作扎實穩步推進

各地檢察機關落實最高檢印發的《關于推進行刑雙向銜接和行政違法行為監督構建檢察監督與行政執法銜接制度的意見》等文件要求,強化行刑反向銜接,對于決定不起訴的刑事案件,認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的,提出檢察意見,移送行政主管機關處理。2023年,檢察機關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作出不起訴決定后,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意見建議行政處罰2336人,占不起訴人數的55.9%;提出檢察意見后,行政機關已作出行政處罰1738人,占提出檢察意見的74.4%。

(四)知識產權公益訴訟檢察工作

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知識產權領域公益訴訟線索950件,立案873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653件,占比74.8%,民事公益訴訟220件,占比25.2%。

從地域分布看,受理案件線索較多的省份有陜西121件、江西95件、山東93件、貴州70件、內蒙古57件、河北56件,六省份合占51.8%。從履職方式看,監督履職手段多樣,檢察機關決定支持起訴民事公益訴訟14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73件,制發行政公益訴訟檢察建議530件。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公益訴訟不斷加強,受理案件線索44件,立案33件。懲罰性賠償制度有效落實,提出懲罰性賠償訴訟請求25件,占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總數34.2%,訴訟請求均獲得法院支持。

二、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檢察機關堅持從政治上著眼、從法治上著力,聚焦重點和新興領域,依法能動履行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服務保障國家發展大局,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聚焦關鍵核心技術保護,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1. 注重頂層設計,完善創新保護機制。檢察機關圍繞服務保障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不斷加強制度建設,突出對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重點領域和新興產業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服務保障新質生產力發展。2022年,最高檢出臺促進科技生產力發展13條檢察政策,要求探索建立支持創新的檢察辦案新機制,依法審慎辦理涉科研經費、高科技人才各類案件,依法保護發展新動能。2023年,最高檢出臺《關于全面履行檢察職能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要求加大對民營中小微企業原始創新保護力度,加強商業秘密保護。各地檢察機關通過發布指導意見、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搭建綜合保護平臺等方式,不斷提升科技創新綜合保護質效。上海市檢察院出臺全面加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服務保障的工作意見,全力保障上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提升,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價值鏈高效耦合,加大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互聯網產業等重要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天津檢察機關與相關部門共同研究建設基于區塊鏈、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的“津證云”電子數據存證平臺,完善制度設計服務科技創新領域案件辦理。

2. 加大辦案力度,強化核心技術保護。檢察機關聚焦事關企業生存發展的高新技術領域,加大辦案力度,嚴厲打擊侵犯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犯罪行為,為高質量發展創造安全穩定環境。2021至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起訴侵犯商業秘密犯罪862人。最高檢指導各地檢察機關辦理了一批涉芯片制造、動力電池、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新領域侵犯企業重大技術犯罪案件,有力維護企業權益。上海檢察機關辦理的張某等人侵犯商業秘密案,依法準確認定競爭對手與被害企業員工內外勾結,非法獲取企業芯片技術用于設計和生產同類芯片,涉案技術合理許可使用費達人民幣數億元。江蘇檢察機關辦理的胡某侵犯商業秘密案,被害單位為生物醫藥領域高科技龍頭企業,涉案技術價值達人民幣9億元。檢察機關通過自行補充偵查,準確認定胡某以不正當手段獲取技術秘密的事實和合理許可使用費數額。最終胡某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福建檢察機關辦理的鷹某公司、游某、游某棋侵犯商業秘密案,積極引導偵查,追訴單位犯罪,深挖上下游犯罪,追訴五名涉案人員,并建議法院適用從業禁止令,禁止被告人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條碼掃描設備、條碼掃描芯片、條碼解碼庫的生產、經營活動。

3. 充分履行職能,提高創新保護質效。檢察機關依法能動履職,綜合運用多種履職方式,既依法打擊犯罪又保護無辜的人不受追訴。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推動侵權人積極賠償,提高追贓挽損比例,有效保護創新主體合法權益。強化檢察一體履職,加大對涉專利、技術秘密、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技術類案件的民事行政訴訟監督力度,促進裁判標準統一。山東檢察機關在辦理兆某股份有限公司、方某君等6人侵犯商業秘密案中,綜合運用重大疑難案件聽取意見、自行補充偵查等方式深挖徹查,夯實證據體系,歷時五年成功追訴,主犯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浙江檢察機關在辦理東某公司、翁某斌、王某軍侵犯商業秘密案中,積極推動認罪認罰及訴前賠償工作,促使被告企業賠償人民幣3700萬元。江蘇檢察機關在履職中發現,佛山某公司明知其涉案專利不符合授予專利權的條件,仍然利用無錫某公司處于上市培育期的關鍵時機提起專利侵權訴訟,致使無錫某公司上市工作被迫中止,其濫用訴權排擠、打壓競爭對手意圖明顯,構成惡意訴訟。檢察機關經調查后,及時向法院制發提示函,法院予以采納,判決駁回佛山某公司訴訟請求,要求其賠償損失并在媒體發布公開聲明消除影響。

(二)服務保障文化強國建設,促進社會文化繁榮發展

1. 依法加強著作權司法保護。檢察機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檢察職能,著力加強文化產業領域知識產權保護。針對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市場熱度高、作品類型新的重點領域,特別是計算機軟件、電子圖書、電影電視劇、網絡游戲等數字作品和劇本殺、文創產品、網絡題庫等新型作品,持續加強犯罪懲治和民事行政檢察監督,支持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繁榮發展。最高檢加強與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版權局等部門協作配合,對重大案件快速反應、聯合掛牌督辦,提升案件辦理質效。2021至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起訴侵犯著作權類犯罪5097人。最高檢會同相關部門聯合掛牌督辦7批共300余件重大侵權盜版案件。最高檢指導江蘇、上海、山西等地辦理了“人人影視字幕組”侵犯著作權案,“流浪地球”侵犯著作權案,以及劉某生等3人故意避開技術措施侵犯著作權案、郝某某侵犯“劇本殺”著作權案等一批有影響力案件。廣西檢察機關辦理的鄧某元等人侵犯著作權案,引導公安機關對盜版圖書的制售環節全鏈條打擊,中央媒體廣泛報道,被中央宣傳部等部門評為全國青少年版權保護典型案例。北京檢察機關在履職中發現,美某圖片公司以新某圖片公司未通過特定賬號下載使用其攝影作品為由,批量提起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訴訟。檢察機關審查后認定,美某圖片公司授權漢某公司分銷其攝影作品,明知新某公司與漢某公司存在年度合作協議,仍批量提起侵權訴訟。漢某公司在訴訟中,基于幾乎相同事由,出具兩份完全相反的回復函,造成法院作出不同判決。上述兩公司行為,浪費司法資源,擾亂正常的圖片市場經營秩序,就77件類案向法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法院全部采納并啟動再審。

2. 護航體育文化事業健康發展。近年來,最高檢指導各地檢察機關依法懲治侵犯涉體育文化知識產權違法犯罪活動,為冬奧會、亞運會、大運會的成功舉辦營造了良好法治環境。北京檢察機關出臺專門方案,組建知識產權檢察保障團隊,加強涉奧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辦理了任某侵犯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形象作品著作權案、韋某升等3人銷售假冒冬奧會吉祥物商品案等有影響力案件。最高檢與北京市檢察院一體履職,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移送涉奧林匹克標志商標惡意注冊線索,其中3件商標已被宣告無效。浙江檢察機關與杭州亞組委法律事務部共建涉亞運會知識產權案件辦理協作機制,確立涉亞運知識產權案件報備管理制度,向電商平臺經營者制發檢察建議,推動電商平臺加強涉亞運知識產權保護。四川檢察機關與法院會簽《關于加強成都大運會知識產權司法協同保護機制的實施辦法》,對惡意注冊、囤積涉大運會商標等開展專項監督,8個惡意搶注的大運會相關商標被宣告無效,同時督促市場監管部門對惡意申請人作出罰款等行政處罰。

3. 加大文化遺產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最高檢指導各地檢察機關聚焦文化遺產、老字號等重點領域,有序拓展知識產權公益訴訟,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江蘇檢察機關通過行政檢察建議積極推動職能部門建章立制,聯合整治破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行為,不斷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推動堵漏建制、源頭保護,構建“蘇繡”保護格局,助力傳統文化發展。江西景德鎮檢察機關建立全國首家陶瓷文化遺產和知識產權檢察保護中心,出臺《關于加強陶瓷文化遺產和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國家試驗區建設的實施意見》,開展陶瓷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公益訴訟專項監督,立案文物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26件,推動解決陶瓷歷史文化遺存保護不當等問題。河北檢察機關開展行政公益訴訟,推動雄縣古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利用,促進當地特色文化保護與產業經濟融合發展。北京、重慶、陜西、甘肅等地檢察機關通過發布老字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指引、構建與老字號企業檢察聯絡機制、開展專項行動等方式,全方位加強老字號企業知識產權檢察保護。

(三)強化涉企知識產權保護,守護創新主體合法權益

1. 高質效辦好涉企案件,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檢察機關堅持“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嚴厲懲治侵犯企業知識產權犯罪行為,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檢察監督,強化商標、專利授權確權領域檢察監督,依法平等保護中外權利人的知識產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秩序。江蘇檢察機關辦理的許某俊等二十六人假冒注冊商標、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被告人制造、銷售假冒“ROLEX”(勞力士)品牌手表,非法經營數額達人民幣3.32億余元。檢察機關完善證據體系,對上下游26名被告人實現全鏈條打擊,其中主犯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千萬元。浙江檢察機關辦理的天長市新某有限公司與湛江市蘇某有限公司、海口市椰某有限公司等不正當競爭民事糾紛抗訴案,通過辦案明確,以商標及相關元素為核心進行設計的商品包裝、裝潢,如果商標因有不良影響而被宣告無效,則相關的商品包裝、裝潢也不具有獲得法律保護的正當性基礎,不應作為有一定影響的包裝、裝潢受到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依法提出抗訴后獲法院再審支持,判決撤銷一、二審判決,駁回原告全部訴訟請求。最高檢提起抗訴的“媽咪雞蛋仔”商標申請駁回復審行政糾紛訴訟監督案,得到再審支持,判決認為因引證商標已不再構成訴爭商標在相關服務上申請注冊的在先權利障礙,國家知識產權局應當結合變更后的事實重新作出復審決定,判決撤銷一、二審判決和被訴決定。河北、湖南等地檢察機關發現當事人不以使用為目的申請注冊、囤積大量近似商標并提起侵權訴訟,檢察機關建議法院對在審案件依法認定惡意訴訟,得到采納。其中,湖南某公司涉嫌大量惡意搶注上市公司商標,檢察機關在建議法院認定惡意訴訟駁回訴訟請求的同時,將線索移送有關部門,國家知識產權局經審查已將72件商標宣告無效。

2. 建立健全檢企聯絡機制,護航企業創新發展。檢察機關著力強化依法能動履職,聚焦影響企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健全“點對點”溝通聯絡機制,建立涉企知識產權保護綠色通道,更好服務企業創新發展。山西、內蒙古、上海、貴州、云南、陜西、甘肅等10余省份檢察機關探索在科創園區、工業園區、自貿區等知識產權密集型地區設立知識產權檢察保護中心、聯系點等服務機制,拓展監督線索來源,延伸檢察服務觸角,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檢察服務。北京檢察機關與中關村科學城管理委員會建立知識產權保護檢察聯絡機制,推動多元協同治理。重慶檢察機關梳理篩選出一批行業領域創新發展的領軍企業,與知識產權局等相關單位共同設立知識產權綜合保護聯系點,推動科技創新企業合規守法經營,同時促進完善保護機制提升知識產權自主保護能力。江西等地檢察機關制定知識產權檢察保護聯系點工作辦法,加強聯系點規范化建設。

3. 緊密對接權利主體司法保護需求,提供精準法治服務。最高檢帶頭到多家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調研,當面了解企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需求,查找當前制約知識產權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問題,提出對策思路,將調研成果轉化融入知識產權檢察工作中。各地檢察機關靈活運用走訪調研、座談會商、宣講培訓等多種方式,及時了解企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難點堵點,主動問計問需,不斷細化檢察服務舉措,助力企業創新發展。天津檢察機關研究制定《關于加強技術集合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實施意見(試行)》,提出加強再創造成果的技術權屬保護、建立產學研融合中的權屬糾紛處理機制等具體舉措。山東檢察機關主動加強與企業經常性聯系,2023年開展知識產權普法宣傳活動280余次,開展座談交流160余次,征求知識產權保護類訴求和建議350余條,開發知識產權檢察護航APP小程序,及時為企業提供在線法律咨詢服務和風險防范建議。四川檢察機關制發《海上絲路(東南亞)外貿國別法律指引手冊》,為企業涉東南亞知識產權法律需求開展“一對一”“問診式”司法服務。

(四)加強涉農知識產權保護,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1. 加大假冒農資犯罪打擊力度。農資是農業發展的基礎,保護農資安全是守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各級檢察機關依法嚴厲懲治假冒農資類犯罪,守住“農資安全關”。2021至2023年,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起訴涉假冒農資知識產權刑事案件66件155人。最高檢聚焦國家種業安全,落實《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會同農業農村部等出臺《關于保護種業知識產權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營造種業振興良好環境的指導意見》,發布涉農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打好“種子保衛戰”,為種業振興提供有效司法保護。各地檢察機關加強與科研院校、研發企業、行業協會溝通聯系,積極開展專題調研,了解相關主體司法保護需求,主動提供檢察服務。吉林、黑龍江、云南、甘肅等地檢察機關與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聯合制發意見,加強協作聯動,全面提升種業和農資司法保護工作質效。陜西檢察機關在辦理一起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種子案中,對購買到假種子的農戶開展支持起訴,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受害農戶及時得到賠償。福建檢察機關在辦理一起銷售假冒胡蘿卜種子案中,借助科研院校的國家級科學實驗室技術力量,對涉案農作物品種進行DNA基因測序比較,結合農作物品種SSR、SNP等指紋數據信息,準確認定農作物品種差異。

2. 加強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最高檢指導各地檢察機關聚焦服務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充分運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等多種監督手段,依法加強地理標志保護,推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浙江檢察機關對假冒西湖龍井地理標志注冊商標犯罪案件依法提起公訴,被告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三個月和二年六個月,并處罰金。遼寧檢察機關針對“丹東草莓”地理標志被部分電商冒用濫用的情況,開展行政公益訴訟,向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及草莓協會發出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積極查處并移送案件線索,鼓勵草莓協會為產業鏈各方使用標志、商標提供便利條件,構建質量追溯體系,推動規范市場秩序。上海檢察機關發現“南匯8424西瓜”地理標志商標侵權線索后,支持農協會提起民事訴訟,促成雙方達成和解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同時構建大數據監督模型,精準鎖定電商平臺侵權違法線索,對侵權商鋪發布知識產權風險提示,凈化營商環境。山西、內蒙古、廣東、貴州、陜西等地檢察機關立足地域特色,針對發現的相關行政機關、行業協會等在地理標志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開展行政公益訴訟、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等方式,打好服務鄉村振興“組合拳”。

(五)依法懲治知識產權惡意訴訟,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1. 部署開展專項監督工作。2022年7月,最高檢印發《全國檢察機關開展依法懲治知識產權惡意訴訟專項監督工作實施方案》,各地檢察機關精心組織部署,扎實推進專項工作。落實“一案四查”監督理念,辦案中強化惡意訴訟線索挖掘,重點關注是否存在權利濫用、虛假訴訟、批量維權等行為,積極參與對惡意搶注、囤積商標等突出問題的共同治理。截至2023年底,全國檢察機關在專項監督工作中,通過提出抗訴和制發再審檢察建議監督法院再審6144件,移送涉嫌犯罪線索153件。湖北、湖南、貴州、寧夏等20多個省份檢察機關加強與相關部門協作,三級院簽署本地區打擊知識產權惡意訴訟合作機制類文件150余份,涵蓋知識產權跨區域行政司法協同保護、行刑銜接制度、惡意訴訟線索移送等方面。江蘇、浙江等地檢察機關發現當事人在虛構案件事實和偽造證據時存在涉嫌詐騙、偽造國家機關證件、偽造公司印章等犯罪線索,依法將線索移送公安機關。北京市檢察院對涉嫌惡意注冊商標行為進行重點監督,結合辦案主動排查線索并上報最高檢,最高檢與北京市檢察院共同分析研判。國家知識產權局根據最高檢移送線索,已將129件涉奧林匹克標志和英烈姓名的商標宣告無效。

2. 強化系統觀念形成監督合力。各地檢察機關對內加強各部門之間和跨地域檢察協作,通過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協作配合機制,及時交流工作情況和案件信息,實現一體履職。對外加強與法院、公安、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版權局等單位的聯系溝通,及時通報工作部署和進展情況,建立工作機制,形成打擊合力。廣東檢察機關發現某文化傳媒公司假冒音樂電視作品著作權人以KTV經營者侵權為由批量提起虛假訴訟5800余件。最高檢掛牌督辦,指導廣東、山東、陜西等九省市檢察機關依法啟動民事監督程序,將涉嫌犯罪線索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目前已提起公訴。海南檢察機關在法院立案窗口設置12309知識產權惡意訴訟舉報電話告示牌,暢通舉報渠道。天津、青海等地檢察機關針對著作權虛假登記、侵權行為行政處罰程序不規范等情況,向有關部門制發檢察建議。

3. 數字檢察賦能惡意訴訟監督。針對專項監督工作中面臨的線索發現難、信息不暢通、數據比對任務重等突出問題,各地檢察機關積極運用知識產權惡意訴訟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實現批量監督、精準監督,提升法律監督質效。江蘇檢察機關運用專利惡意訴訟監督模型,發現某公司就無效專利起訴多名被告侵權,向法院發出再審檢察建議2件,同時向外省檢察機關移送類案線索21件。浙江省檢察院針對紡織品圖案著作權虛假訴訟糾紛,在全省推廣紹興辦案經驗,由該院重點對此類批量案件進行排摸,挖掘出線索后交由相關檢察院審查。嘉興檢察機關據此已推動刑事立案19人,發出再審檢察建議31份,提起抗訴2件。

三、推動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

各級檢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要求,不斷調整優化協作配合機制,深入開展協同保護實踐,依法能動履職,促進社會治理能力提升,加強知識產權檢察宣傳與交流,共同培育社會創新文化。

(一)深化部門協同配合,形成知識產權保護合力

檢察機關高度重視與相關部門加強協作配合,通過共簽文件、共建機制、聯合督辦、共發典型案例、開展同堂培訓等多種方式,共同推動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2022年4月,最高檢與國家知識產權局會簽《關于強化知識產權協同保護的意見》,制定17條具體舉措,共同構建知識產權協同保護體系;與國家知識產權局、最高法等聯合制定《關于加強知識產權鑒定工作銜接的意見》,提升知識產權鑒定質量和公信力;與最高法、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等共同舉辦多期知識產權案件辦理疑難復雜問題同堂培訓,推動統一執法司法理念和標準;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同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評選和建設工作,2022年以來連續兩年聯合表揚年度知識產權保護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與市場監管總局共同進行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地區評選,推動完善商業秘密保護機制。針對知識產權案件專業性強、技術事實認定難問題,充分借助外腦智庫,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行政機關、行業協會等溝通聯系,完善專業輔助辦案制度,通過專家咨詢論證、聘請技術調查官和特邀檢察官助理輔助辦案等,提升技術事實認定的中立性、客觀性和科學性,為檢察辦案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地方檢察機關也積極深化與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吉林、江西、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20多個省份檢察機關均與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等會簽知識產權工作協議,加大協同保護力度。江蘇、安徽等地檢察機關聯合法院、公安機關等就辦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以及具體罪名案件會簽證據指引,明確辦案要求。廣東檢察機關與15家單位聯合簽署合作備忘錄,運用社會信用管理手段懲治侵犯知識產權嚴重失信行為。

(二)堅持依法能動履職,共同促進訴源治理

檢察機關堅持治罪與治理并重理念,在依法履職辦案的同時,促進社會治理能力提升。針對檢察監督履職過程中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社會問題,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通過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督促有關部門加強風險監管,引導企業建立防范機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與法院、行政機關、行業協會等單位溝通協作,積極做好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矛盾實質性化解工作,持續做實檢察為民。積極推進知識產權領域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嚴格把握合規程序啟動必要性及合規整改效果,用好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督促企業真整改真合規,依法守規經營。最高檢辦理的一起商標民事侵權訴訟監督案件,在向最高法提出抗訴的同時,建議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完善商標許可合同備案制度,明確許可類型。商標局采納檢察機關意見,升級了網站系統,在備案登記事項中增加商標許可類型,共同促進了訴源治理。最高檢在辦理一起商標侵權訴訟監督案中,檢察官加強釋法說理,到兩家企業經營地山東省青島市主持和解,促成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并履行完畢,當事人撤回監督申請,一起歷時五年侵權糾紛畫上了句號。河北檢察機關在辦理李某紅等14人假冒注冊商標、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生產銷售假藥案中,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被告人承擔懲罰性賠償,向市場監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推動加強對醫美行業的規范管理。河南、陜西等地檢察機關常態化開展聽證工作,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代表等參與聽證,協同化解社會矛盾,增強司法公信力。廣東檢察機關制定《電子產品翻新產業知識產權刑事合規指引(試行)》,推動形成以合規經營為底色的全新產業鏈,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典型案例。天津、山東、海南、四川等地檢察機關主動適應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跨區域和鏈條化特征,積極探索涉案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異地協作模式,強化合規整改,促進行業規范。

(三)持續加強檢察宣傳,培育社會創新文化

各級檢察機關不斷適應新時代媒體傳播要求,充分運用電視、報刊、網絡“兩微一端”等多媒體平臺,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構筑檢察宣傳矩陣,以案釋法廣泛開展知識產權法治宣傳,營造尊重知識產權、保護創新創造的社會氛圍。及時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和典型案事例,培塑知識產權檢察品牌,擴大知識產權檢察影響力。最高檢每年組織全國檢察機關開展“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通過組織新聞發布會、檢察開放日、發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加強輿論宣傳。福建檢察機關以真實案例為藍本,聯合推出《第一動力》知識產權檢察形象宣傳片,被中央政法委網站轉發推廣。山西、江蘇等地檢察機關舉辦檢察開放日活動,組織觀摩知識產權案件公開庭審、侵權商品集中銷毀活動,獲得社會廣泛關注和好評。安徽檢察機關開展檢察官以案釋法,通過制作微電影、微動漫、微視頻等多種方式加強知識產權檢察宣傳。湖北、北京等地檢察機關首創多項工作機制,打造出多個有影響力文化品牌,武漢市江岸區檢察院“知岸檢行”、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五的N次方”知識產權檢察文化品牌分別獲評全國檢察機關十佳、優秀文化品牌。

(四)加強涉外法治研究,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

檢察機關高度重視知識產權涉外法治工作,堅持依法平等保護理念,服務保障國家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框架下的全球知識產權治理工作,助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積極開展知識產權國際交流與務實合作,闡明我國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立場,介紹我國知識產權檢察保護工作進展和成果,增強國際社會對我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了解和信任。積極參與“IPKey中國”合作計劃,邀請歐盟知識產權檢察官代表團等訪華交流,聯合召開專題研討會,互學互鑒、凝聚共識。多次派員參加“中國進博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中歐知識產權刑事保護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打擊侵權假冒合作發展論壇”等國際會議,向國際社會充分展示中國在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方面的努力和成效。隨著最高檢英文網站正式開通上線,檢察機關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檢察內容宣傳。

四、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

近年來,各級檢察機關聚焦知識產權檢察專業化建設,不斷完善制度機制,強化人才隊伍培養,綜合履職能力水平不斷提升。

(一)加強知識產權檢察頂層設計

為順應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需要,統籌加強全國知識產權檢察工作,2020年11月,最高檢設立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專門從事知識產權檢察工作,著力加強知識產權綜合司法保護。同年12月,最高檢部署在北京、天津、江蘇等9個省級檢察院及其轄區內部分地市和基層檢察院開展知識產權檢察職能集中統一履行試點工作,要求試點檢察院整合知識產權檢察職能,組建內部綜合辦案組織,專門從事知識產權檢察工作。試點結束后,各地檢察機關因地制宜設立知識產權檢察部門或者專業化辦案組織,整合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優化配置專業人才,不斷提升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專業化水平。2021年6月,中央印發《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強調“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服務創新驅動發展”。2022年3月,最高檢出臺《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知識產權檢察工作的意見》,就全面加強新時代知識產權檢察工作進行了系統部署;2023年4月,制發《人民檢察院辦理知識產權案件工作指引》,出臺45條檢察舉措,對知識產權檢察履職范圍、工作機制等作出明確規定,為知識產權檢察履職提供具體指引,不斷完善頂層設計。

截至目前,全國各省級檢察院均已設立知識產權檢察部門。部分辦案數量較多的地市和基層檢察院,也設立了知識產權檢察部門或辦案組織。通過專業化辦案組織建設,配備知識產權檢察人才,夯實履職基礎。

(二)完善知識產權檢察工作機制

知識產權檢察實行綜合履職以來,各級檢察機關在辦案中積極落實“一案四查”機制,同步審查是否涉刑事犯罪、民事侵權、行政違法和公益訴訟線索,以綜合履職助推知識產權綜合司法保護。全面推開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權利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制度,規范告知標準和告知程序,充分保障權利人的知情權和訴訟參與權。持續推進知識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工作,降低權利人維權成本。深入落實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制度,對作出不起訴決定的案件,需要給予行政處罰的,及時依法移送行政機關處理,防止“不刑不罰”“不訴了之”。四川檢察機關探索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雙報制”,有效緩解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立案難、周期長等問題,相關經驗被評為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典型案例。河北、上海、廣東等地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公安機關會簽知識產權案件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推動雙向銜接工作走深走實,嚴密法網。

各地檢察機關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兼具特色與實效的履職機制。山東檢察機關制發《知識產權案件一體化辦案指導意見》,加強上下級檢察機關一體辦案。天津檢察機關制定《關于開展知識產權案件督導工作的實施方案》,由市檢察院統籌、分院協助,對基層院辦理的知識產權案件逐案督導,提出指導意見。廣東檢察機關制定《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證據指引》《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公訴工作證據審查指引(試行)》,提升辦案人員證據審查能力。

建立健全跨區域檢察協作機制,服務保障區域經濟社會協同發展。最高檢出臺《關于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保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意見》,指導加強跨區域協作,深化檢察一體履職。川渝檢察機關簽訂涉知識產權檢察協作機制,在線索移送、協助取證、合作培訓等多方面開展合作。京津冀檢察機關簽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跨區域協作的工作意見,對多起案件開展深度合作、異地合規治理。滬蘇浙皖檢察機關簽訂《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框架協議》,探索推進跨行政區劃知識產權檢察機制建設,建立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知識產權檢察保護中心,護航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湘鄂贛三省檢察機關會簽《關于加強長江中游城市群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協作的意見》,推動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

(三)提升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能力

近年來,檢察機關通過人才交流培訓、對口幫扶、強化案例指導等方式,不斷提升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能力水平。最高檢建立知識產權檢察辦案聯系點制度,在全國檢察機關設立80個基層辦案聯系點,制定管理辦法,暢通上下溝通交流渠道,提高知識產權檢察辦案質效。每年組織多期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專題培訓班,共編發《知識產權檢察工作情況》28期,交流各地經驗做法。深化業務援藏援疆工作,通過落實業務巡講、案例指導、對口幫扶等制度,為中西部地區培養知識產權檢察辦案人才。組建全國知識產權檢察人才庫,首批90名成員入選,多地檢察機關也建立本地知識產權檢察人才庫,充分發揮業務骨干在案件辦理、業務交流、實務調研、理論研究等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強以案釋法和案例指導,先后圍繞知識產權檢察綜合保護等主題發布指導性案例2批9件,圍繞服務保障創新驅動發展、依法懲治侵犯著作權犯罪等主題發布典型案例6批50件。最高檢指導北京、天津、湖北等地檢察機關建立健全技術調查官、特邀檢察官助理等輔助辦案制度,完善技術事實查明機制。

結 語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知識產權檢察工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度融入國家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深入落實《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知識產權檢察工作的意見》,突出“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聚焦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聚焦服務文化強國建設,聚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深化推進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提升知識產權檢察辦案質效,完善知識產權檢察工作機制,深化與相關部門協同配合,積極開展“檢察護企”“檢護民生”等專項行動,常態化開展懲治知識產權惡意訴訟專項監督工作,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

知識產權檢察大事記

(2021—2023年)

2020年11月,最高檢組建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以下簡稱“知產辦”)。12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重慶、四川、海南等9個省(市)開展知識產權檢察職能集中統一履行試點,拉開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序幕。

2021年2月,最高檢以檢察機關依法保護知識產權為主題發布第二十六批指導性案例5件。

2021年2月,最高檢制發《人民檢察院開展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權利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工作方案》,進一步加強對知識產權權利人合法權益的保護。

2021年8月,最高檢明確知產辦綜合履行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職能。

2021年9月,最高檢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召開全國知識產權檢察職能集中統一履行試點工作推進會,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駛入快車道。

2021至2023年,最高檢共發布6批50件知識產權檢察保護典型案例,會同相關部門聯合掛牌督辦7批共300余件重大侵權盜版案件。

2022年3月,最高檢出臺《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知識產權檢察工作的意見》,明確知識產權檢察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具體舉措。

2022年3月,最高檢建立知識產權基層辦案聯系點制度,設立首批34個辦案聯系點,后增加至80個,以點帶面加強指導。

2022年3月,最高檢會同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出臺《關于保護種業知識產權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營造種業振興良好環境的指導意見》,加強種業安全保護,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2022年4月,最高檢與國家知識產權局會簽《關于強化知識產權協同保護的意見》,提出17條舉措,深化執法司法協作。

2022年6月,經最高檢抗訴的蒙娜麗莎商標爭議行政糾紛訴訟監督案獲再審改判。該案是最高檢知產辦成立以來,首例提起抗訴并成功改判的知識產權行政訴訟監督案件。

2022年7月,最高檢印發《全國檢察機關開展依法懲治知識產權惡意訴訟專項監督工作實施方案》,加大對知識產權惡意訴訟懲治力度。

2022年9月,最高檢會同中央宣傳部、最高法、公安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等聯合舉辦首期知識產權案件辦理同堂培訓專題研修班,共同繪就知識產權保護“同心圓”。

2022年10月,四川省成都市檢察機關推出的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雙報制”經驗,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第一批典型案例。

2022年11月,最高檢會同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門共同發布《關于加強知識產權鑒定工作銜接的意見》,完善知識產權鑒定工作體系。

2023年1月,最高檢組建全國知識產權檢察人才庫,首批90名成員入選,著力打造復合型人才團隊和人才梯隊。

2023年3月,最高檢印發《檢察機關案件質量主要評價指標》,增設“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適用率”評價指標,持續深化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

2023年4月,最高檢制定《人民檢察院辦理知識產權案件工作指引》,為高質效檢察辦案提供具體指引。

2023年7月,最高檢會同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門聯合表揚2022年度知識產權保護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檢察系統25個集體、50名個人受到表揚。

2023年9月,最高檢以知識產權檢察綜合保護為主題發布第四十八批指導性案例4件。

2023年10月,廣東省深圳市檢察機關以知識產權刑事合規指引推動電子產品翻新產業優化升級的工作經驗,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第二批典型案例。

2023年12月,經最高檢抗訴的“媽咪雞蛋仔”商標申請駁回復審行政糾紛訴訟監督案獲再審改判。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

本文來源: http://www.rumin8raps.com/news/202404/xwif_49765.html

 
打賞
 
更多>同類知識產權資訊
0相關評論

知識產權推薦服務
知識產權推薦圖文
知識產權推薦資訊
知識產權點擊排行
ISO體系認證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蜀ICP備07504973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州市| 上犹县| 伊吾县| 黔东| 武义县| 邯郸市| 广宁县| 尼玛县| 永春县| 新龙县| 海兴县| 平昌县| 开鲁县| 五台县| 武川县| 河津市| 迭部县| 常宁市| 南汇区| 临江市| 大荔县| 福建省| 鹤岗市| 望城县| 湄潭县| 长治市| 钦州市| 申扎县| 法库县| 临江市| 柳林县| 含山县| 呼玛县| 永和县| 苏尼特右旗| 抚松县| 彭水| 大关县| 北海市| 乳山市| 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