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在2024年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國家知識產權局繼續在廣州設置4·26知識產權系列宣傳活動分會場,廣州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門舉辦“2024知識產權宣傳周啟動暨廣州知識產權成果展示”專題活動,現場發布了“2023年廣州知識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據悉,典型案例由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市公安局、市人民檢察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廣州海關、黃埔海關、廣州仲裁委、越秀區、白云區及海珠區等單位報送,涵蓋專利、商標、地理標志、著作權、反不正當競爭等領域,涉及民事、刑事和行政執法的知識產權案例。
1、“今日頭條”訴“今日油條”案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審理的北京抖某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等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通過對馳名商標跨類保護范圍的影響因素、商標淡化構成的認定標準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審理,明確指出對于馳名商標的特殊保護,應當基于利益平衡原則合理劃定保護界限,既要防止對自由表達、適度模仿的過度限制,更要避免對市場自由和公平競爭空間的隨意擠壓。
案情:
北京抖某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主張其持有的
、
等注冊商標在“計算機軟件”等商品服務上構成馳名商標,起訴河南某某油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等在售賣油條等食品中使用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
標識侵害其商標權及構成不正當競爭,請求判令被告停止侵權、消除影響并賠償經濟損失200萬元。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一審認定各被告不構成商標侵權,亦不構成不正當競爭,判決駁回北京抖某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北京抖某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后又主動撤回上訴,一審判決生效。
點評:
本案裁判結果準確把握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與防止權利濫用限制競爭之間的利益平衡,對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產生了積極影響,對于如何理解商標侵權與自由競爭的法律界限、明確了合理借鑒與市場混淆的區別、鼓勵商業創新和保障競爭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廣州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侵犯“阿強”注冊商標專用權案
廣州市天河區市場監管局查處、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司法確認的侵犯“阿強”注冊商標專用權案,體現了“行政處罰+行政調解+司法確認”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有效破解知識產權維權“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等難題。通過司法確認賦予協議強制執行力,有效減少訴累和節約司法資源,實現知識產權糾紛快速解決。
案情:
廣州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于2018年11月至2022年2月期間,在其經營的餐飲店鋪招牌上突出使用“阿強酸菜魚”文字標識,在該餐飲店的菜品宣傳板、菜單上使用“阿強酸菜魚”的文字標識,并對外提供餐飲服務,侵犯了“阿強”注冊商標專用權。
2022年12月9日,廣州市天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當事人作出罰款3萬元的行政處罰,并就侵權賠償數額進行行政調解,經調解雙方當事人達成合意并簽署《行政調解協議書》,協議書約定侵權人向權利人賠償20萬元。2023年1月6日,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書》對《行政調解協議書》予以司法確認。
點評:
廣州市天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首創將行政處罰的“剛性”、行政調解的“柔性”和司法確認“強執性”相結合,以案建制。本案是全國首宗通過“行政處罰+行政調解+司法確認”辦理的商標侵權案件,其經驗做法在2023年5月入選廣東知識產權基層改革創新舉措,向全省推廣。
3、侵犯“益禾堂”注冊商標標識案
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侵犯“益禾堂”注冊商標標識案既涉及知識產權保護和食品安全,又涉及民營企業生存發展,在辦理過程中綜合考量,進行全鏈條打擊,確保既能實現對商標所有人及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同時根據案情對案件適用企業合規制度,防止因辦案導致民營企業生產經營風險,引發新的社會矛盾。
案情:
侵犯“益禾堂”注冊商標標識案是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檢察院近年辦理的較大規模的涉馳名商標知識產權類刑事案件,11名被告人實施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假冒“益禾堂”商標標識的塑杯、吸管、封口膜等商品的行為,繳獲貨物高達200萬余件。2022年至2023年期間,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檢察院以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先后對10余名被告人提起公訴,均已獲有罪判決,其中2家涉案公司適用企業合規制度已整改完畢。
點評:
涉及食品行業知識產權案件,不僅侵害商標所有人的權益,也危及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該專案的辦理,通過打擊假冒注冊商標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保護食品安全,同時也從保護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角度出發,積極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幫助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實現長效合規經營,促進市場良性發展。
4、“增城荔枝”“增城掛綠”地理標志保護行政公益訴訟案
廣州市增城區人民檢察院發揮檢察公益訴訟協同治理作用,促進相關職能部門依法履職形成保護合力,針對生產企業和銷售商戶違規或錯誤使用地理標志“增城荔枝”“增城掛綠”的行為進行治理。
案情:
2023年5月,廣州市增城區人民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多家網絡銷售商戶存在違規使用“增城荔枝”“增城掛綠”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等情況。
案件辦理中,檢察機關前往農產品批發市場、水果連鎖店、大型商超等地開展問卷調查,了解轄區群眾地理標志保護認識情況;同時就案件召開公開聽證會,聽證員一致同意檢察機關向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書,加強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保護。聽證會后,檢察機關當場公開宣告送達檢察建議書。
收到檢察建議書后,職能部門立即對涉案商家進行檢查,促使一批違規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商家落實整改。同時開展“清源”地理標志保護專項行動,合力整治規范轄區地理標志市場,合計出動檢查人員242人次,摸排各類線下市場31個,摸排檢查主體623個。
點評:
地理標志屬于知識產權保護內容,檢察機關積極履行公益訴訟職能,在維護知識產權權利人和不特定消費者合法利益的同時,為提升區域品牌公信力,促進區域經濟有序發展提供了助力。該案的辦理也為檢察機關開展知識產權綜合履職保護提供了有益的司法實踐。
5、廣州某公司大規模侵犯著作權人信息網絡傳播權案
本案是我市公安機關、版權管理部門、文廣旅版權執法部門共同參與查處的新型侵犯著作權典型案例。該案傳銷式侵權形式新穎,組織分工嚴密,涉案侵權作品數量巨大,嫌疑人反偵查意識強手段多,偵查打擊難度高。該案的成功查辦有力震懾了教育培訓領域侵權盜版違法行為,切實維護了維護出版物管理秩序和互聯網經濟秩序。
案情:
廣州某公司以營利為目的,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他人作品,侵犯北京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口述作品930部、中國A出版社出版文字作品123部、中國B出版社出版文字作品412部。該行為涉嫌犯罪,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依法將該案件移交廣州市公安局刑事立案查處。經全力協作,該案成功告破,抓獲犯罪嫌疑人6名,刑事拘留3人,繳獲教輔類、法律類、金融類、醫學類、財務類等侵權電子圖書、視頻作品超過100萬部,累計涉案金額超過500萬,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上千萬。
點評:
網絡著作權侵權案件的證據多為電子數據證據,具有高科技性、易改變性特點,是“行刑銜接”證據轉化的難題所在。在本案的辦理過程中,執法人員堅持以證據為核心,在案件定性、證據收集、法律適用等方面從嚴把握,積極開展了大量的調查取證工作,獲取了大量扎實的證據。案件移交廣州市公安局后,經辦人員繼續積極在電子數據取證、數據分析等專業技術方面提供協助,為案件的偵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和廣州市公安局相互協同配合確保了實現證據轉化的有序銜接。
6、英國A公司訴深圳B公司、惠州C公司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
對于重大涉外案件,要自覺克服自我矮化的道德劣勢影響,堅持依法對境內和域外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本案裁判注重辨析法理,充分論證,為解決國際知識產權爭端貢獻中國智慧。
案情:
A公司從英國國防部受讓名稱“表面涂層”、專利號ZL98807945.3號的發明專利。其認為B公司、C公司制備的手機外殼侵犯了該專利。應其申請,2018年3月,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執法人員至B公司進行調查,取得勘驗照片57張、視頻15段,抽樣取證單體樣品和手機支架擺放制具,并將上述物品委托檢測。華南理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對“支架表面涂層”出具“表面元素分析”“紅外光譜圖”檢測報告;廣州分析測試中心對單體出具“紅外鑒別”“核磁共振1H”“核磁共振19F”“核磁共振 13C”“GC/MS分析”檢測報告。2019年3月,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至C公司進行現場勘驗。A公司另公證購買“小辣椒A1”手機八臺、“NOMI”手機十臺和單體“丙烯酸1H,1H,2H,2H-九氟己酯 (含穩定劑TBC)”兩瓶,將部分手機后蓋切割處理后及上述單體均寄交相關機構檢測,相關機構均出具了檢測報告。據上述證據,A公司訴至法院,請求確認B公司、C公司侵犯了其專利權,并判令賠償經濟損失及維權費用7894206元。
經過審理,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認為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沒有落入涉案專利的保護范圍,于2021年6月30日判決駁回A公司全部訴訟請求。2023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準許 A公司撤回上訴,一審判決生效。
點評:
本案涉及復雜的新材料技術方案專利侵權問題,為查明案件事實,行政執法和司法審判階段對A公司調查取證的訴求予以為充分保障,分別進行了調查勘驗、證據保全,實現行政執法與司法保護的有機銜接。有效發揮技術調查官和專家作用,對案涉證據的指標參數認真甄別、去偽存真,以關鍵可靠的數據查明技術事實,為準確適用法律打下堅實基礎。
7、廣州某化妝品公司關于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糾紛案
白云區市場監管局處理“XX瓶子”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糾紛,以行政調解方式結案。后申請人認為兩被申請人沒有依約履行和解協議內容,故依據協議中的仲裁條款向廣州仲裁委提起仲裁。該案開創性的打通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調處與仲裁對接綠色通道,通過在調解協議中加入仲裁條款的方式將后續爭議引入仲裁解決,有效降低當事人的維權難度和成本。
案情:
2021年9月,廣州某化妝品公司請求處理白云區內兩家化妝品公司外觀專利侵權糾紛,三方在白云區市場監管局的主持下調解成功,并于2021年10月11日簽署調解協議。調解協議中加入仲裁條款,被請求人如違反調解協議,請求人可向廣州仲裁委申請仲裁。
協議簽署后,申請人認為兩被申請人沒有依約履行和解協議內容,其生產和經銷的侵權產品一直都在銷售,構成違約和二次侵權,故向廣州仲裁委提起仲裁,要求兩被申請人停止侵權,并支付協議中約定的賠償金100萬元等。仲裁庭經過審理,認定兩被申請人確實存在銷售、許諾銷售侵權產品的行為,故依據調解協議約定支持了申請人的仲裁請求。
點評:
該案是全市首宗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調解后引入仲裁的成功案例。該案的順利辦結打通了知識產權侵權糾紛行政調解與仲裁銜接通道,充分發揮兩種機制的優勢,實現1+1大于2的協同效果,具有標志性意義,為后續“行政調解+仲裁”案件提供了指引和模板。
8、廣州市海珠區某公司侵犯“任天堂”著作權案
廣州市海珠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辦理的廣州市海珠區某公司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故意為他人提供主要用于避開技術措施的裝置并損害公共利益案,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公眾保護著作權的意識,引導更多群眾自覺遠離和抵制侵權產品和避開著作權人技術措施的裝置設備。
案情:
2023年8月,廣州市海珠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查獲廣州市海珠區某公司出售RCM Loader裝置和RCM Clip裝置,經調查取證和司法鑒定確認,以上裝置內置硬件破解模塊可破壞Switch官方操作系統的正版游戲核驗保護機制。
廣州市海珠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責令該公司停止侵權行為并給予行政處罰:警告,沒收裝置RCM Loader裝置316個、RCM Clip裝置150個,沒收違法所得12751元,罰款50000元。
點評:
本案件展現出一種新型避開技術措施裝置的侵犯著作權的手段,反映出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侵權手段更加隱蔽、方式更加多樣,不僅對執法人員的執法能力和執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醒知識產權權利人要以積極態度投入到預防、打擊侵權的活動中,為查處發生在特定專業技術領域的違法提供專業知識及技能方面的協助。
9、黃埔海關在海運渠道查獲出口侵權潤滑油及包裝貼紙等汽配案
黃埔海關查獲出口侵權潤滑油及包裝貼紙等汽配案,彰顯海關聚焦民生安全,通過實施風險商品監控,強化跨部門執法合作,有效提升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質效。
案情:
深圳市某貿易公司以一般貿易方式向黃埔海關申報出口潤滑油及摩托車配件等貨物一批。經海關查驗發現,該批貨物中有36000瓶潤滑油和38750套包裝貼紙使用了“羽翼HONDA圖形”商標;有2000套包裝貼紙使用了“Shell”商標;有5000個摩托車配件使用了“SUZUKI”商標。
經黃埔海關調查,認定該批貨物屬于侵權貨物,并依法作出行政處罰。該關按照“行刑”銜接機制將案件移交送廣州市公安局黃埔區分局立案偵查。
點評:
假冒偽劣汽配安全隱患無窮,車毀人亡事故時有發生,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威脅。海關開展“龍騰行動2023”,堅決打擊進出口侵權貨物違法行為,有效制止侵權貨物流入國內外市場,體現了海關維護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保護企業知識產權,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決心和行動力。
10、廣州海關查處侵犯華為公司注冊商標專用權系列案
廣州海關在跨境電商渠道查辦的出口侵權華為手機系列案,彰顯了海關護航國內自主品牌企業創新發展的執行力。海關借助大數據開展風險分析,連續精準攔截出口侵權手機,凈化了網絡市場環境,維護了“中國制造”的國際形象。
案情:
2023年10月,廣州某有限公司以跨境電商方式向海關申報出口一批貨物至馬來西亞。廣州海關所屬南沙海關經布控查驗,發現該批貨物中有未申報的標有“HUAWEI”商標的手機2304臺。經聯系確權,知識產權權利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認為該批貨物為侵犯其已在海關總署備案的商標專用權的產品,向海關提出書面扣留申請并提供相應擔保。該關針對查獲信息進一步開展分析防控,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專家智慧”,運用“非侵入式查驗”科技手段對侵權高發企業精準畫像實施重點攔截,同年11月再次精準攔截3批出口侵犯 “HUAWEI”商標專用權的手機。該4批涉嫌侵權手機共計4200余臺,貨物總價值高達人民幣100多萬元。
點評:
該系列案是廣州海關強化風險防控,嚴厲打擊跨境電商渠道侵權違法行為,支持國內自主品牌企業創新發展的典型案例。近年來,隨著新業態的發展,跨境電商渠道已逐步成為海關執法重點。該系列案中廣州海關充分發揮知識產權邊境保護職能,借助科技手段加強風險防控,精準攔截多批出口侵權“山寨手機”,有力打擊跨境電商渠道進出口侵權行為,依法維護自主品牌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積極營造公平有序的口岸營商環境,維護了“中國制造”的國際形象。
(原標題:廣州發布2023年知識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