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我國制造業發展的現實背景出發,結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分析了質量體系的供給特性。針對我國制造業發展過程中環境資源承載的外在壓力和攀登全球價值鏈高端的現實需求,從數字化質量體系升級,加快建設符合發展要求的質量認證工具,推進高水平質量體系知識供給三方面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
在我國,質量體系是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保障,廣泛應用于制造業各個領域。在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發展的背景下,研究質量體系的變遷及發展,賦能質量體系演進,對服務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戰略實施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和戰略意義。
一、我國制造業的發展現狀和質量管理實踐背景
1.1 我國制造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制造業發展的整體水平取得了重大進展,發展體系日趨完備。2021年9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進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在介紹我國工業發展成就時表述,我國在工業領域建立健全了41個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的工業體系,在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40%以上產品的產量世界第一,競爭力顯著增強,光伏、新能源汽車、家電、智能手機、消費級無人機等重點產業躋身世界前列,通信設備、工程機械、高鐵等一大批高端品牌走向世界[1]。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堅實基礎,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柱,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我國制造業的直接表現是體量大,從2012年到202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由20.9萬億元增長到31.3萬億元,其中制造業增加值由16.98萬億元增長到26.6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占我國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81.24%增長至2020年的84.98%,占全球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22.5%增長至2020年的近30%,其發展的主要特征表現為:在國內,增加值占比在已經處于較高比重的基礎上繼續攀升,8年間增長比重已經上升了33.3%,進一步增強了全球供給影響力。
因此,分析我國制造業發展的整體質量水平,結合我國制造業發展的現實需求,研究質量體系的適應模式,是提高我國制造質量水平,助力我國制造業技術更新升級的重要舉措,為我國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提供技術支撐。
1.2 我國制造業質量體系運行現實基礎
制造業發展需要質量體系直接支撐,需要形成完整的質量要素系統供給,配合相應制造業門類發展[2]。質量體系具有技術、技能、管理高度融合的專業屬性,對應其技術發展要求:一是來源于具體制造業產業技術水平,以機械裝備制造為例,包括材料力學特性、裝備加工精度、工藝實現條件等,這些特性來自于行業自身技術發展的動態呈現;二是來源于通用質量技術基礎的變化發展,包括檢驗標準中具體質量特性變化,檢驗技術的可實現、管理體系及合格評定的適應發展等,兩者的動態匹配形成了服務制造業的質量體系支撐動態均衡點。
二、質量體系賦能制造業的實踐基礎
2.1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保友好型社會的約束要求
我國制造業發展規模巨大,背后的現實是資源能源大量消耗。在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經濟總量擴張是經濟起飛的必要條件,在工業體系尚不完備的歷史條件下,吸引海外投資和項目引進,帶來資金、技術以及先進管理,結合我國當時的資源和勞動力供給所具備的優勢,實現了工業的持續發展,我國GDP也因此持續提升。但是,工業化的實現具有雙面性,一方面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另一方面帶來資源能源消耗,而消耗水平及方式由科技質量發展現狀決定,包括污染物防治工藝、污染物處理質量水平等。按照庫茲列茨倒U曲線的發展規律:在工業化過程中,伴隨著國內生產總值增加,環境污染程度將呈現上升趨勢;當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一定條件后,環境污染程度需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以實現高質量發展。
但是,目前我國制造業總量增長導致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增加,在排放結構中,廢水、廢氣、固廢、二氧化碳等排放比重偏高,不合理排放結構嚴重影響了資源環境承載,增加了溫室效應,各類污染事件時有發生,資源集約使用和環境生態化是制造業可持續發展必須考慮的現實問題。質量體系的有效實施能為推進制造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質量管理基礎,提高資源能源使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3],應按照環境管理體系標準要求,以生命周期視角為指引,從產品設計、產品實現、產品檢驗、產品使用、產品退出全流程建立環境管理的運行方案,識別各階段環境因素,落實治理的全生命周期控制,夯實微觀主體的環境質量控制責任,在發展中綜合應用環保技術和環境管理方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2.2 我國制造業發展攀登全球價值鏈上游的質量需求
我國具有較高的供給鏈供給質量,完備的工業門類體系,在如今全球大多數經濟體受到影響甚至衰退的境況下,制造業依然持續增長。目前,我國制造業的外在需求仍然依靠產量擴張占據發展的主導地位,一旦外部需求結構發生變化,供給結構不能適應需求變化,供給側結構性障礙就會影響產業體系運行,因此,建立高質量的供給體系,通過質量體系賦能演進,在產品鏈發展結構上向全球價值鏈兩端延伸,能有效提升供給質量水平,把握供給質量彈性,推動供給引導需求,實現動態均衡。
全球價值鏈包括研發、設計、加工制造、銷售及品牌。一般而言,研發、設計、銷售及品牌是價值鏈高端環節,可獲取產品的主要價值,加工制造是價值鏈的低端環節,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多,而價值獲取少。攀登全球價值鏈上游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長期以來,我國處于全球價值鏈底端,在新發展時期,我國必須在保持既有制造業優勢的前提下夯實質量基礎,建立符合發展要求的質量技術體系,不斷拓展質量的內涵和外延。在研發階段,建立質量技術基礎示范,搶占質量標準制定主導地位;在品牌營銷階段,樹立質量品牌效應[4]。在我國制造業現有的產出構成中,有相當比例的工業品是國外品牌在華代工品,但質量技術標準制定、品牌質量效應等高端環節始終被國外公司占據,不改變這種局面,我國制造業發展受制于人的風險就會始終存在。因此,加強質量需求分析與研究,配合形成有效的質量體系供給,是賦能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三、質量體系賦能我國制造業的現實路徑
黨中央高度重視制造業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對于制造業發展而言,必須加快建設符合階段發展要求的質量體系。
3.1 推進質量體系數字化建設
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向深入,制造業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日趨提升,一批高端制造業產品以高質量品牌效應走向世界,中國高鐵、核電裝備等高端產品陸續推出,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下,服務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穩步邁進。一個復雜的高端制造業產品,其背后需要圍繞產品實現實施產業鏈協作供給,復雜系統的有效運轉與實施,數字化建設是重要手段。在實踐中,數字化實施能提高效率,提升精度水平,推進圍繞產品實現的各相關方要素合理產生系統關聯,統籌推進供給質量一體化,助力制造業質量標準高端化,為我國制造業提供質量供給支撐。
3.2 加快建設質量認證體系有效供給
質量認證是質量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關聯了標準檢測、計量檢測、檢驗檢測等質量基礎設施。在我國市場上銷售相關產品,需要按照法律法規要求獲得對應的認證;我國的產品對外出口,需要獲得相應國家或地區的認證,認證是產品或者服務進入國外市場的通行證。認證的持續實施,能確認產品或者服務持續合規有效供給的能力或者水平。
質量認證建設的有效推進,應結合制造業行業建設需求,關鍵在于以制造業龍頭產業發展的現實質量需求為導向,以點帶面,聯系對應制造業產業鏈發展,圍繞建設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發揮質量技術的創新效能[5]。落到具體實踐,在管理體系認證實施中,應研究細分行業的發展要求,保證質量體系的實施是“常新的”[6],結合ISO針對管理體系標準的換版要求,迭代實施對應的制造業產業門類質量體系更新升級,另外,根據我國制造業發展現狀,合理組合應用各種質量認證工具,提高制造質量和管理效率;在產品認證中,結合制造業現實發展水平,以重大科技專項實施為契機,掌握技術質量標準制定的主導權,認證認可方案實施的主動權,并通過一定形式向國際組織傳遞,助力形成國際范本,在服務全球質量事業發展中,提升我國制造業發展水平,促使認證的結論和效能最大限度地向外傳遞,為我國產品的高質量發展提供質量認證保障。
3.3 推進高水平質量體系知識供給
質量體系知識供給具有鮮明的技術、技能、管理融合屬性,關聯質量基礎知識建立和具體行業專業技術知識確立。從質量基礎知識建立角度,涵蓋計量基準確立、質量特性篩選、管理過程策劃與運行,以及合格評定實施;從具體行業專業技術知識層面,質量體系的知識要素還需緊密關聯對應行業發展實際,如機械裝備制造過程、最新工藝實現、最有效加工裝配條件等,質量體系的知識供給需要整合兩方面的知識要素,融合技術、技能、標準和實現手段。
3.4 加強質量技術工作知識能力建設
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推進技術+技能+管理的人才隊伍建設是實現高水平質量知識體系供給的重要舉措[7],懂技術、精技能、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能有效結合質量體系建設各環節要素,有力催生高質量技術條件和制造業產業發展相融合,服務我國制造業在動態的產業升級中實現高質量水平。
四、結論
制造業發展必須以創新驅動為導向,注重數字化引領,以質量認證為代表賦能質量體系演進,在服務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不斷提升我國的質量體系供給水平。
[參考文獻]
[1]“推進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聞發布會[C].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21.
[2] 唐曉芬,鄧績,金升龍. 質量鏈理論與運行模式研究[J]. 中國質量,2005(9):15-19.
[3] 白睿. 基于產品實現視角探討綠色產品認證的實施效能[J]. 中國認證認可,2023(5):7-10.
[4] 馬永飛. 全球價值鏈重構背景下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研究[J]. 國際貿易,2021(2):47-54.
[5] 吳竹南,胡成林,倪超. 基于質量鏈的風電整機制造企業質量管理[J]. 中國質量,2018(1):109-112.
[6] 白睿. 認證知識效應價值形成過程研究[J]. 質量與認證, 2022(10):43-45.
[7] 何禎,路璐. 制造企業質量管理要素及競爭力分析[J]. 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1):24-29.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