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超透鏡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十大顛覆性技術”。隨后,各國科技領域對超透鏡的關注進一步加深,快速從理論研究轉向技術開發和成果落地。令科研界驚喜的是,在傳統光學發展一百多年后,超透鏡的技術突破或將給光學領域的發展帶來了深刻變革。
目前,超透鏡作為一項新興技術,由于技術發展時間短和產品量產上的限制,還未在實際中得到廣泛應用。不過,在超透鏡步入產業化初級階段的當下,不少具有超透鏡領域核心技術的企業正在加快腳步促進超透鏡的產品落地和量產交付,以占取市場先機,近期,就有市場給出了反應。據悉,國內主流的超透鏡廠商“metaLenX邁塔蘭斯”完成了億元A輪戰略融資,用于開展超透鏡產品量產交付及市場拓展,這也為中國超透鏡領域的產業化發展釋放了新的信號。
數億元融資的背后,“超透鏡”引市場投資熱
整體而言,傳統鏡頭存在體積大、鏡面凸、成像生硬等缺陷,超透鏡作為一種二維平面透鏡,具有成像更好、鏡片更薄、重量更小、成本更低等優點。盡管全球超透鏡在實際場景應用上還屬于一種邊緣的光學技術,但其在光學領域的種種優勢已經引起市場關注。
量產,是一項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落地應用的重要標志。當下,超透鏡正處于從實驗室到規模化量產探索的初期,邁塔蘭斯則抓住了自身技術優勢,成為目前少數可以實現超透鏡量產的企業,并快速接觸市場推動商業化。
邁塔蘭斯在2020年成立,主要專注于平面超透鏡設計、制造及其應用系統開發。近期邁塔蘭斯完成的億元A輪戰略融資,投資方包括海邦投資、錦富資本、深高新投、天堂硅谷、國聯新創,同時老股東云時資本、匯芯投資繼續加碼[1],融資資金主要用于超透鏡產品落地的量產交付、市場拓展及下一代產品的技術研發和工藝開發。
至今,邁塔蘭斯已經實現了三輪融資。據邁塔蘭斯的聯合創始人譚鳳澤向IPRDaily介紹,從技術研發到產品落地和融入市場,邁塔蘭斯獲得投資青睞主要得益于強有力的專利布局、底層技術研發的突破創新以及產品的落地迅速。
“成立以來,我們一直根據技術開發進行知識產權布局,并兼顧防守型、進攻型專利的申請,現在形成了完善的專利布局體系。”據譚鳳澤介紹,一直以來,邁塔蘭斯堅持對超透鏡底層技術的研發,并對相關技術進行布局。目前邁塔蘭斯已進行了400多項專利申請,獲授權的專利達200多項。
在技術的差異化優勢方面,邁塔蘭斯認為超透鏡最大的市場應該在寬譜光學應用場景,如手機主攝、車載鏡頭等。面對廣大的寬譜市場,邁塔蘭斯提出了突破該應用場景的技術解決方案,即“折超混合系統”(折射透鏡和超透鏡的混合系統),該系統提供功能更強大和多樣性的鏡頭,可實現超透鏡代替傳統鏡頭在所有的寬譜場景上的應用。
技術和知識產權的支撐下,邁塔蘭斯建立起豐富的產品線。其中,應用于智能家居、3D傳感、激光雷達 、以及光通信等領域的超透鏡產品已實現初步量產 ,并且達到了市場準入標準,這也是本次邁塔蘭斯融資進行市場對接的重要原因。同時,基于超透鏡的應用和發展趨勢,邁塔蘭斯還從底層技術設計、工藝驗證等方面出發進行可見光場景產品的開發,以期早日實現可見光場景產品的量產應用。
以IP為鏡,窺破企業未來發展的玄機
知識產權之于企業,既是一種強大的防護工具,也是展示實力、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方式。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知識產權的質量、布局等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尤為重要。
超透鏡是偏向底層技術的開發,因此要在產業浪潮中占領優勢,對底層技術的知識產權布局勢在必行。“專利是我們整個公司商業化的基礎,對底層技術的持續布局為我們整個商業化的擴張帶來更多可能性。”譚鳳澤表示,邁塔蘭斯一直有著很強的專利保護意識和敏感度,當研發部門實現新技術的原理性突破后,知識產權部門將第一時間響應,進行知識產權保護。據悉,邁塔蘭斯的主要目標是推動超透鏡產業化,因此其不斷強化對底層技術的IP布局和專利保護,也會為未來的商業化競爭抵御更多風險。
相較于成立初期“廣撒網”式的專利布局,目前邁塔蘭斯更多聚焦于高質量專利的申請。據譚鳳澤介紹,由于研發人員的增多,團隊更有精力和實力去進行超透鏡底層技術的優化和開發,從而保障專利申請數量的穩定產出和高質量專利的研發。同時,在量產的關鍵階段,邁塔蘭斯現階段逐漸加強面向產品端的專利申請,為產品的上市做好前期專利儲備。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中也始終堅持讓專利先行,及時進行PCT等國際專利的申請。
在技術密集型產業中,企業間的IP糾紛層出疊現,談及業內未來可能存在的專利訴訟,譚鳳澤認為這不算是一件“壞事”,因為這恰恰說明行業的相應技術已經得到了實際應用和市場認可。“我們有信心,未來若發生訴訟,我們會是偏強勢或是比較有優勢的一方。”他表示,系統的IP布局和保護給邁塔蘭斯在面臨各種行業的挑戰中帶來了底氣。
對于大多數初創企業而言,由于資源、人才的不足,在成立初期建立起較為知識產權體系具有一定的難度,在這一點上邁塔蘭斯“巧借外力”的做法給更多企業提供了參考和借鑒的經驗。在IPRDaily去年與邁塔蘭斯的第一次對話時就曾得知,其與北京集慧智佳知識產權管理咨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形成了“企業+知識產權公司”共同研發、共同布局的工作模式。雙方經過長期合作對彼此具備深刻的了解與默契,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共同制定不同的知識產權戰略,增強現階段競爭力并抵御未來風險。
當然,初創企業也需要逐步完善企業內部的知識產權團隊。作為超透鏡領域的企業,邁塔蘭斯表示知識產權隊伍的完善更需要由物理、光學專業背景和知識產權、法律背景的人才。據了解,目前邁塔蘭斯的員工總數為60余人,產品和研發崗占公司總人數的80%,預計到年底將公司擴大至百人規模。
國際舞臺,誰能成為超透鏡產業化先鋒?
超透鏡的研究有望突破光學領域發展現有的局限性,將在未來極大改變人們“看見”世界的方式。盡早確立產業的信心、市場的認知、自身的發展定位,將使企業在行業發展中領先一步。“傳統鏡頭已經經歷了上百年的發展,產業變革的拐點即將到來,我們認為光學的未來是一個平面光學的時代,超透鏡的體積、重量、成本、功能等優勢將會在各種應用場景大放異彩,而且還不是曇花一現。”譚鳳澤介紹,目前國內的超透鏡廠商各自發揮所長,共推超透鏡技術的落地應用,也將有力促進中國超透鏡產業化。
如今,全球正處在超透鏡量產的關鍵階段,面對廣大的應用市場,近年來,蘋果、三星、意法半導體、LG等全球科技龍頭開始了對超透鏡的布局。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今年4月提到,蘋果的智能眼鏡Apple Glasses最早將于2026年或2027年推出,該眼鏡還將采用超透鏡技術。近日,日媒 Mynavi News報道,佳能在2023年佳能博覽會上展示了其對超透鏡技術的支持。國內的超透鏡企業也在產業化進程中找到了各自的側重點,主要涉及的賽道包括超透鏡模組、硬件和算法等方面,而邁塔蘭斯則一直專注于鏡頭的量產,目前其已成為為數不多的可提供超透鏡鏡頭量產的企業。
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國內的初創企業與國際布局超透鏡的大型科技企業相比各有優劣勢。初創企業在新技術的響應和超透鏡場景的調整上更占優勢,同時國內科技大廠也亟需新技術來打造差異性的競爭優勢,這對于初創企業開展商業化帶來了更多機遇。不過另一方面,超透鏡的產業化在技術開發落地、代工廠建設、客戶對接等各個環節都需要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在這一點上,業內大廠則更占上風。
在產業即將爆發的重要節點上,邁塔蘭斯還根據行業現狀制定了長短期目標。譚鳳澤介紹,邁塔蘭斯在短期一兩年內的目標,主要是根據客戶需求加快產品交付。長期來看,邁塔蘭斯計劃在未來自建產線、研發IDM等,將超透鏡的核心工藝和設備、流程把控在自己手里,成為下一代光學鏡頭的主要供應商,進一步增強邁塔蘭斯的國際競爭力。
不過要面臨的一個挑戰是,目前全球范圍內還未有能夠做超透鏡量產交付的產線,這就意味著,邁塔蘭斯的產線建設沒有任何可參照物,只能按照交付標準進行設備的更改、調試和優化。譚鳳澤也坦言,邁塔蘭斯整體團隊也沒有產線建設和管控的經驗,需要一步一步去探索,這注定將是“從零到一”的事情。不過另一方面,國內企業若能搶先自主建起超透鏡的產線,中國的超透鏡產業未來也將在國際上掌握重要的優勢地位。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或許自建產線對于超透鏡企業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邁塔蘭斯已經為實現這個目標進行了充足準備。一方面,邁塔蘭斯通過技術創新、融資等方式來推動其產品落地和市場化進程;另一方面,其針對在半導體產線建設、設備管理、量產交付等方面有經驗人才來擴充團隊力量,為超透鏡產線的建設筑基。
當下或許可以預測,超透鏡技術的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具有巨大的潛力,然而這項潛力巨大的嶄新技術未來將在哪個應用場景大規模爆發,目前仍無法精準預料。在廣闊的國際舞臺中,只有掌握核心技術和率先實現大規模產品量產的企業,才能占領市場先機。在超透鏡領域,全球企業幾乎在開端出發,中國企業正在抓住這次科技風暴的機會,未來,誰將引領超透鏡的深刻變革,值得期待。
注釋:
[1]36氪.「邁塔蘭斯」獲億元戰略融資,超透鏡即將量產交付.
https://36kr.com/p/2466953500137344?f=rss
(原標題:IP與市場共舞,億元投資注入超透鏡技術)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