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知識產權工作提升到了國家戰略和全局高度。陜西省委、省政府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解放思想、積極作為,聚焦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提高知識產權創造能力,提升知識產權運用效能,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優化知識產權服務質量,全方位推進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截至2023年6月底,全省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25萬件,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 24.9%;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23.40件,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4.66 件;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34621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8.756件;全省有效商標持有量74.53萬件。地理標志商標158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88個。2018年以來,我省獲中國專利獎金獎6項、銀獎6項、優秀獎71項。2013年以來,評選陜西省專利獎一等獎 60項、二等獎77項、優秀獎86項。
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陜西省知識產權事業實現了工作定位由主動融入到戰略核心的歷史性轉變,管理體系由分工負責向綜合管理的歷史性重構,深化改革由立梁架柱到積厚成勢的歷史性跨越,發展理念由數量追趕到質效提升的歷史性轉變,發展基礎由不斷鞏固到支撐引領的歷史性提升的真實寫照。
加強知識產權頂層設計
筑牢高質量發展基石
做好頂層設計,全面建設知識產權強省是陜西省知識產權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召開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知識產權領導小組會以及專題會議,貫徹落實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研究部署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工作。2022年,省委、省政府領導先后就知識產權工作作出批示76次,對知識產權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今年3月,省委主要領導專門就知識產權工作作了批示,對全省知識產權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對加強知識產權強省建設提出明確要求。2019年將省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由原來的26家增加到31家,同時承擔知識產權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工作職能,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的工作體系更加完善,全省知識產權頂層設計全面加強。2017年,省政府與國家知識產權局以“發揮好知識產權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陜西支撐型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為主題開展新一輪高層次合作會商,省政府出臺《關于建設知識產權強省的實施意見》,陜西知識產權強省建設開啟。2020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陜西省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若干措施》,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2021年,經省政府審定,印發《陜西省“十四五”知識產權發展規劃》,成為我省首部涵蓋專利、商標、版權、植物新品種等各類知識產權的專項規劃。2022年,省委、省政府印發《陜西省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綱要(2021—2035年)》,知識產權強省建設邁上新征程。《陜西省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陜西省專利條例》列入2023年省人大審議項目,知識產權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良好的政策環境使知識產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加牢固,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工作體系基本建立。2020年,在全國率先并連續四年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督查檢查,知識產權保護屬地責任和部門職責不斷夯實。2022年,省政府將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示范市、示范縣、示范園區和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以及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示范企業納入全省示范創建體系。西安市、寶雞市眉縣、咸陽市高新區等2市5縣3園區分別獲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城市、縣域及園區。富平縣、漢中市、眉縣獲批建設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省政府批準開展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示范市、縣、園區,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和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創建工作。現有省級知識產權示范、試點縣33個。西安市、安康市鎮坪縣、寶雞市鳳翔高新區等19個市、縣、園區獲批建設省級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現有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13家、優勢企業90家,示范高校1所、試點高校5所,全國版權示范單位13家、示范園區(基地)2家。省級知識產權示范、優勢企業分別達到50家和119家。
創新源泉活水涌流
知識產權量質齊升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知識產權創造既是全社會創新實踐成果的重要體現,也是提升知識產權全鏈條質量的重要前提。近年來,省知識產權局通過實施高價值專利培育工程,持續強化質量導向,優化創造結構,知識產權各領域創造質量和水平都取得了顯著提升。
在全省布局建設省級專利導航基地22家,其中5家獲批建設首批國家級專利導航服務基地,圍繞24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完成發布產業專利導航報告,建設27家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支持產業鏈上龍頭企業實施56項高價值專利培育項目,夯實高價值專利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
支持建設“秦創原專利申請前評估公共服務平臺”,形成全流程專利申請前評估工作體系,完成專利申請前評估4587件。
開展高校科技成果知識產權規范管理試點工作,“專利申請前評估機制”等3個典型案例被教育部在全國推廣。
面向全國連續兩年舉辦秦創原高價值專利大賽,促進高價值專利在秦創原落地實施。
“通過強化專利布局,創新主體培育,狠抓專利申請質量,強化質量導向、支撐創新發展,有效激發了知識產權的創造潛能,為知識產權事業注入了源頭活水,知識產權創造實現量質齊升。”陜西省知識產權局主要領導說。
促進知識產權轉化
激發實體經濟活力
實體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經濟強。近年來,省知識產權局牢牢把握知識產權支撐實體經濟這個著力點,圍繞構建完善陜西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產業、區域特色產業上集中發力,堅持項目帶動、示范引領、平臺支撐一體推進,全省知識產權運用工作日益成為陜西省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成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支撐和掌握發展主動權的關鍵,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21年,我省作為西部唯一省份獲批國家首批專利轉化專項計劃,獲中央財政支持資金1億元。專利轉化專項計劃實施以來,高校、科研院所專利許可、轉讓1萬余次,中小企業受讓專利7000余次,有效促進雙鏈融合。承擔國家知識產權局首批專利開放許可試點工作,發布專利開放許可信息1022項,達成專利開放許可合同128項。同時,省知識產權局迅速響應省委、省政府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重大部署,先后制定實施《知識產權支持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十項措施》《深化實施知識產權支持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發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從培育一個品牌、推進兩項工作、建設三個中心、強化四項服務切入,全鏈條、全方位支持秦創原“孵化器”“加速器”“促進器”建設,打造良好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
2020年,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連續三年組織實施62個地理標志運用促進項目,累計投入專項資金1766萬元,助力鄉村振興。獲批開展首批地理標志專用核準試點工作,截至目前獲得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資格經營主體數量達到761家,2022年度總產值超過175億元。建成全國首家省級地理標志產品檢驗檢測中心。眉縣獼猴桃、紫陽富硒茶等11個產品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互認清單。富平柿餅、漢中仙毫等11個項目入選國家地理標志運用促進重點指導名錄,入選數量居全國首位。
我省還先后爭取國家知識產權局在陜布局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西安)試點平臺、陜西航空航天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首批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西安市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陜西版權貿易與保護平臺, 2022年實現版權運營收入2.38億元,運營平臺載體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此外,我省作為全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起步最早的省份之一。近年來,省知識產權局不斷優化結構、完善機制,持續加強部門協同、深化政銀合作、拓寬融資渠道、放大普惠效應,持續加大知識產權金融賦能作用,使得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規模快速增長。三年來,實現專利權質押登記合同2469件,質押貸款116.40億元,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創新主體的杠桿作用持續放大。
打造多元共治體系
開創知識產權保護新局面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的最大激勵。創新發展,保護先行。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始終是我省大幅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成效的重要發力點。
加快構建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格局,與西北五省區、黃河流域九省區建立跨區域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機制,與公檢法司、海關及市場監管等部門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跨部門保護協作機制。健全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與省法院、省檢察院共同建立知識產權技術調查官隊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專業技術支撐。制定我省知識產權對外轉讓辦法,設立“一帶一路”涉外知識產權維權西安分中心。加強行業自律,成立陜西省商標協會和陜西省專利代理師協會。
加快培育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在全國率先開展省級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制定全國首個國內大型體育賽事知識產權保護規定——《陜西省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知識產權保護規定》,充分展示了陜西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形象。出臺《知識產權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措施(2023—2025年)》,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2022年中央知識產權保護檢查考核中,我省步入優秀行列。
省法院著力構建“三力三全三高”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2022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7771件,審結6833件。省檢察院發布《陜西省人民檢察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知識產權檢察保護的實施意見》,設立全國首個省級知識產權檢察部,11個市級院、94個縣(區)院設立專門知識產權檢察辦案組,強化檢察機關知識產權保護職能。省公安廳嚴厲打擊知識產權犯罪,實現了打擊知識產權領域犯罪數量質量雙提升,2022年,共偵辦犯罪案件606起,涉案價值7.16億元。
在多部門協作保護知識產權的同時,省知識產權局不斷提升知識產權行政保護效能。2022年我省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為國家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示范建設試點省份,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開展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規范化建設試點。近三年,全省共受理專利侵權糾紛907件,結案902件,結案率超過99%。全省文化、市場監管、知識產權、海關等部門持續組織開展“劍網”“清濁”“鐵拳”“藍天”“龍騰”等專項行動,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震懾力度。2020年,國家級西安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成運行,2023年7月,國家級陜西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現場驗收,開展重點產業專利快速預審、快速維權等工作,全省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加強宣傳培訓
優化知識產權人文環境
以文化人,潤物無聲。近年來,省知識產權局積極構建新穎多元的知識產權文化傳播矩陣,營造開放積極的知識產權人才發展環境,打造融合互鑒的知識產權對外合作交流品牌,在全社會形成了更為廣泛深厚的知識產權文化自覺,為知識產權強省建設提供了堅強有力的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
支持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等高校不斷加強知識產權學科專業建設,擴大知識產權碩士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培養規模。支持西安外國語大學建設“一帶一路”知識產權語言服務人才培養中心,加強知識產權涉外專業人才培養。2021年至2023年,省知識產權局連續三年聯合省委組織部舉辦全省黨政領導干部知識產權專題培訓班、知識產權強企專題培訓,有力提升齊抓共管的思想共識。“陜西省知識產權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被列入省政府表彰項目,充分發揮激勵示范作用。
2022年,省政府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同主辦第六屆絲綢之路博覽會“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論壇,持續深化對外知識產權交流合作。2019年起,組織策劃“地理標志三秦行”活動,為地理標志推動產業強農富民營造良好輿論氛圍。連續19年發布《陜西省知識產權保護狀況》,全省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公平競爭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如今,共建高質量現代化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已經成為全省上下的廣泛共識。”陜西省知識產權局主要領導說,“下一步,我們將深入推進知識產權領域深層次改革,加快提升全省知識產權工作法治化水平,加快構建完善嚴、大、快、同知識產權保護格局,大力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質量,加快知識產權轉化運用,以推動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動力,全面推進西部示范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作出更大貢獻。”(賀承光)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