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孫燕姿”“翻唱”的各種經典曲目成為網友津津樂道的話題。據了解,在B站與“AI孫燕姿”相關的視頻已經有了上千條,翻唱周杰倫的《發如雪》播放量已經達到了122萬,南拳媽媽的《下雨天》達116萬,且每天以數十首新作的速度更新,大家耳熟能詳的《一直很安靜》《歲月神偷》《紅豆》等歌曲在“AI孫燕姿”的演繹下別有風味。
網友評價
本人未曾開口,輕而易舉地“占據”華語樂壇半壁江山。與此相關,“AI出來后第一個失業的是孫燕姿”的話題也被推上了熱搜,進而有關AI歌手的話題引發了巨大的關注。
業內認為
AI歌手對于音樂創作確有輔助作用,但也存在諸如歌曲版權、歌手的人格權等問題。AI歌手只是豐富拓展了娛樂業的展示方式,畢竟歌手還是都有著自己的獨特風格和情感魅力,這是無可替代的。AI不管如何發展和成熟,還是要以人為本,尊重人倫和商業規則。AI歌手的技術門檻并不高,本質上是AIGC技術產生的新花樣。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梁正表示,AI歌手基本上是用開源的生成式語音訓練模型,集納一些語音素材進行訓練形成的。
正如網絡熱門的話題指向,我們就以“AI孫燕姿”是否侵權,所唱的歌曲是否存在侵犯版權、不正當競爭等知識產權問題為例來做一下分析評議。梳理一下“孫燕姿AI聲音”產出歌曲引發爭議的具體行為大致過程脈絡,首先需要①搜集孫燕姿聲音、提取目標音色,然后②借助軟件技術、模型和語音訓練形成以孫燕姿為聲音來源辨識對象的AI聲音,合成的孫燕姿AI聲音要素穩定后,就可以③轉換、組合成各種音色、曲風的歌曲演繹,而AI聲音歌曲的產出可能還會經過④歌曲作品的創編、制作、發行、傳播。
行為拆解
那么,在以上行為活動中我們來拆解其中可能涉及的侵權或法律爭議:
1
一方面,由于孫燕姿作為歌手明星藝人,其通過歌曲傳播和公眾場合發言、演唱而表達的聲音較易獲得,且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本身是中立的,所以在通常情形下,獲取孫燕姿音色和借助開源技術、模型形成孫燕姿AI聲音,可能并不涉及違法或侵權的法律評價。
但并非代表獲取和合成就可以隨心所欲,若在行為過程中存有非法利用、擅用他人作品、竊用技術、侵害禁止性權利的,涉及侵害他人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相關作品版權、專利權、商業秘密等,也會面臨侵權法律后果的承擔。原因在于非法的數據信息,是不能用做AI底層數據庫資料的。比如是使用他人未公開的商業秘密、閉源的軟件程序、個人型態和習慣的畫像、爬蟲等,都涉及違法,可能面臨侵權糾紛、行政管理規制和刑法處罰。
2
另一方面,在孫燕姿AI聲音被合成、訓練、轉換、組合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具體情形分析行為可能引發的侵權風險:
一是,可能因為未征求被孫燕姿AI聲音演繹的歌曲的詞、曲作者、歌曲發行人等主體的授權同意,而涉及侵害版權和其他知識產權。即使是出于研究、學習目的進行的使用,也應當表明出處和作者。如果商用還涉及賠償經濟損失。
二是,可能會因為不符合孫燕姿本人意愿和個性表達意志,譬如AI聲音被合成演繹為孫燕姿本人不認可的歌曲、過分修改調整或任意組合音色、降低孫燕姿社會評價的某些轉換,未尊重孫燕姿的聲音署名等行為,可能就會觸犯《民法典》的規定,涉嫌侵害孫燕姿本人的聲音權、肖像權、姓名權、名譽權等人身權。
3
再一方面,孫燕姿作為歌手在演藝事業中已經凝結了巨大的商業價值。從辨識度上看,因孫燕姿AI音與本人的音色同源于一人,一般聽眾在沒有被提醒的情形下很難辨認區分出本人與AI聲音。AI音形成的歌曲被編創、錄制、發行和傳播,并借此謀取商業利益的行為直接略去、跨越了合法授權許可人、演藝經營者在制作、發行、宣傳活動中的高成本,攫取孫燕姿演唱歌曲的影響力,是有違商業道德的,會侵害孫燕姿合作的唱片公司、藝人經紀公司、歌曲制作發行單位等經營者的權益,并破壞公平競爭,涉嫌構成不正當競爭。
如何避免侵權
【科技改變了生活,但生活不要被連累,如何避免侵權】
1
一是,作為“AI搬運工”的愛好者或商家,都要注意合法取得數據源。通過去除伴奏、雜音、音效提取原始聲音素材和音色數據時,應確保有合法來源,對于權利方有特別聲明的資源要謹慎使用,并保留合法合規取得的證據。
2
二是,作為平臺方等經營者,可以設置出關于敏感內容、風險未經證明內容的證明提供機制和適當的過濾機制。與相關權利方對使用和收益進行約定,并在傳播過程中應顯著提醒哪些部分系AI生成的內容,并對于該部分的使用和傳播做出風險提示,以充分披露用戶風險,保護平臺方不承擔連帶責任。畢竟AI生成的內容涉及自然人本人的人格,還涉及他人的作品、他人的技術、他人的智慧產權、他人未公開的秘密信息,應注意使用和商業經營的合法和合理。
3
三、作為地球公民,都應當提升認知,人類社會以人為本。技術、人工智能僅發揮工具作用的說辭并不能為人的行為做開脫,使用AI創作和運營仍應遵循律法原理、版權法規、人倫和道德標準,不破壞基本的公序良俗和法律原則,避免將AI產物置于非法或不道德的用途。
結語
現階段的共識是,AI是改善生活品質、提升生產效率的工具,飽含人格、情感,需要用心、用愛、用倫理來支撐的工作不能被AI取代。與此同時,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時,對其引用的數據、信息和使用的其他工具、技術、作品的來源以及底層數據信息如何合法合規被使用的原理與邏輯,確有必要分析清楚以免法律爭議。
(原標題:“AI孫燕姿”爆火,是否存在侵權問題?)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