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IPR Daily海外事業部IPR Daily Global團隊主辦的《知產人物IP PEOPLE》英文國際期刊順利創刊(國際刊號ISSN:2790-7538),正式在海外出版發布。《知產人物IP PEOPLE》是全球范圍內專注于知識產權人物記錄的英文國際期刊,旨在記錄全球創新事業的發展、科技與產業進步中知識產權人物的事跡、思考與動向,為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提供更豐富與更寬廣的視角。
IPR Daily依托IPR Daily Global海外30萬用戶及百余位海外知識產權觀察員,全方位覆蓋眾多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精英,關注那些影響中國和世界的創新事業和知識產權領域的人與團隊,發掘業內深度話題與熱點關注,傳遞前沿、高端的觀點與研究,向世界傳播中國的知識產權聲音,并為讀者呈現全球科技和知識產權大事中的人物。通過解讀企業的知識產權與創新智慧,揭示創新成功的秘訣,講述知識產權人物背后的故事,記錄為知識產權做出貢獻的人物。
《IP PEOPLE》 Issue1 / Issue2 封面
本篇文章從《IP PEOPLE》以往的訪談中,將與“知識產權行業的未來發展”相關的問答做成集錦,看看這些知識產權行業的智囊團對相關問題做出了怎樣的解答,希望為讀者們提供一些思路。
《IP PEOPLE》:十六年的知識產權工作,讓您對知識產權工作有了怎樣不同的認識?對未來的知識產權行業又有怎樣的展望?
陳易華:知識產權的定義是基于創造成果和工商標記依法產生的權利的統稱。從知識產權的定義可以看出,知識產權是基于創造成果和工商標記專有的權利和利益,簡單來說就是“專”和“利”。知識產權應該分開來看,專和利,最終要落到利上。知識產權不是為了研發創新和品牌而生,而是為了市場和產業鏈而生。
另外,研發創新和品牌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表現形式是產品和產品品牌,另一種表現形式是專利和商標。其實,專利是產品的影子,商標是產品品牌的影子。基于企業積極搭建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知識產權風險管理體系和大量積累的知識產權籌碼,還非常有必要將知識產權轉化為商品進行知識產權資本化運作,最大程度地發揮企業知識產權的價值。例如知識產權資產評估、知識產權許可、知識產權轉讓、知識產權訴訟(壟斷市場、阻止上市、收取知識產權權利金等)、以知識產權為基礎的合作、專利策略聯盟(如閃聯等)、專利標準化(如5G等)和知識產權資產化(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知識產權入股、有形資產附帶知識產權作價出售等)等。
對未來知識產權行業的展望,就是期望越來越多的知識產權從業人員能夠從后端站到企業競爭的最前線,能夠結合企業經營策略、技術研發、市場和產業鏈為企業帶來知識產權風險控制、市場壟斷、增值經營和競爭超越等核心價值,共同繁榮知識產權行業,這也是知識產權從業人員在價值定位上的又一次升級。
摘自:
《IP PEOPLE》:從畢業后就一直從事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今年已經是第15個年頭,您有后悔過選擇這個行業嗎?您覺得知識產權工作的最大價值是什么?
駱穎:從來沒有后悔過,相反還認為自己進入這個行業是無比幸運的。
首先知識產權工作很符合自己的喜好和個性。自己本身是很喜歡新鮮事物、喜歡接受挑戰的。這個行業恰好能夠接觸到很多的新技術、新挑戰。其次,工作中能夠讓自己時刻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知識產權行業是個專業為王的行業,能夠促使自己不斷學習以精進自己的專業能力,才能保證能夠面對瞬息萬變的工作內容。同時,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企業在世界舞臺上嶄露頭角,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對于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日漸提升,這也給我們知識產權從業者帶來了機會和挑戰,也有更多的機會實現價值。
從事企業知識產權工作最大的價值就是用專業和細致保護每個創新,為企業的運營保駕護航、沖鋒陷陣,為社會的創新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摘自:
《IP PEOPLE》:您曾在半導體、通訊及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光伏等行業從事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十余年,在不同的行業和階段中您對知識產權工作的認知是否有區別?
馬駿:要說區別肯定是有的。從半導體、通訊到新能源汽車,然后再到目前我所在的光伏領域,單從產業鏈產品形態上來講,我認為是一個由點到面的過程:半導體材料、芯片集成到通訊和智能設備中,目前新能源汽車也都需要這些芯片和智能設備,客觀來講新能源汽車本身就是一臺具有第三空間屬性的移動智能設備;而光伏產品和系統在新型能源物聯網架構下,也需要這些設備的支持與嵌入,并由此輻射至基于能源物聯網架構的各行各業中。因此,從產品層面來講,區別可謂顯而易見。同時我們可以看到,由于行業間的互相浸潤,彼此之間又存在一定的交叉與融合。
再看到對知識產權工作的認知,整體來講我認為也沒有太大的差異。細分從PEST(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綜合分析角度,則略有不同:半導體和通訊放在一起講,因為這個行業的知識產權競爭特征趨同也很明顯,“戰火”發起時間相對比較早,基本特點為以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技術壟斷輻射的全球化競爭,再到中國企業的不斷崛起、占領市場份額,但核心技術依然匱乏,研發門檻也較高,因其輻射面廣,社會貢獻和需求巨大,可謂兵家必爭之地。新能源汽車和光伏其實也是類似的,只不過是最近幾年才開始,新能源汽車整體在知識產權層面的競爭性沒有半導體、通訊行業強,也沒有光伏行業強。光伏和半導體、通訊一樣,其競爭不僅僅是在技術和法律層面,更帶有地緣政治的沖突。新能源汽車整體的知識產權競爭敏感度還不高,與其甲方地位和風險對沖、產業整合有比較大的關聯。從技術儲備角度相比其他行業也有更大的空間,未來隨著產業鏈的不斷浸潤與融合,這些技術儲備加之市場競爭的日漸激烈,知識產權將會發揮出其至關重要的作用。
摘自:
《IP PEOPLE》:接觸知識產權工作近十年,從您豐富的工作經歷下多視角的觀察來看,您覺得知識產權行業這些年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未來又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呢?
熊士昌:最大的變化就是,我們從注重形式轉移到注重內涵。比如,以前只注重各種數據,催生了中國最大的專利申請量,也帶來了質量較低、非正常申請等負面問題。現在我們更多地強調高價值專利,這對我們知識產權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這才是正途,才能發揮知識產權利國利民的作用。
另外,申請人的知識產權意識得到了較大的提升,這一點從知產從業者的人員規模和收入情況的變化就可以看出。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組建知產部門,積極地進行知產布局與維權,這無疑是有利于知產事業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說,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在這樣的支持與發展力度下,我認為未來中國知識產權制度會更加完善,人們更加重視創新并更加尊重知識產權,會有更多高質量的知識產權產生。基于這些高質量的知識產權,我們將獲得更多在世界的話語權。
摘自:對話2021U40上榜者熊士昌:走創新之路,與時代同行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