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2022年科技創新計劃項目申報的通知
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導住房和城鄉建設科技創新方向,進一步提升行業創新能力,根據《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科技創新計劃項目管理辦法》,組織開展2022年科技創新計劃項目申報工作?,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類型和重點
科技項目申報分軟科學研究、科研開發(含工程技術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產品開發等)和國際科技合作等3類。申報內容應聚焦支撐引領住房和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科技需求,突出理論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機制創新等。
(一)軟科學研究類項目
重點研究與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業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以解決實際問題、能為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促進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創新的戰略性、前瞻性和政策性問題,主要包括城鄉建設管理、建筑業轉型發展、房地產和住房保障,住宅品質提升、城市綜合治理、建筑減碳和碳達峰及碳中和等方面研究。
(二)科研開發類項目
重點圍繞住房城鄉建設科技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技術領域,主要包括工程質量安全、抗震減災、建筑品質提升、既有建筑改造、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新型建造方式、新型建筑工業化、海綿城市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城鄉基礎設施運行與維護、城鄉基礎設施更新提升、城市污水處理和黑臭水體治理、城鄉垃圾分類處理和資源化綜合利用、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城市綜合執法網格化和精細化管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歷史建筑保護利用、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及信息化技術等。
(三)國際科技合作類項目
主要包括在本省的相關企事業單位、大專院校、科研機構與國際同行開展住房城鄉建設相關方面的科技合作項目,重點在技術和標準等方面的研究及能力建設、綜合示范等。申報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的,不再重復申報其他類型項目。
二、申報資格
(一)申報單位應為獨立法人單位,且具有較強的研究開發實力和組織協調能力,鼓勵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跨地區、跨行業等方式聯合申報。申報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要有與國外合作機構的合作協議,且協議雙方應為獨立法人。
(二)申報單位應在所申報的項目領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礎和科研實力,不得掛名申報。項目負責人原則上應為項目主體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實際主持研究人員,并在項目結題前在職。
三、申報程序和要求
(一)組織推薦單位。各地級以上市住房城鄉建設、城管、市政、園林、環衛、水務等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推薦本地區有關單位申報科技項目;廳指導行業學(協)會可推薦本行業有關單位申報科技項目;省屬企業、部屬和省屬高校、中央駐粵單位負責組織本系統項目申報工作。各推薦單位要認真做好項目遴選和審核把關,突出重點,優中選優,注重質量,并對所推薦項目的真實性等負責。
(二)申報要求。申報單位應擁有相關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承諾申報材料內容真實、不含涉及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的內容。項目實施期一般不超過2年,特別重大且需要時間較長的項目,可適當延長,但不超過3年。項目研發經費由申報單位自籌。
(三)申報方式。項目申報通過省建設科技項目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管理系統,網址:http://113.108.219.36:8181/)進行。項目申報單位登錄管理系統注冊、填報項目信息。
(四)申報時間。管理系統受理項目申報時間自2022年9月30日至10月31日止。各推薦單位請于2022年11月5日前(以寄出日郵戳為準)報推薦函及相關申報材料。
成立13年來,致力于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省市工程中心認定、省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省市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省市重點實驗室認定、新型研發機構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專利軟著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化融合貫標認證、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創新創業大賽、專利獎、科學技術獎、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科技部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