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進一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貫徹落實科技部《關于新時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國科發區〔2019〕268 號)和《科技部辦公廳關于營造更好環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的通知》(國科辦區〔2022〕2 號)部署要求,營造更好環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簡稱“科技型中小企業十條”)。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國家決策部署及省、市工作要求,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為主線,推動科技、金融、財稅等政策落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從優化資助模式、完善政策措施、集聚高端人才、優化創新創業基礎條件、培育壯大企業集群等方面,形成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的制度體系,引導人才、資本、項目、平臺等創新要素向科技型中小企業聚集,加快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數量和質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幅提升中小企業研發能力,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二、工作目標
到2026年,形成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創新的制度體系,打造科技企業成長階段全覆蓋梯次培育服務體系,營造全社會支持中小企業研發的環境氛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達到30000家以上,“四科”標準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達到2000家(即每個科技企業要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產品、科技人員占比大于60%、以高價值知識產權為代表的科技成果超過5項、研發投入強度高于6%)。
三、重點任務
(一)優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的資助模式。
1.優化市科技計劃支持企業研發的機制。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主動承擔國家研發計劃項目,對未獲立項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進行“擇優支持”,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成果在穗落地產業化進行“接續支持”。同等條件下,重點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申報和承擔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在市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中,單
獨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設立相關子方向,精準支持具備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承擔市科技任務,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幅提升中小企業研發能力。探索實施“揭榜掛帥”“賽馬”等項目形成機制,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發展模式。在更大范圍探索實施“以賽代評”“以投代評” 等市場化項目遴選機制,辦好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廣州賽區)、中國創新挑戰賽(廣東·廣州)等系列賽事,充分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券的支持力度,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優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打造“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硬科技企業—獨角獸企業—上市高新技術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加快培育一批研發能力強、技術水平高、科技人才密集、能夠形成核心技術產品等“四科”特征明顯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2.進一步完善政府基金體系支持研發的機制。建立市、區政府基金協調聯動機制,以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廣州賽區)、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入庫企業、市科技計劃項目等為依托,建立政府基金與科技項目的對接機制,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優化廣州科技創新母基金績效評價制度,將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作為重要績效考核指標。在廣州科技創新母基金中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子基金,適當放寬杠桿比例限制,放寬或者不設定對單個子基金的財政資金出資規模上限,并探索建立返投與讓利掛鉤機制。對投資我市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股權投資機構,按照實際到賬投資額的15%給予每年最高不超過 500 萬元的獎勵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區設立天使投資基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力度。
(二)落實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的政策措施。
3.推進科技企業研發政策應享盡享。按照應落盡落原則,進一步推動簡化企業普惠性優惠政策兌現程序,進一步落實好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技術開發及技術轉讓增值稅免稅、技術轉讓企業所得稅減免、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征等政策,全面落實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 100%的優惠政策,充分激發企業技術創新活力。簡化優化企業普惠性優惠政策兌現程序,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大幅減少企業申領補助填報信息,有條件的徹底免去企業申報環節實行“免申即享”。市區聯動進一步加強涉企政策宣傳工作,充分發揮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等核心載體作用,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政策解讀、培訓服務和評價輔導,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應評盡評。
4.完善金融資本支持企業創新機制。參與實施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層分類”火炬行動,探索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積分評價指標體系,分層分類為優質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精準滴灌服務。搭建科技型中小企業路演中心,常態化開展企業精準融資對接活動。打造廣州市科技金融數字平臺,繼續推動廣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運行,建立完善的資金池合作銀行績效考核評價機制,聯動科技金融工作站、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等主體,搭建企業與銀行、投資機構之間的對接橋梁,開展“債權+股權”的科技金融精準對接、科技信貸直通車、行長面對面、融資并購對接會以及相關創新創業活動等服務,引導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進一步降低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升級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為不同發展階段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公共服務、金融服務等,支持形成與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等證券交易機構的協同機制,拓展企業融資渠道。
(三)提升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的人才服務。
5.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集聚高端人才。優化實施“廣聚英才”人才工程,同等條件下,重點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中的人才(團隊)申請市級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團隊)。探索完善校企、院企科研人員“雙聘”或“旋轉門”機制。探索市場評價人才機制,對市場認可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人才及團隊,在項目支持、政府投資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將科技型中小企業高端研發人才納入相應的職稱序列。
6.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引進國際人才。落實大灣區境外高端人才個稅補貼政策,支持外籍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享受國民待遇。鼓勵支持有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聘請國外高水平專家。優化科技型中小企業外國高端人才來華工作許可等程序,推動完善家屬簽證、子女入學等服務。支持企業聘請的外國專家承擔各類外國專家項目。鼓勵在企業工作并取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外籍科學家領銜承擔市科技計劃項目。
(四)優化支持科技創新創業的基礎條件。
7.夯實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根基。進一步優化“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等創新創業載體,為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注入研發理念和創新文化基因,推廣“投資+孵化”模式,提升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載體效能。將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情況納入科技企業孵化載體的考核范疇,推動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培育力度。加大科技企業孵化器等載體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力度,支持鼓勵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設一批專業化眾創空間。深化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鼓勵國有創業服務載體改革釋放活力。
8.強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評價導向。開展廣州市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百強榜單評選活動,每年精準評選出一批研發能力強、成長性高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四科”標桿企業,對其進行表彰、宣傳并給予科技金融精準對接服務。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調查制度,加強企業研發能力監測和統計分析,為制定完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政策提供支撐與服務。
(五)引導全社會力量培育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集群。
9.推動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應評盡評。把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作為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長期基礎性工作,依托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等科技型企業集聚區進行重點政策解讀,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參加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工作。鼓勵符合中小企業條件的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在庫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入庫申報企業、孵化器在孵科技企業等參加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工作。
10.構建專業服務體系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量質齊升。充分發揮專業科技服務支持企業發展的積極作用,由各區科技主管部門推薦,在全市范圍內征集一批具備一定規模、經營規范、服務能力強的專業科技服務機構,并對機構給予工作經費支持。為企業提供創新體系建設、政策咨詢、研發費用歸集、人力資源、知識產權、產學研合作等全鏈條創新服務,引導各類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幫助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參評入庫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四科”標準科技型中小企業。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任務落實。各區科技主管部門要始終堅持黨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領導,將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擺在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要位置,制定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評價工作目標,明確責任分工,實時掌握工作進度,定期報送工作進展情況,引導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應評盡評”,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二)加強宣傳和培訓工作。各區科技主管部門要加強科技型中小企業優惠政策及培育政策的宣傳,擴大政策的到達率和知曉度。強化科技型中小企業宣傳報道,提高我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及其產品的知名度,大力弘揚企業家創業家精神,宣傳創新創業事跡,營造良好氛圍。
(三)加強工作監督。加強市區聯動,將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及發展質量監測指標納入各區創新驅動重點工作指標體系,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定期通報制度。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