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深圳專精特新的龍頭都有什么
11月30日,國泰君安2022年資本市場云端年會進入第2天的議程。在下午舉行的“資本市場推動下的科技產業進步”分論壇上,來自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傳媒、計算機、通信、機械、電子等多個行業的首席分析師共聚圓桌,分享觀點,展望元宇宙、云計算等科技產業的發展趨勢。
元宇宙將成為全新生態
元宇宙是近兩個月資本市場熱議的焦點。在昨日主題為“下個十年,AIoT大時代”的圓桌討論中,國泰君安傳媒首席分析師陳筱發表最新研究觀點,其中就有對元宇宙發展前景的描繪。
陳筱表示,隨著騰訊、字節跳動、meta(原Facebook)、NVIDIA等科技巨頭發力構建新一代網絡技術,元宇宙已近在眼前。通過復盤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歷程,可以推測元宇宙或由VR/AR終端開啟,由虛擬文娛應用走向繁榮。“在這個過程的初期,隨著硬件設備普及,以虛擬人物、VR游戲為代表的內容或將成為元宇宙的先導。” 陳筱判斷。
除了元宇宙外,陳筱還提示了線下文體領域的復蘇前景。在她看來,2022年將舉行冬奧會,且國內疫情防控態勢持續向好,體育產業、線下娛樂有望持續恢復,相關機遇值得關注。
整體來看,在新一代網絡技術或加速臨近及“Z世代”成為重要消費群體的背景下,陳筱建議關注以下投資主線:
一是元宇宙有望成為基于下一代網絡技術搭建的全新生態,在產業鏈技術、運營和IP方面具備先發優勢的公司或直接受益;二是隨著“Z世代”成為重要的消費群體,潮玩等新消費有望迎來持續高速增長;三是政策推動、冬奧將近,體育產業或成為新的投資機會;四是隨著疫情防控持續向好,線下文娛逐步迎來復蘇,以劇本殺、室內游樂場等為代表的新型線下可選娛樂消費形態或迎來加速發展期。
云計算是未來十年技術主線
作為新基建的重要方向之一,云計算近年來在我國有著持續深入和廣泛的應用。昨日的圓桌討論上,國泰君安計算機首席分析師李沐華、國泰君安通信首席分析師王彥龍均提到了云產業的發展機遇。
李沐華明確表示,云計算是將未來10年的技術主線。“經過10年的發展,我國基礎設施IaaS層已經非常完善,后續SaaS層即將迎來爆發。”李沐華強調,“我們看到美國的發展可謂如火如荼,預計未來3到5年時間,中國也會跟上。”
王彥龍認為,國內流量景氣周期對應云下游資本開支景氣周期,也對應著云產業上游所面對的行業增速。當前處于云產業下一輪景氣周期的蟄伏期,云產業板塊、標的至少有3個發展變化:一是云高景氣周期存在且即將到來,二是云景氣周期有望大大延長,三是云產業標的受益路徑明晰。
在王彥龍看來,交換機、光模塊及器件、芯片、數據中心板塊有望迎來新一輪成長周期。
“過去幾年我國在通信網絡側有了長足的發展,這也是現在其應用側爆發的最主要基礎。同時,在政府、運營商及其他產業的強力推動下,行業規模上一個量級,整體成本迭代就會加快,原來有需求但礙于性價比問題的場景紛紛不再猶豫,就會出現需求多點開花的情況。”王彥龍說。
在“專精特新”中掘金
近年來,“專精特新”已成為檢驗企業硬科技成色的重要標準,特別是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日益完善,越來越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持續走進投資者視野。昨日,國泰君安機械首席分析師黃琨發表觀點,主題便是“聚焦能源革命和硬核科技景氣賽道,在‘專精特新’中掘金”。
黃琨表示,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核電等新能源賽道和以半導體為代表的硬核科技明年依然是景氣度最高的行業,這將拉動相關的專用設備新接訂單大幅向上。長期看,專用設備板塊內的優質公司仍然是未來較好的投資選擇。
“國內高端裝備制造業目前都陸續跨過了技術瓶頸門檻,國內具備成本優勢、規模優勢和工程師紅利優勢,未來在全球競爭中都處于有利地位。”在黃琨看來,部分以前不為人知的細分行業存在很多隱形龍頭,沿著“專精特新”這個路徑能夠挖掘到中小市值公司的投資機會。
對于電子板塊的投資前景,國泰君安電子資深分析師舒迪主要看中了汽車電子領域的發展機遇。
“今年電子板塊最大的變化是,需求端從智能手機時代轉向AIoT的時代。AIoT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別去理解跟蹤,一類是最大的單一大市場——汽車電子,這是一個整體市場規模可能超過手機的單一市場;另一類是長尾市場,包括智能家居、可穿戴、智能安防等領域,這一類的特點是產品形態豐富、分散,但總量規模也很大。” 舒迪表示。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