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產業鏈做好扶持“專精特新”發展
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今年各方面政策取向和力度,各地區各部門切實承擔穩定宏觀經濟責任,中小企業對發展環境信心不斷恢復。1月份,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9.4.環比上升0.2點,連續3個月回升。
“我們也要看到,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依舊嚴峻復雜,中小企業仍面臨市場需求不足、成本上升、應收賬款回款難等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將會同有關地區和部門繼續精準服務中小企業,鼓勵大企業開放技術、市場、標準、人才等創新資源,圍繞產業鏈做好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文章。
服務效能不斷優化
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普惠精準的服務是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們通過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網絡協同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帶動,集聚服務資源,不斷健全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副局長王巖琴介紹。
在北京,涵蓋市、區和專業服務機構的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已經搭建。“300多家專業服務商,在信息咨詢、技術支持、創業輔導、市場開拓等8個方面,為中小企業提供1000余款服務產品。”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王磊告訴記者,去年累計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月”等活動1500余場,服務中小企業100多萬家次。
在江蘇,“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巡診活動有序開展。“我們組織專家進企業,幫助他們找準管理上存在的不足,有效解決企業運營問題。”江蘇省中小企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明豐介紹,2020年至2021年,全省問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90多家,深度診斷企業86家。
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提升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要形成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為大企業注入活力的融通發展格局。“要在‘創客中國’等創新創業大賽中,圍繞大中小企業融通,舉辦產業鏈協同創新賽,推動解決一批產品技術難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說。
據介紹,“創客北京2021”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專門組織行業龍頭企業賽道賽,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充分發揮華為鯤鵬、京東方、百度等11家大企業產業鏈“鏈主”作用,發布30個產業鏈協同創新方向,共吸引全國2000多家中小企業參賽。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副院長孫文凱看來,“鏈主”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和創新聯動,有利于增強中小企業“專精特新”能力,厚植制造業競爭優勢,“下一步,各地應繼續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與大企業建立合作,為龍頭企業、大項目、大工程協作配套產業鏈提供配套產品和服務,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北京亦莊國際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唐雪峰認為,應繪制龍頭企業供應鏈“地圖”,向中小企業開放,在某些細分領域逐步使用中小企業優質產品替代。“政府應發揮好引導作用,建立高效的大中小企業供需對接平臺,讓大企業充分了解中小企業的產品性能和技術實力”。
加大研發創新投入
“在獲得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證后,我們在研發投入、人才引進、技術改造等方面享受到許多優惠。”揚州東升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旭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已經獲批總額達900萬元的補貼,更有信心加大研發投入。
同樣具備創新底氣的還有北京瑞萊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在一些前沿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項目的申報中,政府會對‘專精特新’企業給予政策傾斜,知識產權申報通道、稅收優惠等政策扶持,幫助我們更好開展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公司CEO田天說。
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是一項長期系統性工作,如何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孫文凱建議,各地應以資金扶持方式,支持中小企業建立技術創新中心,加大研發投入;針對典型應用場景,引導數字化服務商面向中小企業開發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應加大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度,聯合高校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實現人才與企業需求相一致。唐雪峰認為,還應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提高侵權成本。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科技部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