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開展2022年安徽省旅游服務質量標桿單位遴選活動的通知
為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質量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持續推進全省文化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繼續聯合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2022年安徽省旅游服務質量標桿單位遴選活動”(以下簡稱2022年標桿單位遴選)。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方式、名額及特別說明
(一)申報方式:本次遴選活動繼續采取文化和旅游企事業單位自愿申報,各市文化和旅游、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聯合推薦的方式。
(二)申報范圍:省內符合申報條件的A級旅游景區、公共文化場館、研學旅行基地、旅游星級飯店、旅行社、等級民宿和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商務廳、省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合認定的“皖美好味道·百縣名小吃”特色美食體驗店等均可向所在地縣(區)級文化和旅游部門提出申請,由所在地市級文化和旅游、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聯合審核,加蓋兩部門公章后向省文化和旅游廳推薦,并將申報材料等報送至省文化和旅游廳。
(三)申報名額:合肥和黃山兩市各推薦不超過6家單位,其他各市各推薦不超過3家單位,省直管縣納入所在市統一進行申報。
(四)特別說明
1. 申報要求。申報單位按類型分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服務單位兩類,分別確定遴選標準。A級旅游景區、公共文化場館、研學基地等選擇“旅游目的地”類別申報;旅游星級飯店、旅行社、等級民宿、“皖美好味道·百縣名小吃”特色美食體驗店等選擇“旅游服務單位”類別申報。
2. 舉辦質量故事演講大賽。今年繼續舉辦“2022年安徽省旅游服務質量故事演講大賽”活動(具體時間另行通知),請各地在報送2022年標桿單位遴選推薦名單表時同步報送質量故事演講大賽參賽選手報名表(每市參賽選手限報2名)。
二、2022年標桿單位遴選工作方案詳見附件1。
三、2022年標桿單位遴選推薦名單表以及質量故事演講大賽參賽選手報名表、2022年標桿單位申報表和遴選評分標準見附件2—附件4。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積極發動。實施文旅精品創建行動,發揮旅游服務質量標桿單位示范帶動作用,是我省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是質量強省建設的重要內容。培樹旅游服務質量標桿單位成效,是省對市級政府質量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也是評選“質量強縣”的重要指標,各地文化和旅游、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迅速將本通知傳達至所轄文化和旅游企事業單位,認真組織發動本地優秀文化和旅游企事業單位積極申報。
(二)嚴密組織,嚴格審核。各地文化和旅游、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要按照“優中選優”的原則,嚴把初審推薦關,嚴格申報程序,切實把符合條件的優秀文化和旅游企事業單位推薦上來。各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統一負責匯總、報送標桿申報單位推薦名單表、申報材料和質量故事演講大賽參賽選手報名表,不接受企事業單位自行報送。(
三)加強宣傳引導,推動經驗共享。各地要組織廣大文化和旅游企事業單位積極學習優秀質量管理與服務模式,推行和分享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與方法,引導文化和旅游企事業單位主動向社會公開服務質量承諾和執行標準,倡導優質、安全、文明、誠信、綠色、健康的服務理念,共同打造“重質量,講誠信,優服務”的良好行業形象。
(四)申報時間。請各地務必于8月25日前將標桿單位遴選推薦名單和質量故事演講大賽參賽選手名單(附件2)電子版報送至指定郵箱;9月1日前將標桿單位遴選申報材料(附件3等)電子版報送至指定郵箱,紙質版材料一式四份(需加蓋兩部門單位公章)報送至省文化和旅游廳。逾期不報,視為自動放棄。
附件12022年旅游服務質量標桿單位遴選工作方案?
一、主辦單位 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二、申報范圍
申報范圍為安徽省內符合申報條件的A級旅游景區、公共文化場館、研學基地、旅游星級飯店、旅行社、等級民宿、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商務廳、省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合認定的“皖美好味道·百縣名小吃”特色美食體驗店等文化和旅游企事業單位?! ?/p>
三、申報條件(基本條件、否決項)
(一)擁護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 ?/p>
(二)在安徽省內依法進行工商注冊、取得相應業務經營許可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旅游企事業單位。
(三)符合文化和旅游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堅持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p>
(四)申報單位需建成并實際運營3年(含)以上,有穩定的運營、管理團隊,且有較為成熟、可推廣、可復制的產品(服務)運營、管理經驗?! ?/p>
(五)申報類別分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服務單位兩類,各申報單位只能選擇一種類型申報。A級旅游景區、公共文化場館、研學基地等可選擇“旅游目的地”類別申報;旅游星級飯店、旅行社、等級民宿、“皖美好味道·百縣名小吃”特色美食體驗店等可選擇“旅游服務單位”類別申報?! ?/p>
(六)服務(產品)具有行業特色,市場占有率或經濟效益居全省同行業前列,在省內同行業具有一定影響力,發展潛力良好?! ?/p>
(七)安全誠信經營。近3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無質量、環境污染、公共衛生等責任事故,無較大以上有效投訴案件,無較大輿情事件,未受到罰款以上行政處罰。凡發生安全生產事故、不誠信經營情況的實行一票否決?! ?/p>
(八)企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質量第一意識較強、理念先進。單位質量管理組織機構健全運行、制度完備。通過ISO等管理體系認證;或積極推行卓越績效,精益管理等;或積極推廣服務(旅游)標準化等先進質量管理模式、方法。具備以上條件之一即可,可在申報材料中提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復印件或推行較為先進和特色質量管理方法的相關證明材料?! ?/p>
(九)申報材料中需提供具有特色的質量管理案例材料,包括質量管理模式、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等。
四、工作程序
(一)推薦申報。按照積極發動、主動申報、審核推薦的程序,各市文化和旅游局做好通知和審核推薦工作。符合條件的文化和旅游企事業單位自愿申報,向所在地縣(區)級文化和旅游部門提出申請。各級文化和旅游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據評選標準,對申報單位情況材料進行審核,確定推薦單位,指導申報單位填寫申報材料(見附件3),并加蓋兩部門單位公章,報送至省文化和旅游廳?! ?/p>
(二)初選考察。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專家對各市推薦的申報單位進行初選初審。對通過初審的單位,組織“文旅質量體驗官”分組進行實地暗訪考察。初審和考察結果按比例計入總分,暗訪結果向被考察單位反饋,以利改進。
(三)現場答辯。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市場監管局組織召開現場答辯會,每家申報單位匯報限時8分鐘,包括以下2個環節:
1.?主題陳述(5分鐘):配合以PPT展示形式,主要介紹:
(1)單位基本概況;(2)單位現行質量管理的主要模式和做法;
(3)如果成為標桿單位,如何發揮標桿的示范引領作用。要求陳述思路清晰,內容簡要、明了?! ?/p>
2. 現場提問(3分鐘):答辯會專家根據申報單位的陳述自由提問,由答辯人解答,專家根據答辯情況進行評分。要求答辯人答辯時簡明扼要,直奔主題。
(四)評分評定。有材料初審、實地考察與答辯評分3個環節,最后按照綜合得分,分別對兩種類型的申報單位進行排序,經審核后,確定2022年標桿單位遴選初選名單?! ?/p>
(五)結果公示。將確定后的初選名單在省文化和旅游廳網站對社會進行公示,設立監督電話和郵箱,接受社會監督,公示時間原則上不少于5個工作日。
(六)聯合發布。初選名單經社會公示無異議后,由省文化和旅游廳向社會發布“2022年安徽省旅游服務質量標桿單位”遴選名單?! ?/p>
五、監督管理
(一)各級文化和旅游、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全省旅游服務質量標桿單位開展監督檢查、實施動態管理?! ?/p>
(二)對獲得“安徽省旅游服務質量標桿單位”的單位,優先推薦參評省政府質量獎和國家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等獎項?! ?/p>
(三)省文化和旅游廳每年聽取標桿單位意見建議,為標桿單位加強旅游服務品牌宣傳推廣創造良好環境。鼓勵和支持標桿單位傳播先進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積極參與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 ?/p>
(四)各級文化和旅游、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要綜合運用各項政策對標桿單位進行鼓勵和扶持,在實施激勵促進政策及先進單位評選表彰時,予以優先考慮。各地可結合實際,出臺具體的激勵和扶持政策措施?! ?/p>
(五)各標桿單位應認真總結、分享服務質量管理經驗,發揮標桿單位的引領示范作用?! ?/p>
(六)獲得“安徽省旅游服務質量標桿單位”的單位在宣傳活動中使用該榮譽時,應當注明獲獎年度。
(七)對于未履行承諾、服務質量水平明顯降低、消費者投訴劇增或居高不下、未能持續推進質量提升的單位,經查證屬實,將取消“2022年安徽省旅游服務質量標桿單位”稱號。對評選活動中違法、違紀、違規的單位,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