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科創板項目申報狀態更新,上海芯龍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芯龍技術”)第二輪問詢意見回復公布,其中上市委對芯龍技術的專利多數為2020年下半年獲得的情況進行了問詢。
芯龍技術在回答首輪問詢時,將主要原因歸結為早期知識產權保護主要集中在集成電路布圖設計,隨著近年來半導體市場火爆,競爭加劇,才將多年積累的核心技術開始進行專利申請,并且提到了一個理由——“專利相關的技術整理相對復雜,影響了發明專利的申請時間”。
1月12日,科創板項目申報狀態更新,上海芯龍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芯龍技術”)第二輪問詢意見回復公布,其中上市委對芯龍技術的專利多數為2020年下半年獲得的情況進行了問詢。根據芯龍技術披露,在申報的32項授權發明專利中,除了7項是從外部購買得來的發明專利,其余25項發明專利,有23項是2020年下半年取得,另2項是在報告前取得。
來源:芯龍技術官網
這對于一家已經成立了十年,甚至在2007年就組建團隊開始研發的半導體來說,很不尋常。相當于在技術和專利密集型的半導體產業,可以說芯龍技術一直都在“專利裸奔”,只有到了快要上市前,才想起去“突擊”布局專利。
或許正是因為同樣的疑問,這已經是上市委連續兩次對芯龍技術有關2020年下半年后批量獲得專利事情的問詢了。表明上市委現在在審核時,對于所謂“突擊”獲得專利的情況提高的審查和披露的要求。
在首輪問詢中,上市委重點對研發人員參與研發與2020年后取得絕大部分專利就進行了重點問詢。
來源:首輪回復
芯龍技術在回答首輪問詢時,將主要原因歸結為早期知識產權保護主要集中在集成電路布圖設計,隨著近年來半導體市場火爆,競爭加劇,才將多年積累的核心技術開始進行專利申請,并且提到了一個理由——“專利相關的技術整理相對復雜,影響了發明專利的申請時間”。
來源:首輪回復
這個理由有些牽強,既然技術復雜,又怎能做到從2020年10月開始,每月都有高密度的專利申請,尤其是2021年7月提交了18件發明,目前都已經獲得授權。
或許正是由于芯龍技術這個案例實在有點特別,不僅集中獲得授權的專利數量大,而且還有上市申報前從外部購買的7項發明。
來源:招股書
而從買來的這7項專利來看,疑點也很多,首先每件的價格并不高,二是7件專利來自7個不同的企業,這怎么可能會有關聯性呢,所以也會對這些購買操作背后的真實意圖產生懷疑。
正是以上原因,引起了上市委在第二輪問詢中繼續提出這個問題。但這次的問題集中于,這種快速取得授權的原因及是否符合同行業慣例。
來源:二輪回復
到底芯龍技術的專利有多快速獲得授權?
芯龍技術在二輪回復中,將所有授權專利進行了列表展示,可以看到,從2020年10月之后申請獲得授權的專利短的只要1個多月,長的也就6個月就從申請獲得了授權,這完全得益于國家知識產權局目前在各地保護中心推出的快速預審服務。
全國57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信息-專利預審分類號
而就在招股書披露到二輪答復的半年期間,芯龍技術的授權發明專利從25件就快速增長到58件,這個速度感覺芯龍對于快速獲得更多的授權還是極度渴望的,所以有必要把這58件專利的列表展示一下,重點看一下申請日期和授權日期的間隔。
來源:二輪回復
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則是,芯龍技術對于上市委問詢的與同行業比較情況的答復。最終選擇有利于自己的情況來答復,找一些“同類墊背”的思路也是盡顯當下科創板上對于突擊申請專利問題的思路到底到了一種什么樣的秀下限的程度。
在芯龍技術提到的幾家類比公司中,有上海霍萊沃電子,9項發明中的6項申請到授權少于1年;深圳英集芯38項發明,其中36項從申請到授權少于1年,且都是2020年10月后授權;合肥晶合集成有134項境內發明,其中107項從申請到授權少于1年,且都是2020年10月后授權;大連優迅14項發明,其中13項從申請到授權少于1年,且都是2020年10月后授權;成都思科瑞10項發明,其中9項從申請到授權少于1年,且都是2020年10月后授權。這么來看,確實都是半斤八兩。
來源:二輪回復
實際上,在芯龍技術舉例的五家科創板企業中,我在之前就重點關注過兩家的同樣突擊專利的問題,并寫了專題報道《成都思科瑞“5件發明專利”指標疑似拼湊,還涉嫌非正常專利申請》、《大連優迅,又一家“疑似拼湊”指標的企業,這次是“一案雙申”與快速預審》。說的就是同樣的上市前“突擊”獲得專利的問題,其中還涉嫌了非正常專利申請的嫌疑。
如果說這些案例都能當作半導體行業專利申請的同業慣例,那那些用正常方式在申請專利,耗時又長仔細布局專利的半導體企業又算什么?國外半導體器件的大廠ADI、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們正常申請專利的方式又算什么?
所以現在不得不感嘆,科創板IPO企業為了上市已經在專利上“不擇手段”的手法到底什么時候是個頭,大家在答復上市委的時候都信誓旦旦、義正嚴詞的說和主營業務關系緊密,是核心技術帶來營收,實際情況真是這樣么?誰也無法考證,完全憑良心說話。但是資本市場上,投資人如果受到了“錯誤”的誘導,就可能產生損失,這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就像上面列舉的很多企業“突擊”獲得專利授權,懂專利的人一定知道,其穩定性有可能是非常差的,國家只是通過快速審查渠道給你了一個“臨時”的法定權利而已,至于專利是不是一定能經受市場考驗,能在無效程序中被保留下來,完全都是未知數,因此不排除雖然你有授權專利,但是最后依然可以被全部無效掉的可能,這就相當于你本來賴以“炫耀”的核心技術,實際上是他人早就公開的公知技術,這種情況下,IPO企業的核心技術到底有沒有含金量,能不能支持未來上市后的股價,一切都是未知數。
而且,這個問題極易引發對于上市企業是否存在“非正常申請”行為的討論。如果說國家將那些僅是為了獲得專利權采取申請專利,評職稱、湊指標等目的動機不純的列為“非正常申請”,那這些科創板擬上市企業“突擊”獲得專利的嫌疑行為是否需要調查?也是需要一視同仁的審查才對,法律就是要保證公平,不能因為上述這些企業都是國家要重點扶持的電子和半導體企業,就打折扣,這樣只能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和對“打擊非正常專利”工作的質疑。
就像我們之前一直在說的,包括去年卯足勁要上市的螞蟻金服突擊申請專利的情況,實際上都有“非正常”的嫌疑的。唯一的我們之前已經說過,從代理質量上來看,這些要上市的企業找到都是國內和國外知名律所、紅圈所,他們寫(編)出來的專利是不會讓政府打非的人看得出來這可能是一件“湊指標”的專利,反而是那些沒錢找不到好代理的申請人,才會更大概率被認定為是“非正常申請”。
所以,所謂的非正常專利,實際上就是一個“窮爸爸和富爸爸”的故事,本質都一樣,但是你花的錢不同,結局就會不同。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