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局長于慈珂介紹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
1、關于2020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各項工作的成果:
2020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完成專利法、著作權法修改,建立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開展全國知識產權保護檢查考核,10個省(區、市)得分超過90分。全國查處商標違法案件3.13萬件,假冒專利違法案件0.71萬件,移送司法機關案件841件。處理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4.2萬余件。立案查辦侵權盜版案件1826起,移送司法機關213起。累計扣留進出口侵權嫌疑貨物6.2萬批次、5618.2萬件。新收刑事、民事、行政知識產權一審、二審、再審案件52萬余件,審結51.9萬余件。破獲各類侵犯知識產權和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案件2.1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2萬名,涉案總價值180億元。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提升至80.05分。
全年授權發明專利53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5.8件,超額完成國家“十三五”規劃目標。我國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途徑提交的PCT國際專利申請達到6.9萬件,穩居世界首位。全年商標注冊576.1萬件,收到國內申請人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7553件。作品登記量331.6萬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量172.3萬件。核準注冊地理標志商標765件,認定地理標志保護產品6件,核準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企業1052家。授予農業植物新品種2549件、林業植物新品種441件。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中國排名第14位,較2015年提升15位。
統計顯示,2019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達到11.5萬億元,同比增長7%,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達到11.6%;全國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達到7.3萬億元,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7.39%。2020年,世界領先的5000個品牌中,中國占到408個,總價值達1.6萬億美元。我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總額達2180億元,同比增長43.9%。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企業直接產值總計6398億元,有力支撐了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簽訂涉及知識產權的技術合同18.6萬項,成交額突破1.1萬億元。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463.1億美元,其中出口額86.8億美元,同比增長31.5%。
大力推進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持續提高審查質量和效率,發明專利平均審查周期壓縮至20個月,較“十三五”初期壓減2個月;高價值專利審查周期壓縮至14個月;商標注冊平均審查周期壓縮至4個月,較“十三五”初期壓減一半以上。篩查出一批不以保護創新為目的的非正常專利申請,依法駁回一批不以使用為目的的商標惡意注冊申請。推進專利商標業務受理“一窗通辦”,27個省(區、市)實現窗口整合。最高人民檢察院組建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最高人民法院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法院。
2、如何破解專利轉化"兩難"致"沉睡專利"存在問題?
申長雨指出,專利轉化工作涉及多個部門,長期以來備受關注。目前,的確有不少“沉睡專利”。
談及“沉睡專利”的原因,申長雨介紹,專利轉化存在“兩難”問題。一方面,不少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利難以被發現、被應用;另一方面,不少中小企業難以獲取所需的專利技術。為解決這個“兩難”問題,今年初,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財政部啟動實施了“專利轉化專項計劃”。
根據計劃,國家知識產權局目前正在推動相關工作,主要包括:拓寬渠道,通過知識產權權益分配改革,激發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利轉化的動力;促進對接,通過打造專利技術推廣應用平臺,建立有效的對接機制,主動對接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小企業的專利技術需求,包括線上線下對接;加強正面激勵,對這項工作采取后補助方式,對實施效果好的省份予以獎補,以此促進專利轉化和應用。
3、如何保護大數據、AI等知識產權?
申長雨指出,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已經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技術,完善相關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呼聲越來越高。著眼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和競爭力提升,加強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勢在必行。
圍繞大數據的知識產權保護,申長雨表示,重點是要處理好保護和使用、安全與隱私的關系,促進數據資源既有序進入要素市場,同時還能確保數據的安全性。
關于人工智能的知識產權保護,目前社會關注的重點主要是人工智能完成的作品和發明創造能否產生新的知識產權,以及權利歸屬問題。當前,圍繞這些問題,我們也在積極聽取學界和產業界的意見,研究相關制度設計,并在有關規劃文件中及時加以體現。
4、中國企業如何應對海外知識產權糾紛?
申長雨介紹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在支持中國企業應對海外知識產權糾紛采取的措施。
申長雨表示,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導建立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以及10個地方分中心,建立了重大案件協調機制,指導企業積極應對。截至目前,各中心已處理各類指導和咨詢案件300余件。持續優化國家海外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智南針”網建設。目前,此網站已經提供了189個國家和地區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及國際條約1339部,海外知識產權實務指引40余種。
聚焦重點問題健全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防控機制。針對中國企業商標海外被搶注的問題,編制發布了《海外重點國家商標維權指南》。加大培訓力度,目前已累計培訓了45000余人次,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能力也在有效提升。
申長雨介紹,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繼續加強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機制建設,充分發揮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及地方分中心的作用,加快設立海外分中心,為企業“走出去”提供高水平的指導和服務。
5、去年全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情況:
申長雨指出,創新離不開知識產權的保護,也離不開金融的支持。知識產權金融是知識產權和金融服務的有機結合,也是一種“雙保險”“雙支持”。
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有關部門,大力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2019年,會同銀保監會、版權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的通知》,明確放寬不良率考核、單列信貸計劃、實施專項考核激勵等原則。2020年,全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總額達到了2180億元,同比增長了43.9%,眾多中小企業從中受益,特別是科技型的中小企業。
國家知識產權局還指導有關機構研發推出了知識產權保險產品。包括與人保財險公司開展合作,形成4大類、16種知識產權保險產品。根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相關保額突破200億元,惠及4000余家企業。
此外,積極推動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截至目前,全國累計發行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25只,發行金額超過70億元,相關的工作被國務院列入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
申長雨介紹,下一步,知識產權局將繼續聯合相關部門,推動完善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深入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行動,發展知識產權保險和證券化,同時切實防范知識產權金融風險,不斷提高知識產權金融服務的普及度、惠益面和便捷性、安全性。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
1、如何遏制國家重大工程名稱、知名企業等商標被搶注?
國家知識產權局堅決反對并及時打擊商標惡意注冊行為,積極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商標注冊意識。
何志敏介紹,根據商標法規定,商標惡意注冊主要是指違背誠實信用原則,以攫取和不當利用他人市場聲譽,損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侵占公共資源為目的的商標注冊行為。主要包括商標惡意搶注行為,主要是“傍名牌”“蹭熱點”以及搶注國家重大工程名稱、公眾人物姓名等;商標惡意囤積行為,即“不用先囤”,大量囤積不以使用為目的的商標。
“這兩種行為都存在很大社會危害。商標惡意搶注行為,就是有人圖謀不當利益,從而擾亂商標注冊管理的秩序,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商標的惡意囤積行為,則是對市場資源和行政資源的浪費,嚴重損害公眾利益。”何志敏說。
為有效應對這些問題,國家知識產權局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完善法規,商標法第四次修訂專門增加了“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商標注冊申請應當予以駁回”的規定,將打擊惡意囤積商標申請的關口前移到審查階段,并貫穿整個商標申請注冊的程序中。準確進行識別,通過設置商標審查指引詞庫,綜合人工判斷,在審查中準確識別商標惡意注冊行為。開展分類處置,對于有重大不良社會影響的,予以快速駁回并曝光,讓相關機構和人員受到全社會的聲討。2018-2020年,國家知識產權局累計駁回惡意搶注和囤積商標注冊申請超過15萬件。組織專項打擊,在去年的“藍天”專項整治行動中,各地約談了2950家代理機構。上個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啟動了集中打擊商標惡意搶注專項行動,推動各地執法部門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全面形成高壓震懾。
何志敏指出,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不斷完善商標法律制度,加大遏制和處罰力度,及時曝光典型案例,促進中國品牌建設,不斷推動知識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
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局長于慈珂
1、“十三五”期間版權工作成效:
于慈珂介紹了“十三五”期間版權工作取得的成就:一是版權法律制度體系不斷完善,二是版權保護水平不斷提升,三是版權工作質量效益不斷提高,四是版權國際交流不斷深化。
于慈珂表示,“十四五”版權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主線,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守正創新,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建設版權強國為中心目標,以全面加強版權保護、加快版權產業發展為基本任務,不斷提升版權工作水平和效能,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社會主義創新型國家和文化強國提供更加有力的版權支撐。
2、如何評論網絡創作平臺侵權現象?
近幾年,隨著數字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我國的網絡短視頻也發展迅猛。與此同時,短視頻侵權盜版的問題比較嚴重,廣大權利人反映強烈,引起社會關注,國家版權局也高度重視。
作品未經許可不得傳播使用,這是著作權法規定的一項基本原則。這一原則當然也適用于影視作品。國家版權局多年來一直特別重視影視作品的版權保護,積極維護影視作品版權秩序。“十三五”時期,我們連續開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專項行動,對包括影視作品在內的相關領域進行專項治理,積極有效開展重點影視作品預警工作,公布重點影視作品預警的名單。五年來我們公布重點影視作品預警名單38批、有640部重點作品作為重點預警,對這些優秀的影視作品的網絡傳播進行了專項保護。
早在2018年,國家版權局就將網絡短視頻版權專項整治納入“劍網”專項重點任務,嚴厲打擊短視頻侵權行為,著力強化對短視頻平臺企業以及自媒體、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的版權監管。幾年來,這項工作一直在持續進行。
今年,國家版權局將按照中央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部署,積極回應廣大權利人的呼聲,支持、保護廣大權利人的合法訴求:一是繼續加大對短視頻領域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堅決整治短視頻平臺以及自媒體、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未經授權復制、表演、傳播他人影視、音樂等作品的侵權行為。二是推動短視頻平臺以及自媒體、公眾賬號運營企業全面履行主體責任,切實加強版權制度建設,完善版權投訴處理機制,有效履行違法犯罪線索報告和配合調查義務。三是鼓勵支持電影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加強自身建設,依法開展電影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發揮好維護權利人合法權利、便利使用人合法使用的紐帶作用。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