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
RCEP成員國強制性認證
制度概覽與淺析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2020年11月15日, 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10國共15方成員正式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這標志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RCEP所有成員國均表示,將在2021年年底前批準協定,推動協定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我國與RCEP成員國貿易概況
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與其他14個RCEP成員國進出口總值為10.2萬億元人民幣,增長3.5%,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31.7%。
2020年, RCEP成員國中的東盟10國已超越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進出口值4.7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7%。其中,單對越南的進出口高達1.33萬億人民幣, 增長18.8%;日本、韓國分別為我國第四和第五大貿易伙伴,進出口值分別為2.2萬億元人民幣、1.97萬億元人民幣,分別增長1.2%和0.7%; 對澳大利亞進出口1.17萬億元人民幣,下降0.1%;對新西蘭進出口0.13萬億元人民幣,下降0.4%。
2020年,我國出口RCEP成員國總值為4.83萬億元人民幣, 增長5%,其中,出口日本、韓國、越南分別為0.99萬億元人民幣、0.78萬億元人民幣和0.79萬億元人民幣, 占中國出口RCEP成員國總量的52.8%。
出口機電產品2.6萬億元人民幣, 增長7.3%,占同期我國對RCEP成員國出口總值的54%。作為機電類產品出口大國,我國出口到RCEP成員國的產品仍以機電類產品為主。
RCEP成員國強制性市場準入要求概覽
在RCEP成員國家中,除了文萊、老撾、緬甸三國外,其他各國均已針對機電類產品中的消費類電子電器產品的安全性能建立并實施了相應的強制性市場準入制度(如下表所示)。
除了上述安全性能方面的強制性認證之外,RCEP部分國家對電子電器產品還實施了針對電磁兼容(EMC)、能效、通訊等方面的強制性要求。需要強調的是,各國的安全認證制度不僅限于電子電器產品,還涉及汽車及摩托車零部件、建材、食品、化學物質、玩具及兒童用品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商業或工業用產品。
RCEP成員國之間的強制性認證制度互認與合作
多邊互認
RCEP成員國大部分為國際電工委員會IECEE CB體系成員國,在技術標準方面,RCEP各成員國大部分采用或接受IEC國際標準,在實施強制性認證計劃過程中部分可接受IECEE CB證書以及報告,免除或部分免除型式試驗。中國出口企業可向國內的IECEE CB機構申請包含出口國差異的CB測試報告以及證書。
雙邊互認與合作
中國與新西蘭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新西蘭政府關于電子電器產品及其部件合格評定的合作協定》,出口企業可通過國內獲得相關授權的機構直接申請獲得進口國接受的強制性認證證書(CCC認證)。
RCEP成員國強制性認證制度現狀與展望
現狀
部分成員國市場準入與強制性認證制度存在要求不透明、流程繁瑣、周期長、認證費用高等問題;與全球其他區域經貿協定相比,成員國之間缺乏統一的合格評定體系以及良好的互認機制。
目前,貿易量較大的RCEP成員國(文萊、老撾和緬甸三國外)都對電子電器類產品實施強制性認證制度,遵循各自國家的法規及認證要求,產品在上市前需貼附各國強制性認證標志。各國之間缺乏有效的互認機制,導致出口企業每出口一個國家就須做一次認證,甚至需要重新送樣到進口國進行檢測后才能獲得認證,增加了出口企業的相關成本,降低了商品的流通效率,加大了貿易風險,不利于產品出口。
展望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旨在推動各方在承認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中減少不必要的技術貿易壁壘,并鼓勵各方的標準化機構加強標準、技術法規以及合格評定程序方面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未來,成員國之間將進一步協調統一產品技術標準與要求,促成雙邊或多邊的互認與合作,實現本地化“一次測試,一張證書,通行RCEP“的目標,促進區域各成員國之間的貿易流通。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