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建檔立卡戶擁有的補助政策有哪些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改善,但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仍然有一些貧困家庭,國家針對他們的情況給予了一定補助。貧困的程度不同,國家給予的補助也不一樣,那么被評為建檔立卡戶的農民朋友都擁有哪些補助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哈!農村...想要了解更多關于農村建檔立卡戶擁有的補助政策有哪些的知識,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
農村建檔立卡戶擁有的補助政策:
1、易地搬遷政策
易地搬遷對象主要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地理條件差,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需要通過搬遷實現脫貧的農村困難家庭,國家規定人均住房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人均出資不超過2500元,戶均不超過10000元的政策紅線。
2、教育扶貧政策
在教育扶貧方面,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都有各種各樣的補貼與救助資金。
學前教育是“一免一補”政策。
普惠政策是對大班幼兒免一年保教費。特惠政策是對家庭困難幼兒每生每年補助750元生活費。義務教育“兩免一計劃一補”政策。
普惠是免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和國家教科書費;對農村學校學生實施營業改善計劃,每生每天補助4元,一年按200天計算,共計800元。
特惠政策是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生活費,小學每年每生1000元,初中1250元,由所在學校以餐卷形式發放。高中*育“一免一助”政策。
普惠政策是免除公辦普通高中學生學費。特惠政策是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享受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為特困生每生每學期1250元,一般困難750元。中職教育實施“一免一助一補”政策。
普惠政策是免除正式在校學生學費;一二年級享受國家助學金每年每生2000元。特惠政策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每人一次性給予3000元扶貧助學補助。
高等教育階段:
一是經濟困難學生每年可申請8000元免息助學貸款。
二是在大學可享受獎、助、勤及有關減免資助政策。
三是陜西省內就讀的貧困戶學生,給予6000元生活費補助。
三是外省就讀的貧困戶學生給予每生每年4000元生活費補助。
同時對當年考入高校的貧困戶給予交通補助,標準為本省500元、外省1000元。
3、危房改造政策
農村危房改造對象在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等4類重點對象(以下簡稱4類重點對象)中根據住房危險程度確定。經評定為C級和D級危房的4類重點對象列為危房改造對象。已納入易地扶貧搬遷計劃的4類重點對象不得列為農村危房改造對象。
C級危房每戶補助不超過10000元;D級危房按照住建部要求的人均住房面積實行分類補助,其中1人戶建筑面積30㎡,1人戶中的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按照每平方米800元標準進行補助,共補助2.4萬元,1人戶中的其它貧困戶按照每平方米700元標準進行補助,共補助2.1萬元;2人戶建筑面積40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600元標準進行補助,共補助2.4萬元;3至6人戶按照建筑面積每平方米500元的標準進行補助,3人戶建筑面積60㎡,共補助3萬元;4人戶建筑面積72㎡(人均18㎡),共補助3.6萬元;5人戶建筑面積90㎡(人均18㎡),共計補助4.5萬元;6人戶建筑面積108㎡(人均18㎡),共補助5.4萬元。
4、醫療救助政策
城鄉醫療救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對象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經農合療、大病保險報銷后30%救助,封頂線1.5萬元。
5、生態扶貧政策
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國家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每年每畝13元;省級地方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每年每畝3元。
退耕還林:新一輪退耕還林地國家補助資金每畝1200元(第一年每畝500元,第三年每畝300元,第五年每畝400元)。
招聘貧困勞動力為村級生態護林員:根據管護面積每月300—500元,一個村5-8人。
城鄉醫療救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對象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經農合療、大病保險報銷后30%救助,封頂線1.5萬元。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知識,謝謝您的閱讀,想了解更多內容,請繼續關注。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