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炙手可熱的內地“AI四小龍”,專利布局哪家強?
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云從科技、依圖科技被稱為內地“AI四小龍”,這四家企業均以AI領域計算機視覺技術起家,深耕AI技術在各領域的落地應用。本文就技術落地應用、專利布局進行對比。
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云從科技、依圖科技被稱為內地“AI四小龍”,這四家企業均以AI領域計算機視覺技術起家,深耕AI技術在各領域的落地應用。在今年5月恒大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獨角獸報告》中,按照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獨角獸企業的估值,商湯、曠視、依圖和云從的估值分別為60億美元、40億美元、25億美元、38億美元。

自曠視科技香港上市遞表失效后,又傳出其可能選擇A+H雙上市。依圖科技則在去年時被傳言將選擇科創板上市。8月初,有消息稱,全球估值最高的AI獨角獸企業——商湯科技計劃在新一輪融資后于科創板上市。消息稱,公司目前正在進行10億美元至15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融資將在2020年內完成,融資后公司估值將達到100億美元,之后計劃在科創板上市。
而成立最晚,從中科院孵化出來,具有“國家隊”背景的云從科技即將成為“AI四小龍”當中最早上市的一家公司。8月18日,云從科技正式向廣東證監局提交了上市輔導登記,并有望年底登陸科創板。

一、技術落地應用對比
商湯科技

擁有最高估值,最受資本追捧的商湯科技,其與國內大多數AI公司不同的是,它的技術平臺不是搭建在已有的底層系統上,而是原創了自己的底層算法平臺。另外,包括自建超算平臺、“產學研一體化”等在內的底層優勢幫助商湯在AI技術關鍵的應用落地上走的很快。
從智慧城市量級的超大規模AI、由人工智能基礎教材到SenseStudy教學實驗平臺的一整套人工智能教育生態、到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金融、安防監控、手機移動互聯網、金融、商業零售、自動駕駛、芯片、機器人等領域,商湯可謂大體掌握了AI技術落地的幾大主要賽道。
曠視科技

而在四大獨角獸中成立最早,于2011年創辦于北京中關村的曠視科技,其“Face++”的大名曾經在AI人臉識別領域如雷貫耳。
曠視目前擁有包括智能安防、在線刷臉驗證服務FaceID、人工智能開放平臺Face++、智能地產在內的四大業務板塊。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曠視在金融領域應用層面因為背靠阿里,為支付寶提供了人臉識別登錄功能。
依圖科技

依圖科技在四家AI獨角獸中略顯另類,它早期主要是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醫學影像,深耕醫療領域,后來也慢慢往金融、安防等拓展。
依圖目前在醫療領域擁有大量的落地應用案例,這些依圖產品正在進入醫生們的實際工作流中,這將為中國醫療水平的進步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云從科技

而目前有望成為“AI四小龍”第一股的云從科技扎根較深的場景主要在銀行、安防和機場等領域。
云從科技是中國銀行業人臉識別的第一大供應商,云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曾對外如此介紹:“國內有能力自建系統的銀行為148家。截至2018年3月15日,已完成招標的銀行為121家,其中,云從中標包括四大行之內的88家總行平臺,市場占有率為72.7%。”根據云從科技此前公布的數據,云從已服務400余家銀行14.7萬網點。
云從科技宣布在2017年已實現盈利,未來預期或能保持4-5倍的增長,其中金融營收占比30%左右,安防占比約60%。
二、專利布局對比
1、專利申請量
截至今年8月21日,根據我們在patentics中獲取的AI四小龍的專利申請量數據,可以看出商湯科技遙遙領先,而成立最晚的云從科技申請量最低,僅為216件,與商湯和曠視相比不是一個體量。但有意思的是,截止到2019年底,曠視和云從的估值分別為40億美金和38億美金,相差并不多。

而根據patentics中AI四小龍按年申請專利的數據,我們不難看出商湯科技作為后起之秀,年專利申請量于2017年超越先前的國內AI霸主曠視科技,并于2019年達到頂峰的638件。從這里可以看出擁有最高估值的商湯十分重視專利布局,想必其能撐起2019年底60億美金的估值也與其在技術研發與專利布局方面的重投入有關。而依圖科技在2018和2019年的專利申請量也在云從科技之上。2020年的數據為截止目前的專利申請量,因此相比上一年有很大的下滑。但從中仍可看出商湯截止目前的申請量遙遙領先。

2. 專利布局領域
從AI四小龍總的專利申請國際分類排前20的分類信息看,曠視科技的專利相對布局得最廣,前20里每個分類下曠視科技都有布局,并且比較明顯的是,B66F(不包含在其他類目中的卷揚、提升、牽引或推動,如把提升力或推動力直接作用于載荷表面的裝置)和B65G(運輸或貯存裝置,例如裝載或傾卸用輸送機,車間輸送機胸痛或氣動管道輸送機)兩個分類號下其他三個公司均未布局,這可能和曠視科技在物聯網領域的研究投入和布局有關(從曠視科技官網首頁就可看出)。另外 AI四小龍在一些公眾平臺的宣傳或介紹中都稱自己涉及醫療和金融等領域,從氣泡圖中分類號G06Q(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數據處理系統或方法)下AI四小龍均有專利布局,而在G16H(醫療保健信息學,即專門用于處置或處理醫療或健康數據的信息和通信技術)分類號下的專利量看來,依圖科技相比其他公司的優勢明顯。目前來看,云從科技是AI四小龍中專利布局相對最窄的,而其技術落地的領域也相應較窄,以銀行和安防為其重要應用場景。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專利布局和策略,專利申請量只是反應企業創新能力的一個方面,對于一些非常重要或者獨創性很高的技術,各公司都有可能通過商業秘密進行了保護。
三、云從科技有望成為中國AI“第一股”
曾有業內人士認為,對于仍在技術積累期的眾多AI初創企業而言,上市需要勇氣。上市之前,資本追捧,企業估值可以高高在上,但一旦上市,如果業績不能匹配股價,那就難逃股價深跌,在市場大考之下現出原形。
那么,在專利申請量和布局方面都不占優勢的云從科技此次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似乎已將眾多因素都考慮在內,且對其上市后的業績充滿信心。其核心競爭力究竟在哪兒?
據公開資料,創辦云從科技前,周曦是中科院重慶院智能多媒體中心主任、信息所副所長,同時擔任中科院與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早年曾在美國伊利諾伊香檳分校攻讀計算機博士。
2011年畢業回國后,周曦進入中科院百人計劃,在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成立智能多媒體中心,從事計算機視覺相關研究。2015年,周曦帶著一幫中科院的人“下海創業”,而且在此后發展當中只拿人民幣基金,這使其“國家隊”的標簽更為明顯。
2017年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公示的2017年“互聯網+”重大工程擬支持項目名單中,人工智能領域僅有4家公司入圍,其中包括百度、騰訊、科大訊飛以及云從科技,標志其正式成為人工智能國家隊成員。
此外,從云從科技的投資方來看,沒有一家外資機構。據悉,為服從國家信息安全戰略,避免觸及到國家重點行業的敏感性,周曦曾拒絕過一個千億級國際資本的主動示好。
前有??低暋⒋笕A等巨頭,身旁又有商湯、曠視等友商的激烈廝殺,盡管在銀行板塊占有絕對優勢,云從科技在業務拓展和專利布局方面似乎都處于劣勢。又是什么給了云從年底前科創板上市的信心呢?真的是源于它作為人工智能國家隊成員的身份嗎?對此,以及國內AI領域的最新動態,我們將為您持續關注!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