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京舉辦的全國高等院校檢驗檢測分析技術高峰論壇(以下簡稱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呼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新材料、新裝備、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對產品和服務質量的需求也越發迫切。與此同時,隨著我國檢驗檢測認證行業政策的進一步明確和放開,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數量逐年增加,行業發展日新月異,高素質人才需求迫在眉睫。
新興行業需求增長較快
這是一組耐人尋味的數字——
近6年中,全國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呈現明顯增長趨勢,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39472家機構,比2013年增加了58.86%;
截至2018年底,我國第三方檢驗檢測行業從業人員數量達到117.43萬人,接近120萬人,較2013年的77.6萬人增長54.64%;

我國第三方檢驗檢測行業每年出具報告數量逐年遞增,其中2018年首次突破4億份,出具報告總量達到4.28億份;
……
檢驗檢測認證作為國家質量基礎設施(NQI),被譽為“工業之眼”,關乎國計民生。目前,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現已覆蓋環保、衛生、食品、藥品、電子、紡織、航空、國防等國民經濟各個領域。
2018年10月,國家統計局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明確指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由此前的7個增加到9個,檢驗檢測認證和標準化服務成為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檢驗檢測新興領域,包括電子電器、機械(含汽車)、材料測試、醫學等,共實現收入457.07億元,同比增長20.45%,占行業總收入的比重為16.26%。
高峰論壇上,由全國檢驗檢測認證職業教育集團(以下簡稱職教集團)發布的《2019年中國檢驗檢測就業市場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分析稱,持續向好的新興行業市場,催生了旺盛的人才需求,尤其是對高精尖、高素質檢驗檢測人才的需求。
行業供求矛盾突出
《白皮書》指出,近年來,國內質量服務領域呈現出顯著的供求矛盾,體現在:低端的質量保障服務供給與高端消費市場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傳統質量供給服務內容與消費市場新訴求之間脫節日益突出。新業態、新模式、新材料與質量服務行業供給要素的錯配,出現了“中國制造”的產品檢驗檢測結果,市場不認、品牌不響、消費者不信賴的不利局面。
職教集團副秘書長周正火在解讀《白皮書》時表示,隨著機構改革和市場發展的帶動,事業單位性質的檢驗檢測機構占比呈逐年減少,行業日益繁榮,呈現“國退民進”的趨勢。第三方檢測市場逐漸放開后,涌現出一大批有品牌知名度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如華測檢測、華大集團、廣電計量等,行業人才正加速流動。
職教集團課題組調查顯示,越來越多事業單位檢驗檢測機構的高級技術及管理人才加速流向企業檢測機構,在市場化機制下尋求更好的發展平臺。行業在資本的“加持”下,高級人才的薪酬及福利待遇更高,企業檢測機構的吸引力變得更強。
檢驗檢測類人才需求旺盛
市場監管總局的數據監測表明,華東、華北、中南三大區域聚集了大部分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占到全國檢驗檢測機構總量的68.89%,檢驗檢測機構的分布與我國區域經濟的成熟度呈現一致性的特點。
《白皮書》分析稱,就目前情況來看,華東地區占據著重要地位,但是在全國的占比呈現下降趨勢,而中南區域尤其是廣東地區近年來經濟發展良好;在中部崛起戰略的背景下,湖北、河南等地區穩步向前;在山東、湖北、河南等省份的帶動下,中南地區機構數量不斷增加,未來在全國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第三方檢驗檢測市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第三方檢驗檢測行業從業人員保持了平均8%左右的復合增長,年均新增就業崗位約10萬個。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數據以及相關崗位分析測算,《白皮書》稱,每年我國檢驗檢測分析類人才崗位需求約為23萬~35余萬個。

近年來,針對檢驗檢測領域高級人才缺口較大,不少企業反映,專業對口的檢驗檢測技能人才難得,在廣東沿海一帶,一些企業紛紛加入“搶人大戰”,不惜以高價位的實習補貼來提前一年招攬檢驗檢測專業人才。
如何讓更多“千里馬”奔騰而來?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吳訪升建議,要創新機制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共建全國檢驗檢測認證職教集團協同平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歷教育和技術培訓的有機結合,讓高質量學生成為職業教育的品牌代言人。
有了好人才,才有好未來。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新實表示,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職業人才、大國工匠,離不開教育部門與產業部門的緊密協作、協同育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該院聯合國內外61家科研院所、知名檢驗檢測機構、高職院校等,于2018年9月發起成立了全國檢驗檢測認證職業教育集團,致力于檢驗檢測認證行業職業教育體系的建立,推動我國檢驗檢測認證行業職業教育規模化、集約化、連鎖化發展,為我國檢驗檢測行業人才培育搭好舞臺。
相關閱讀
十大黃金檢驗檢測就業行業
誰最吃香
通過互聯網平臺,職教集團課題組采集到77家招聘網站近一個月發布的2.6萬余條檢驗檢測類招聘信息。其中,十大黃金檢驗檢測就業行業分別為:新能源、快速消費品(食品、飲料、化妝品)、醫療設備/器械、醫療/護理/衛生、制藥/生物工程、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機械/設備/重工、建筑/建材/工程、檢測/認證(專業技術服務)、汽車及配件等。
十大熱門檢測行業就業前景廣闊。那么,檢驗檢測專業的分布情況究竟如何?
就本科院校而言,課題組通過高校數據查詢網,檢索到176所本科院校共計開設了15個檢驗檢測分析相關的專業(不包含檢疫類專業)。位居前三的專業有醫學檢驗技術、衛生檢驗與檢疫、食品營養與檢驗。其中有143所高校開設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這些高校中有29所把醫學檢驗技術作為重點專業進行培養。
就高職院校來說,在教育部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檢索,一共檢索到2014條與檢驗檢測認證分析專業相關的記錄,其中有559所高職院校實際開設了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占所有檢驗檢測分析類專業的47.81%。排名前三的檢驗檢測專業有: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食品營養與監測、醫學檢驗技術;排名前10的檢驗檢測分析專業占所有檢驗檢測分析類的91.71%。
教育部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相關數據還顯示,2019年,我國檢驗檢測認證分析類高職院校應屆畢業生為113672人,24個專業在校生為321687人。按照需求測算,高職院校約供應整體行業31%的人才需求。
新興行業需求增長較快
這是一組耐人尋味的數字——
近6年中,全國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呈現明顯增長趨勢,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39472家機構,比2013年增加了58.86%;
截至2018年底,我國第三方檢驗檢測行業從業人員數量達到117.43萬人,接近120萬人,較2013年的77.6萬人增長54.64%;

我國第三方檢驗檢測行業每年出具報告數量逐年遞增,其中2018年首次突破4億份,出具報告總量達到4.28億份;
……
檢驗檢測認證作為國家質量基礎設施(NQI),被譽為“工業之眼”,關乎國計民生。目前,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現已覆蓋環保、衛生、食品、藥品、電子、紡織、航空、國防等國民經濟各個領域。
2018年10月,國家統計局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明確指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由此前的7個增加到9個,檢驗檢測認證和標準化服務成為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檢驗檢測新興領域,包括電子電器、機械(含汽車)、材料測試、醫學等,共實現收入457.07億元,同比增長20.45%,占行業總收入的比重為16.26%。
高峰論壇上,由全國檢驗檢測認證職業教育集團(以下簡稱職教集團)發布的《2019年中國檢驗檢測就業市場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分析稱,持續向好的新興行業市場,催生了旺盛的人才需求,尤其是對高精尖、高素質檢驗檢測人才的需求。
行業供求矛盾突出
《白皮書》指出,近年來,國內質量服務領域呈現出顯著的供求矛盾,體現在:低端的質量保障服務供給與高端消費市場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傳統質量供給服務內容與消費市場新訴求之間脫節日益突出。新業態、新模式、新材料與質量服務行業供給要素的錯配,出現了“中國制造”的產品檢驗檢測結果,市場不認、品牌不響、消費者不信賴的不利局面。
職教集團副秘書長周正火在解讀《白皮書》時表示,隨著機構改革和市場發展的帶動,事業單位性質的檢驗檢測機構占比呈逐年減少,行業日益繁榮,呈現“國退民進”的趨勢。第三方檢測市場逐漸放開后,涌現出一大批有品牌知名度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如華測檢測、華大集團、廣電計量等,行業人才正加速流動。
職教集團課題組調查顯示,越來越多事業單位檢驗檢測機構的高級技術及管理人才加速流向企業檢測機構,在市場化機制下尋求更好的發展平臺。行業在資本的“加持”下,高級人才的薪酬及福利待遇更高,企業檢測機構的吸引力變得更強。
檢驗檢測類人才需求旺盛
市場監管總局的數據監測表明,華東、華北、中南三大區域聚集了大部分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占到全國檢驗檢測機構總量的68.89%,檢驗檢測機構的分布與我國區域經濟的成熟度呈現一致性的特點。
《白皮書》分析稱,就目前情況來看,華東地區占據著重要地位,但是在全國的占比呈現下降趨勢,而中南區域尤其是廣東地區近年來經濟發展良好;在中部崛起戰略的背景下,湖北、河南等地區穩步向前;在山東、湖北、河南等省份的帶動下,中南地區機構數量不斷增加,未來在全國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第三方檢驗檢測市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第三方檢驗檢測行業從業人員保持了平均8%左右的復合增長,年均新增就業崗位約10萬個。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數據以及相關崗位分析測算,《白皮書》稱,每年我國檢驗檢測分析類人才崗位需求約為23萬~35余萬個。

近年來,針對檢驗檢測領域高級人才缺口較大,不少企業反映,專業對口的檢驗檢測技能人才難得,在廣東沿海一帶,一些企業紛紛加入“搶人大戰”,不惜以高價位的實習補貼來提前一年招攬檢驗檢測專業人才。
如何讓更多“千里馬”奔騰而來?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吳訪升建議,要創新機制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共建全國檢驗檢測認證職教集團協同平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歷教育和技術培訓的有機結合,讓高質量學生成為職業教育的品牌代言人。
有了好人才,才有好未來。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新實表示,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職業人才、大國工匠,離不開教育部門與產業部門的緊密協作、協同育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該院聯合國內外61家科研院所、知名檢驗檢測機構、高職院校等,于2018年9月發起成立了全國檢驗檢測認證職業教育集團,致力于檢驗檢測認證行業職業教育體系的建立,推動我國檢驗檢測認證行業職業教育規模化、集約化、連鎖化發展,為我國檢驗檢測行業人才培育搭好舞臺。
相關閱讀
十大黃金檢驗檢測就業行業
誰最吃香
通過互聯網平臺,職教集團課題組采集到77家招聘網站近一個月發布的2.6萬余條檢驗檢測類招聘信息。其中,十大黃金檢驗檢測就業行業分別為:新能源、快速消費品(食品、飲料、化妝品)、醫療設備/器械、醫療/護理/衛生、制藥/生物工程、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機械/設備/重工、建筑/建材/工程、檢測/認證(專業技術服務)、汽車及配件等。
十大熱門檢測行業就業前景廣闊。那么,檢驗檢測專業的分布情況究竟如何?
就本科院校而言,課題組通過高校數據查詢網,檢索到176所本科院校共計開設了15個檢驗檢測分析相關的專業(不包含檢疫類專業)。位居前三的專業有醫學檢驗技術、衛生檢驗與檢疫、食品營養與檢驗。其中有143所高校開設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這些高校中有29所把醫學檢驗技術作為重點專業進行培養。
就高職院校來說,在教育部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檢索,一共檢索到2014條與檢驗檢測認證分析專業相關的記錄,其中有559所高職院校實際開設了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占所有檢驗檢測分析類專業的47.81%。排名前三的檢驗檢測專業有: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食品營養與監測、醫學檢驗技術;排名前10的檢驗檢測分析專業占所有檢驗檢測分析類的91.71%。
教育部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相關數據還顯示,2019年,我國檢驗檢測認證分析類高職院校應屆畢業生為113672人,24個專業在校生為321687人。按照需求測算,高職院校約供應整體行業31%的人才需求。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