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軟認證有證書嗎
雙軟認證是指軟件企業的認定和軟件產品的認定,企業申請雙軟認定除了獲得軟件企業和軟件產品的認證資質,同時也是對企業知識產權的一種保護方式,更可以讓企業享受國家提供給軟件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一、什么是雙軟認證和雙軟企業?
1、“雙軟認證”是指軟件產品評估認證和軟件企業評估認證;
2、雙軟企業有兩個證書:一個是軟件產品登記證書;一個是軟件企業證書。
3、軟件產品登記指的是對企業自身研發的各項嵌入式軟件或者純軟件產品進行的登記,軟件產品登記的有效期是5年,有效期滿后可以申請續延;
4、軟件企業認定是指我國境內依法成立的軟件企業符合認定的標準而進行的認定,軟件企業認證是一年有效期,到期后需要進行年審;
5、企業申請雙軟認證除了獲得軟件企業和軟件產品的認證資質,同時也是對企業知識產權的一種保護方式,更可以讓企業享受國家提供給軟件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6、評審機構:各地軟件協會,一般常年受理。
二、軟件產品認證有哪些條件?
1、公司內部有自己的軟件;
2、該軟件已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證書;
3、軟件產品檢測報告
三、軟件企業認證有哪些條件?
1、企業法人是在我國境內設立的企業法人,企業產權清晰,管理規范,遵紀守法;
2、企業計算機軟件開發與生產.系統集成.為其經營業務和主要經營收入提供應用服務和其他相應的技術服務;
3、企業開發或擁有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或通過資質等級認證提供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等技術服務,其中軟件產品擁有上海市軟件行業協會認可的軟件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證明材料和上海市軟件行業協會頒發的《軟件產品評估證書》;
4、具備從事軟件開發和相應技術服務等業務所需的技術設備和營業場所、軟硬件設施等開發環境(如EDA工具、合法的開發工具等),以及與所提供服務相關的技術支撐環境,具有保證設計產品質量的手段和能力,并建立符合軟件工程要求的質量管理體系并提供有效運行的過程文檔記錄;
5、從事軟件產品開發和技術服務的技術人員占企業員工總數的比例至少超過50%;企業簽訂勞動合同關系且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職工人數占企業當年月平均職工總人數的比例不低于40%,其中研究開發人員占企業當年月平均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20%;
6、企業擁有核心關鍵技術,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且當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企業銷售(營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金額占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
7、企業軟件產品開發銷售(營業)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0%(嵌入式軟件產品和信息系統集成產品開發銷售(營業)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40%),其中軟件產品自主開發銷售(營業)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0%(嵌入式軟件產品和信息系統集成產品開發銷售(營業)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30%);
8、其它條件:(1)產品質量管理體系保證產品質量的相關證明材料,主要包括ISO9000系列證書或CMM/CMMI評估證書;(2)建立符合軟件工程要求的質量管理體系說明和至少一個主要產品的需求格式說明.測試報告.過程文檔記錄,如用戶手冊。
四、我國軟件重點領域
1、基礎軟件: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
2、工業軟件和服務:研發設計類、經營管理類和生產控制類產品和服務;
3、信息安全軟件產品研發應用及工業控制系統咨詢設計、集成實施和運行維護等服務;
4、數據分析處理軟件和數據獲取、分析、處理、存儲服務;
5、移動互聯網:移動支付、地圖導航、瀏覽器、數字創意、移動應用開發工具及環境類軟件;
6、嵌入式軟件(軟件收入比例不低于50%);
7、高技術服務軟件:研發設計、知識產權、檢驗檢測和生物技術服務軟件;
8、語言文字信息處理軟件: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相關文字編輯處理、語音識別/合成、機器翻譯軟件;
9、云計算:大型公有云IaaS、PaaS服務。
五、雙軟企業稅收優惠
(一)國家鼓勵的軟件企業
1、國家鼓勵的軟件企業符合條件:
(1)在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依法設立,以軟件產品開發及相關信息技術服務為主營業務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該企業的設立具有合理商業目的,且不以減少、免除或推遲繳納稅款為主要目的;
(2)員工建立勞動合同關系或勞務派遣、聘用關系,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月平均職工人數占企業月平均職工總人數的比例不低于40%,研究開發人員月平均數占企業月平均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25%;
(3)擁有核心關鍵技術,年度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企業銷售(營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7%,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金額占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
(4)年度軟件產品開發銷售及相關信息技術服務(營業)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55%(嵌入式軟件產品開發銷售(營業)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45%),其中軟件產品自主開發銷售及相關信息技術服務(營業)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45%(嵌入式軟件產品開發銷售(營業)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40%);
(5)主營業務或主要產品具有專利或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等屬于本企業的知識產權;
(6)具有與軟件開發相適應的生產經營場所、軟硬件設施等開發環境(如合法的開發工具等),建立符合軟件工程要求的質量管理體系并持續有效運行;
(7)年度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重大質量事故、知識產權侵權等行為,企業合法經營。
2、國家鼓勵的軟件企業定期減免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內容
(1)原政策:
依法成立且符合條件的軟件企業,在2019年12月31日前自獲利年度起計算優惠期,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并享受至期滿為止。
政策依據: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27號)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6〕49號)
《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集成電路設計和軟件產業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68號)
《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軟件企業2019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適用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29號)
(2)新政策:
自2020年1月1日起,國家鼓勵的軟件企業,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政策依據:
《財政部 稅務總局 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 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第45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10號》
(3)新舊政策銜接注意事項:
①符合原有政策條件且在2019年(含)之前已經進入優惠期的企業或項目,2020年(含)起可按原有政策規定繼續享受至期滿為止,如也符合本項優惠規定,可按規定享受相關優惠,其中定期減免稅優惠,可按“2020年第45號文”規定計算優惠期,并就剩余期限享受優惠至期滿為止;
②符合原有政策條件,2019年(含)之前尚未進入優惠期的企業,2020年(含)起不再執行原有政策;
③軟件企業按照“2020年第45號文”規定同時符合多項定期減免稅優惠政策條件的,由企業選擇其中一項政策享受相關優惠。其中,已經進入優惠期的,可由企業在剩余期限內選擇其中一項政策享受相關優惠。
(二)國家鼓勵的重點軟件企業
1、國家鼓勵的重點軟件企業符合條件:國家鼓勵的重點軟件企業,除符合國家鼓勵的軟件企業條件外,還應至少符合下列條件中的一項,:
(1)專業開發基礎軟件、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的企業,匯算清繳年度軟件產品開發銷售及相關信息技術服務(營業)收入(其中相關信息技術服務是指實現軟件產品功能直接相關的咨詢設計、軟件運維、數據服務,下同)不低于5000 萬元;匯算清繳年度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企業銷售(營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7%;
(2)專業開發生產控制類工業軟件、新興技術軟件、信息安全軟件的企業,匯算清繳年度軟件產品開發銷售及相關信息技術服務(營業)收入不低于1 億元;應納稅所得額不低于500 萬元;研究開發人員月平均數占企業月平均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30%;匯算清繳年度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企業銷售(營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8%;
(3)專業開發重點領域應用軟件、經營管理類工業軟件、公有云服務軟件、嵌入式軟件的企業,匯算清繳年度軟件產品開發銷售及相關信息技術服務(營業)收入不低于5 億元,應納稅所得額不低于2500 萬元;研究開發人員月平均數占企業月平均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30%;匯算清繳年度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企業銷售(營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7%;
(4)國家鼓勵的重點軟件企業清單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財政部、稅務總局等相關部門制定。
2、國家鼓勵的重點軟件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優惠內容
自2020年1月1日起,國家鼓勵的重點軟件企業,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業所得稅,接續年度減按1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3、政策依據
《財政部 稅務總局 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 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第45號)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關于做好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集成電路企業或項目、軟件企業清單制定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發改高技〔2021〕413號)
(三)軟件產品增值稅超稅負即征即退
1、享受條件:
(1)自行開發生產銷售軟件產品(包括將進口軟件產品進行本地化改造后對外銷售)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2)軟件產品需取得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
2、優惠政策內容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行開發生產的軟件產品,按13%(編者注:自2018年5月1日起,原適用17%稅率的調整為16%;自2019年4月1日起,原適用16%稅率的稅率調整為13%)稅率征收增值稅后,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政策。
3、政策依據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軟件產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1〕100號)
《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關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2019年第39號)第一條
(四)軟件企業取得即征即退增值稅款用于軟件產品研發和擴大再生產企業所得稅政策、職工培訓費用按實際發生額稅前扣除
1、享受主體:符合條件的軟件企業(參考軟件企業認證條件)。
2、優惠內容:
(1)符合條件的軟件企業按照《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軟件產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1〕100號)規定取得的即征即退增值稅款,由企業專項用于軟件產品研發和擴大再生產并單獨進行核算,可以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
(2)符合條件軟件企業的職工培訓費用,應單獨進行核算并按實際發生額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3、政策依據: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27號)第五條、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10號》
(五)企業外購軟件縮短折舊或攤銷年限
1、享受主體:企業納稅人。
2、優惠內容:
企業外購的軟件,凡符合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進行核算,其折舊或攤銷年限可以適當縮短,最短可為2年(含)。
3、政策依據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27號)第七條
六、“雙軟企業”認證其它優勢
1、擴大市場
雙軟認定具有經營、銷售軟件產品的特定權限,有助于企業承接工程項目,參加投標,促進項目成交和市場營銷,擴大市場。
2、提升品牌形象
雙軟認定可以顯示企業的實力和市場價值,提升品牌形象,同時也便于進一步申報軟件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雙重證書。
3、企業實力象征
雙軟認證證明企業在本領域中具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高端技術開發能力,對企業廣告宣傳和企業形象樹立起到良好作用。
4、國家政策支持
各地政府對于科研專項資金、稅收減免科技計劃、資金獎勵等多種政策措施逐漸在信息科技領域傾斜,軟件重點領域多是國家政府重點扶持的技術領域,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5、吸引投資
雙軟認證企業在融資方面具有競爭優勢,還可以實現技術入股以及上市融資,雙軟認定的資質可作為投標融資的重要依據。
七、雙軟認證一般性流程步驟
1、注冊企業需要在網上進行填報相關的資料,這樣就需要在軟件行業協會的網站上進行申報軟件企業認定的用戶名的注冊,需要填寫公司名稱、地址、組織機構代碼、電話、聯系人等信息;
2、注冊審核用戶在提交完注冊信息之后,大概在1-2天的時間里,軟件行業協會將會對注冊信息進行審核;
3、用戶填報軟件企業認定申請表、上傳模板表格等申報企業在注冊通過審核后,即可在網上進行填報,需要注意核對公司名稱、注冊號、軟件收入額、納稅額等信息,如果核對信息無誤后,即可點擊上報按鈕進行上報,然后需要將軟件收入清單和大專人員名單等進行上傳,如果提示上傳成功之后,即表明您的申請已經提交給軟件行業協會了;
4、等待審核軟件行業協會對申報企業的申請予以審核,如果填報數據無誤,則審核通過,如果數據出現問題,則會出現審核不通過,要求申報企業對其進行修改;
5、審核通過,預約交材料軟件行業協會對軟件企業認定的受理材料,采取網上預約的方式,未進行預約的企業的材料,審查人員是不予受理的;
6、初審通過,等待發證;
7、軟件產品、軟件企業資質到期提前申請復審。
好了,本期文章政策資訊就介紹到這里啦,希望對您有幫助!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