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rk認證是什么意思
E-Mark 也就是歐洲共同市場,對汽機車及其安全零配件產品,噪音及廢氣等,均需依照歐盟法令【 EEC Directives 】與歐洲經濟委員會法規【 ECE Regulation 】的規定,通過產品符合認證要求,即授予合格證書,以確保行車的安全及環境保護之要求。E-Mark 依認證國別不同,所授予之編號也不同,例如像盧森堡提出申請,其 E-Mark 標志為E13/e13.
E-Mark認證 也就是歐洲共同市場認證,對汽機車及其安全零配件產品,噪音及廢氣等,均需依照歐盟法令與歐洲經濟委員會法規的規定,通過產品符合認證要求,即授予合格證書,以確保行車的安全及環境保護之要求。E-Mark 依認證國別不同,所授予之編號也不同,例如像盧森堡提出申請。
認證所需資料 :
A01新客戶信息表格(申請者第一次申請E/e4.8否則不填)
A02初級審核表(申請者第一次申請E/e4.8.否則不填)
A03申請商與制造商之間簽定的合同(制造商與申請商不同需填,否則不填)
A04授權書(必填)
A05申請表(必填)
A06產品一致性申明(有多個型號需填寫,否則不填)
A07商標使用說明書(申請商需用非自身的品牌時需填,否則不填)
A08附屬公司宣稱(附屬關系需填)
A10代理信(必填)
生產商ISO證書(如無ISO證書,需要驗廠),申請商營業執照
適用產品范圍
整車-即兩輪或三輪以上之電機動交通工具,如客車、貨車、摩托車、巴士及道路外之車輛汽機車零組件-車燈與燈泡、各種視鏡、輪胎、輪圈、剎車、喇叭、防盜設備、安全帶、汽車玻璃及排氣管等汽機車零配件-安全帽、兒童安全椅、車內附屬電器產品等。
自2002年10月起,規定所有車輛, 車輛零部件,以及用于車上的電子性產品必須強制執行EMC測試。所有在歐銷售的電子零部件須統一符合EMC指令95/54/EC,根據EMC指令89/336/EEC進行的自我宣告將不再有效。而由歐盟授權車輛類產品的公告機構出具E/e Mark證書。也就是說,車輛類電子及電子零部件原先申請的CE(EMC)認證將從2002年10月起不再有效。必須重新申請歐洲國家交通部門出具的E/eMark證書后方可在歐洲市場銷售。
E/eMark 認證標志的意義
E/eMark 認證標志是一種重要的產品質量和安全認證標志,它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深遠的意義。以下是 E/eMark 認證標志的主要意義:
確保產品符合安全標準
E/eMark 認證標志表示該產品已經按照歐盟委員會發布的法規(ECER10)進行了檢驗和認證,確保了車輛和配件符合歐盟的安全標準,包括車輛電子設備的電磁兼容性、輻射水平等。
提供合法性認證
E/eMark 認證標志為產品在歐洲市場自由流通和銷售提供了合法性認證。這意味著經過認證的產品可以在歐盟成員國自由銷售,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和使用這些產品。
增加市場競爭力和信譽度
E/eMark 認證標志能夠增加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信譽度,因為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有認證標志的產品。這種認證可以被視為對產品質量的一種保證,從而提高消費者對其的信任度。
減少道路事故和環境污染
E/eMark 認證標志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于減少道路事故和環境污染。通過認證的產品意味著它們符合一定的環保標準,有助于保護公眾安全和健康。
符合歐洲技術標準
E/eMark 認證標志表示該產品符合歐洲的技術標準,這對于在全球市場上銷售的車輛和配件來說至關重要。它不僅能夠幫助產品順利進入歐盟市場,還能夠在其他歐洲國家和地區享受更好的市場準入機會。
產品的市場接受度
獲得E/eMark 認證的產品,是為市場所接受的。國內常見E標志認證產品有汽車燈泡,安全玻璃、輪胎、三角警示牌、車用電子產品等。
綜上所述,E/eMark 認證標志對于產品的成功打入歐洲市場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是質量、安全和合法性的象征,同時也是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工具。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