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三個級別
測量管理體系認證分為三個級別,分別是:
AAA級。這是最高的認證級別,表明企業(yè)的測量管理體系符合ISO10012測量管理體系標準的全部要求。
AA級。這一級別的認證要求企業(yè)運行的測量管理體系符合ISO10012測量管理體系標準的大多數要求,除了“7.2測量過程”和“8.3.2不合格測量過程”以外的所有要求。
A級。這是最低的認證級別,要求企業(yè)運行的測量管理體系符合ISO10012測量管理體系標準的大部分要求,包括“7.2測量過程”“7.3.1測量不確定度”“8.3.2不合格測量過程”和“8.2.4體系的監(jiān)視”以外的所有要求。
這種分級認證制度有助于企業(yè)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認證級別,從而提升其測量管理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iso10012:2003測量管理體系內審員培訓考核試題
IS010012:2003《測量管理體系 測量過程和測量設備的要求》
考核題
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x”)
1.用于測量管理體系的方法包括從基本的測量設備的驗證到測量過程控制中統(tǒng)計技術的應用。( √)
2.一個有效的測量管理體系確保測量設備和測量過程適應預期用途,它對實現產品質量目標和管理不正確測量結果的風險是重要的。(√)
ISO10012:2003標準可用于改進測量活動和提高產品質量。(V)8
4.測量過程是支持組織產品質量的特定過程。(V)
5.ISO10012:2003標準的指南是對“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x)
6.組織沒有責任規(guī)定測量管理體系要求和決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為其整個管理體系的一部分。(x)
7.遵從ISO10012標準的要求有利于滿足其他標準中規(guī)定的測量和測量過程控制的要求。(√)
8.ISO10012標準規(guī)定了測量過程和測量設備計量確認管理的通用要求,并提供了指南,用于支持和證明符合計量要求(V)
9.ISO10012標準規(guī)定了測量管理體系的質量管理要求。(√)
10.ISO10012標準可由執(zhí)行測量的組織作為整個管理體系的一部分,以確保滿足計量要求。(√)11.ISO10012標準作為用于證明符合ISO9001、ISO14001和任何其他標準的必要條件。(x)12.相關方不允許在認證活動中使用ISO10012標準作為滿足測量管理體系要求的輸入。(x)13.ISO10012標準可替代或增加ISO/IEC17025標準的要求。(x)
14.測量設備的預期使用要求可包括測量范圍、測量人員能力、分辨力、最大允許誤差等。(x)
15.測量設備通常只有一個計量特性。(x)
16.計量特性可作為校準的對象。(√)
17.只有測量設備已被證實適合于法制要求并形成文件,計量確認才算完成。(x)
18.計量要求通常與產品要求不同,但在產品要求中規(guī)定。(x)
19.測量設備是測量儀器、測量標準、參考物質、輔助設備以及進行測量所必須的資料的總稱。(√)
20.測量管理體系應確保滿足規(guī)定的計量要求。(√)
21.規(guī)定的計量要求必須從產品要求導出。(x)
22.測量設備需要計量要求,測量過程不一定需要計量要求。(x)
23.測量設備的計量要求可以表示為最大允許誤差、允許不確定度、測量范圍、穩(wěn)定性、分辨力、環(huán)境條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x)
24.組織應規(guī)定屬ISO10012標準所確定的測量設備和測量過程。(√)
25.在確定測量管理體系的范圍和內容時,組織應考慮由于不符合計量要求而帶來的風,險和后果。(√)
26.測量管理體系內的測量過程應受控。(√)
27.測量管理體系內不是所有的測量設備應經確認。(x)
28.測量管理體系應按照組織制定的程序更改。(V
29.組織應規(guī)定計量職能。(V)
30.計量職能必須是一個單獨的部門。(x)
31.組織的測量管理體系管理者代表應確保必要的資源以建立和保持計量職能。(x)
32.組織的最高管理層應建立測量管理體系,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和持續(xù)改進其有效性。(x)
33.組織的最高管理層應為測量管理體系規(guī)定可測量的質量目標。(x)
34.應規(guī)定測量過程的性能判定客觀準則、程序及其控制。(√)
35.計量職能的管理者應按照計劃的時間間隔系統(tǒng)地評審測量管理體系。(x)
36.最高管理者應確保評審測量管理體系所需的必要資源。(v)
37.最高管理者應利用管理評審的結果對體系進行必要的修正。(*)
38.利用管理評審的結果對體系進行必要的修正,包括改進測量設備和評審質量方針。(x)39.應記錄所有的管理評審結果和采取的所有措施。(√)
40.計量職能的管理者應規(guī)定測量管理體系中所有人員的職責。(√)
41.測量管理體系中所有人員的職責不需要形成文件。(x)
42.計量職能的管理者應確保測量管理體系有關人員具有可證明的能力,以執(zhí)行分配的任務。(√)
43.應規(guī)定測量管理體系有關人員所要求的專門技能。(√)
44.計量職能的管理者應確保提供培訓以滿足已識別的需要,保存培訓的記錄,評價培訓的有效性并予記錄。(√)
45.員工應認識到他們所承擔的職責,清楚他們的活動對測量管理體系有效性和產品質量的影響。(√)
46.當使用正在培訓中的員工時,應進行充分和適宜的監(jiān)督。(√)
47.測量管理體系的程序應形成必要詳細程度的文件,并經確認。(V)
48.制定新的程序或更改現有的程序應經授權批準并受控。(√)
49.ISO10012標準要求不得使用計量職能部門以外的專業(yè)人員。(x)
50.測量過程和結果計算中所用的軟件應形成文件,并經識別和受控。(√)
51.軟件及其任何修改在啟用前應進行測試和(或)確認,并經批準和存檔。(√)
52.軟件的測試應在必要的范圍內進行,以確保測量結果有效。(√)
53.成品供應的軟件必須進行測試。(x)
54.軟件配置的控制可幫助保持使用軟件的測量過程的完整和有效。(√)
55.通過復印件進行存檔、非現場保存或采用其他保護程序的手段,保證軟件可獲得和必要的可追溯性。(v)
56.應保存測量管理體系運行所需信息的記錄。(√)
57.測量管理體系中所用的技術程序不需要清楚地標識。(x)
58.必須單獨標識測量管理體系中所用的測量設備。(x)
59.應有設備計量確認狀態(tài)的標識。(√)
60.應有測量過程有效性確認狀態(tài)的標識。(x)
61.已確認用于某個特定的測量過程或某些過程的設備應清楚地標識或受控,以防止未授權使用。(√)
62.測量管理體系中所用的設備不需要與其他設備清楚地區(qū)分。(x)
63.在測量管理體系中應提供并標識滿足規(guī)定的計量要求所需的所有測量設備。(√)
64.測量設備在確認有效前應處于有效的校準狀態(tài)。(√)
65.測量設備應在受控的或已經滿足需要的環(huán)境中使用,以確保有效的測量結果,(√)
66.用于監(jiān)視和記錄影響量的測量設備不一定要納入測量管理體系。(x)
67.測量設備經檢定合格后,就可以用于所有的測量過程。(x)
68.測量設備的計量要求可以從產品的規(guī)定要求中導出。
69.測量設備的計量要求不得從被校準、驗證和確認的設備的規(guī)定要求中導出。(x)
70.最大允許誤差可通過參考測量設備制造者公布的規(guī)范來設定。(√)
71.最大允許誤差不得由計量職能來設定。(x)
72.測量設備的校準不得由負責計量確認的計量職能以外的組織進行。(x)
73.標準樣品(標準物質)的特性可滿足校準要求。
74.納入或撤出測量管理體系中的測量設備不一定要有處理程序。(x)
75.測量管理體系覆蓋的測量過程有效運行所要求的環(huán)境條件應形成文件。(√)
76.應監(jiān)視和記錄影響測量的環(huán)境條件。(√)
77.根據環(huán)境條件所進行的修正應予以記錄并用于測量結果。(√)
78.應根據外部供方滿足文件規(guī)定要求的能力對其進行評價和記錄。(v)
79.應保存外部供方提供產品或服務的記錄。(√)
80.省計量院是省內最高的計量檢定機構,因此不需要對其服務水平進行評價。(x)
81.利用外部供方進行檢測或校準服務時,供方必須按ISO/EC17025標準的要求來證明其技術能力。(x)
82.由外部供方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需按規(guī)定要求進行驗證。(√)
83.應設計并實施計量確認,以確保測量設備的計量特性滿足法規(guī)要求。(x)
84.如果測量設備已處于有效的校準狀態(tài),可不必重新校準。(√)
85.計量確認程序可包括驗證測量不確定度和(或)測量設備誤差在計量要求規(guī)定的允許限內的方法。(√)
86.測量設備的操作者應得到與測量設備計量確認狀態(tài)有關的信息,包括所有限制和特殊要求。(√)
87.測量設備的計量特性應適宜其預期用途。(√)
88.測量設備的計量特性是影響測量不確定度的因素,它可以與計量確認中的計量要求直接比較以實現計量確認。(√)
89.在計量確認過程中,禁止使用計量特性的定性表述術語,如“測量設備所要求的準確度"。(x)
90.用于確定或改變計量確認間隔的方法不一定用程序文件表述。(x)
91.計量確認間隔應評審,必要時進行調整以確保持續(xù)符合規(guī)定的計量要求。(√)
92.可利用以前確認的歷史數據和先進的知識和技術確定計量確認間隔。(√)
93.在確定是否修改計量確認間隔時,可利用測量過程統(tǒng)計控制技術的記錄。(√)
94.校準間隔必須與計量確認間隔相等。(x)
95.每次對不合格的測量設備進行維修、調整或修改時,應修訂其計量確認間隔。(x)
96.在經確認的測量設備上,對影響其性能的調整裝置進行封印或采取其他保護措施,以防止未經授權的改變。(V)97.封印或保護裝置的設計和實施應保證一旦改變將會被發(fā)現。(√)
98.所有的測量設備都需要封印。(x)
99.封印的要求不適用于調零裝置。(√)
100.防止對軟件或固件進行未授權改變所用的寫保護技術應當予以特別注意。(V)
101.計量職能可以決定哪些測量設備應當封印。(√)
102.對需要封印的調整或控制裝置以及封印材料,如標簽、封料、線材、油漆等諸方面的適宜通常不能由計量職能決定。(x)
103.計量職能在執(zhí)行封印程序時必須形成文件。(x)
104.適用時,計量確認過程的記錄應注明日期并由授權人審查批準以證明結果的正確性。(√)
105.應保持并可獲得計量確認記錄。(√)
106.記錄最短的保存時間決定于顧客的要求、法律法規(guī)要求和制造者的責任。(√)
107.有關測量標準的記錄必須永久保存。(x)
108.計量確認過程記錄應證明每臺測量設備是否滿足規(guī)定的計量要求。(y)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yè)企業(yè)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yè)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guī)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yè)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guī)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huán)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yè)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guī),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jiān)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fā)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lián)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