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周期觀點,對原材料獲取、設計、生產、運輸和(或)交付、使用、壽命結束后處理和最終處置等產品實現各階段的環境因素和危險源進行識別與控制,是GB/T 24001—2016/ISO 14001:2015和GB/T 45001—2020/ISO 45001:2018兩個標準對產品實現過程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的識別與控制的全面闡釋,也是兩個標準全過程、全要素識別、控制產品實現過程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確保產品本質環保、本質安全的初衷。但貫標認證的現實是,人們對設計過程環境因素和危險源識別與控制的理解、認識和實踐卻不盡如人意,還基本停留在設計過程外在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的識別與控制及審核上,而對設計過程自身所導致的產品內在的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的識別與控制及審核并不深入。
識別與控制設計過程環境因素
和危險源的重要性
GB/T 24001—2016/ISO 14001:2015標準和GB/T 45001—2020/ISO 45001:2018標準提出基于生命周期觀點識別并控制環境因素和危險源,亦即組織在識別并控制環境因素和危險源時,既要識別、控制產品提供過程的外部因素,諸如人、設備設施、采購、規范文件、社會、認知和文化等所導致的環境因素和危險源,也要識別、控制由設計所導致的產品的內在因素,諸如產品的組成、尺寸﹑表面狀態﹑形狀﹑配合、匹配、質量等所導致的環境因素和危險源,進而從源頭起,全要素、全過程識別、控制產品實現過程的環境因素和危險源。GB/T 24001—2016/ISO 14001:2015標準和GB/T 45001—2020/ISO 45001:2018標準基于生命周期觀點識別、控制環境因素和危險源,打開了產品通向環保、職業健康安全的大門,為確保產品環保、職業健康安全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對識別與控制設計過程環境因素
和危險源的認識與理解
產品設計按產品生命周期時段可分為方案設計、技術設計、物流運輸與交付設計、使用與維護設計、修理與增改裝設計、壽命結束后處理設計和最終處置設計,其中方案設計、技術設計是其他后續設計的基礎,方案設計、技術設計適應統籌后續其他設計,為其他后續設計鋪好路、留有廣闊的空間。
方案設計過程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的識別與控制
方案設計是上述設計的頂層設計,是產品功能特性設計和物理特性設計的總體設計,其物理特性設計承載著產品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因而在方案設計時,應首先從總體上明確產品結構、原材料選取、零部件組成、幾何形狀與尺寸﹑表面狀態﹑能量匹配、質量等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設計的準則,以減少或避免可能因產品結構、設備布局、材料選取、防爆、防泄漏、防觸電、防輻射、動力匹配等一項或多項設計不合理所導致的物耗和(或)能耗大、有毒有害氣體/液體意外泄漏、能量意外釋放和水、聲、氣、渣意外排放等一項或多項環境因素的產生和物體打擊及其他各類機械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爆炸、中毒、窒息等一項或多項危險源的意外產生。設計準則依其設計的產品復雜程度不同,可包括環境友好型設計、工程設計、冗余設計、防差錯設計、可維修性設計、失效分析、清潔文明生產和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設計等一項或多項要求。
技術設計過程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的識別與控制
技術設計是方案設計的細化和具體落實。技術設計應減少或避免因設計不合理所導致的工耗和(或)能耗大、原材料利用率低、原材料與零部件品種多、原材料環保品性差、工裝器具標準化率低等一項或多項環境因素的產生和產品裝配、檢測、調試、搬運等過程的物體打擊及其他各類機械傷害、零部件加工/檢測/調試/裝配時粉塵、噪聲、輻射、灼傷、凍傷、觸電、淹溺、火災、爆炸、中毒、窒息、高處墜落、高空墜物等一項或多項危險源的意外產生。技術設計應充分考慮:工藝(工序)的通用化、系列化、柔性化,零部件的標準化、組合化、輕量化,原材料品種的少量化、環保化、繼承化,工裝器具的標準化、系列化、安防化。對于確定的防護裝置和重要環境因素、不可接受風險,應在相應位置、工序部分予以醒目標識。
物流運輸與交付設計過程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的識別與控制
產品形成各過程的內場運轉、成品交付的外場運送和交付,既是產品實現的主要過程也是產品提供過程環境因素和危險源識別與控制的重要一環。因此,物流運輸和交付時,應對運轉或運送工具、批量、時機、方式、包裝、碼放和交付時應提供的備品、備件、專用工具、安裝使用培訓、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告知等一項或多項進行必要的設計,以減少或避免因運轉/運送工具、批量、時機、方式、包裝、碼放等選擇不當、培訓不到位、專用工具配置不適宜、必要的告知缺失等所導致的產品傾覆致人體傷害、運力不足或過剩致能效比低、包裝器材環保品性差或包裝量不易裝運致人體損傷、培訓和(或)專用工具配置不到位致誤操作、運載工具不適宜導致機械或交通事故、告知缺失致違章作業等一項或多項環境因素/危險源的產生。
使用與維護設計過程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的識別與控制
這里的使用與維護設計,是指產品使用需注意的事項和需維護保養事項的設計。通過注意事項和維護保養事項的設計,以減少或避免因誤操作、維護保養不到位所導致的產品的防塵、防爆、防泄漏、防機械傷害、防電擊、防燙傷、防灼傷、防淹溺、防輻射等一項或多項防護措施失效和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等功能、性能下降以致出現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事故。使用與維護設計應通過產品使用手冊等文件明確產品安裝、調試、使用注意事項,維護保養(包括點檢)項目及相應的方法和周期。
修理與增改裝設計過程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的識別與控制
修理與增改裝設計,除了依據修理、增改裝的規模、復雜程度,參照前述的方案設計和技術設計并充分考慮綠色再制造等因素,在修理與增改裝前進行相應的方案設計和技術設計外,還要在產品出廠前進行產品使用期間修理級別設計,通過產品使用手冊等文件明確應開展的各項級別修理以及相應的修理周期、修理項目、修理方式、有害材料處置等,以減少或避免因修理周期、修理項目、修理方式不當而導致產品安全性、可靠性等功能、性能的下降,以至于出現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事故或產品利用率低、修理成本高,以及因有害材料不當處置而導致污染環境、危害生命健康。
壽命結束后處理設計過程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的識別與控制
壽命結束后處理設計過程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的識別與控制包括兩方面:一是對產品功能、性能進行全面的鑒定,以確定其是否可延壽使用或延壽修理(改裝)使用;能延壽使用或延壽修理(改裝)使用的,根據需求應盡可能延壽使用或延壽修理(改裝)使用,以減少再制造的物耗、能耗、工耗;對延壽使用或延壽修理(改裝)使用的,應進行相關的使用與維護設計和修理與增改裝設計。二是對不能延壽使用或延壽修理(改裝)使用的,作最終處置。
最終處置設計過程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的識別與控制
最終處置設計過程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的識別與控制,一是要把握產品的結構和布局;二是要充分掌握(若有)盛有易燃易爆、輻射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部位、結構以及防爆、防輻射、防泄漏措施;三是要充分考慮:可重復利用材料的拆解、回收和利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拆解和利用;有害物質的回收、處理;稀有/貴金屬的回收,以便于分解、拆卸、復用、再生和回收為原則,減少或避免因此而導致的火災、爆炸、有害物質泄漏、機械傷害等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事故、事件的發生;因廢油、污水、廢氣、廢渣、廢棄的原材料、結構件、元器件等有害器材回收處理不當而導致的環境污染和職業健康安全損害。
設計過程的組合和環境因素、危險源識別與控制的整合
設計組織依其使命任務和(或)設計任務需求,可能只承擔上述設計中的某一項設計也可能承擔其中的兩項或多項,而對于全壽命周期保障或主體責任單位的組織,則要承擔上述設計中的全部。對于涉及兩項及以上設計的:一是設計過程依其產品用途和其結構的復雜程度,可以單獨或以任意組合的方式進行;二是相同或同類的環境因素、危險源可能在一個或多個設計過程同時出現。因此,設計過程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的識別與控制,既可單純地按設計過程一一對應地進行,也可按環境因素、危險源的性質和(或)類別以任意整合的方式進行。
設計過程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相關要求,可通過設計任務書、制造(建造)大綱和(或)質量計劃、設計準則、設計策劃書和(或)設計計劃書、設計輸入等一項或多項文件提出。設計過程產生的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的識別與控制,除在相應的各個設計輸出文件上分別體現外,也可通過“設計過程環境因素識別、評價和控制表”“設計過程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表”的形式集中表述。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