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體系的高階結構含義是什么?
為了使管理體系標準得到更加廣泛而有效地理解和實施,確保 ISO 相關技術委員會針
對管理體系標準制定的標準化和有效性,從而加強管理體系標準之間的協調性和兼容性,
ISO 便在其于 2012 年發布的相關 ISO 工作指導文件(ISO/IEC 導則第 1 部分相關附錄)中,規定了適用于所有 ISO 管理體系標準的新通用框架,并稱之為“高級結構(High Level Structure)”。這一“高級結構”的基本指導思想是,從 2012 年開始,由 ISO 制定和修訂的管理體系標準都要采用一致性通用框架、通用核心文本內容及相關通用術語和定義。也就是說,這一“高級結構”既適用于新 ISO 管理體系標準的制定,也適用于現有 ISO 管理體系標準的修訂。
1 “高級結構”采用以下通用術語:
組織(organization) 過程(process)
相關方(interested party) 績效(performance)
利益相關方(Stakeholder) 外包(outsource)
要求(requirement) 監視(monitoring)
管理體系 (management system) 測量(measurement)
最高管理者(top management) 審核(audit)
有效性(effectiveness) 合格(conformity)
方針(policy) 不合格(nonconformity)
目標(objective) 糾正(correction)
風險(risk) 糾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
文件化信息(documented information) 持續改進(continual improvement)
能力(competence)
“高級結構”所規定的以上通用術語針對所有管理體系標準都不可以更改,而每一個特
定領域管理體系標準(如 ISO 9001、ISO 14001、ISO/IEC 27001 … … 等),則可以根據其特定領域相關需求,在相應特定領域管理體系標準中增加特定領域的術語。
2 “高級結構”采用以下10個通用條款及相關一致性文本內容:
1 范圍(Scope) 6 策劃(Planning)
2 引用標準(Normative references) 7 支持(Support)
3 術語和定義(Terms and definitions) 8 運行(Operation)
4 組織狀況(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 9 績效評價(Performance evaluation)
5 領導作用(Leadership) 10 改進(Improvement )
“高級結構”在其第 4-10 通用條款中,也列出了若干通用分條款,并在這些通用條款中規定了一致性核心文本內容。所有管理體系標準都要采用以上通用條款及其相關一致性文本內容,而每一個特定領域管理體系標準(如 ISO 9001、ISO 14001、ISO/IEC 27001 … … 等),則可以根據其特定領域相關需求,在相應特定領域管理體系標準中增加特定領域的要求和規定。
3 “高級結構”按照“PDCA”模式組合排列
高級結構”通過采用“PDCA”模式組合排列,使管理體系標準結構更具邏輯性和合理性,從而使其更加有效地支持一個組織策劃、建立、實施、運行、監視、評審、保持和持續改進管理體系。
我們講新版本采取了“高層結構”,也有人說成“高階結構”或“高階架構”。
那么,什么是高層結構?
開始時,我了解到有人這樣說: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頒布了多個管理體系標準,這些體系包括環境、質量、職業健康安全等多個領域。為了解決這些管理體系的成文結構混亂不一的情況,ISO就提出和規定了相通的核心正文,核心定義的通用術語和相同的章節順序,即“高層結構”(High level stracture)。
高層結構是指十個章節:
(1) 范圍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3) 術語和定義
(4) 組織環境
(5) 領導作用
(6) 策劃
(7) 支持
(8) 運行
(9) 績效評價
(10) 改進
高層結構簡單點說就是PDCA為框架的過程方法結構。
我不認為如此簡單,大家想一下,如果僅僅是通用的章節順序和內容,那么,可以稱為“通用結構”不就可以了嗎?為什么要成為“高層結構”呢?
我查了一下ISO官網,在從版本2008轉移到2015的小冊子《Moving from ISO 9001:2008 to ISO 9001:2015》里,是這樣說的:
The most noticeable change to the standard is its new structure. ISO 9001:2015 now follows the same overall structure as otherISO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s (known as the High-Level Structure), making it easier for anyone using multiple management systems. More information can be found in Annex SL of ISO/IEC Directives Part 1 (the rules for developing ISO standards).
紅色粗字可以翻譯成:與其他ISO管理體系標準相同的整體結構(稱為高層結構)
所以,沒有得到不同解釋。
不甘心地繼續查找 ISO/IEC Directives Part 1(ISO/IEC 導則 第一部分),不過,導則1中有兩種書寫方法 “high level structure”和 “high-level structure”,這里不再追查兩者的區別,或許根本沒有區別。在Appendix 2 中找到如下的內容:
This text has been prepared using the“high-level structure” (i.e. clause sequence, identical core text and common terms and core definitions) provided in Annex L, Appendix 2 of the ISO/IEC Directives, Part 1. This is intended to enhance alignment among ISO and IEC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s, and to facilitate their implementation for organizations that ne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wo or more such standards.
(翻譯:本文是使用ISO/IEC導則第1部分附錄L附錄2中提供的“高層結構”(即條款序列、相同的核心文本以及通用術語和核心定義)編寫的。旨在加強ISO和IEC管理系統標準之間的一致性,并為需要滿足兩個或兩個以上此類標準要求的組織提供實施便利。)
既然括號內用了i.e.(也就是說),那么就認為上面的解釋好了。
但后來,我還是不甘心,或許有另外的思路來看這個結構,我了解到有種高階思維,看起來好像沒相關,但我認為可以借鑒此思維方式來看待整個體系的結構。那么,什么是高階思維呢?
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本杰明·布魯姆認為思維有六種級別: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
識記:對具體事實的記憶;
理解:把握知識材料的意義,對事實進行組織,從而搞清事物的意思;
應用:應用信息和規則去解決問題或理解事物的本質;
分析:把復雜的知識整體分解,并理解各部分之間聯系,解釋因果關系,理解事物的本質;
綜合:發現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和聯系,從而創建新的思想和預測可能的結果;
評價:根據標準評判或選擇其他辦法。
其中,識記、理解和應用,通常被稱為低階思維,分析、綜合和評價,通常稱為高階思維。這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遞進順序。
后來的教育專家學者將這種一維的分類改為二維分類----“知識”的維度和“認知過程”的維度。“認知過程”的維度包括: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六個方面,其中的“分析、評價和創造”被確定為高階思維。
高階思維的一般特征是:不規則的、復雜的,能夠產生多種解決方法、需要多種應用標準,自動調節,且包含不確定性(ISO里對風險的定義就是不確定性的影響),它是一種較高的認知水平和層次。
大家思考一下,我們實行標準當然少不了記憶、理解和應用,但這是比較基礎的要求,我們更應該用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來評價我們執行的績效效果,從而創造性地不斷提高進步。這就暗合了PDCA的理念,整個標準的運用無不體現這種高層次的要求。
好了,或許有朋友說,這里將高階思維和ISO的高層結構放在一起思考有點牽強,也沒必要糾結這些。或許是,但我還是認為用高階思維的角度(或者一部分)來看高層結構,也不失為一個有創造性的想法。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質量認證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